我對鄧小平的評價
近些年來,中國普遍的官場腐敗和日趨兩極分化的貧富懸殊,道德滑坡和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越來越多的民眾紛紛對鄧小平這個人表現出強烈不滿,認為是鄧小平及其所謂的改革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其中有些人甚至懷念毛澤東時代,重新出現對毛澤東的崇拜。究竟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自然涉及到對鄧小平的評價。而如何評價鄧小平?中國各界說法不一,莫衷一是。我的觀點,評價鄧小平,不能脫離對中國這個國家性質的認識,以及對鄧小平所謂改革的認識,離開這些,一切評價都沒有說服力,不具有可靠性。
第一,中國迄今為止,仍然是一個封建專制的國家。對中國國家的性質,西方學者不是很清楚,中國一些犬儒學者阿諛奉承,只會唱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讚歌,以為中國國家的性質優越於西方資本主義。但在我看來,中國共產黨掌握政權後,國是黨國,產是黨產,先是黨天下,再就是個人專制獨裁,搞家天下。表現為權力為中心,人治等級制。這跟幾千年封建皇權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是一脈相承,最多是稱呼不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公有制必然導致封建專制,而非優越於和超過資本主義的東西。毛澤東表面上是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其實就是一個不叫皇帝的皇帝。他一生主要是整人為主,搞自我崇拜,甚至連歷史上歷代皇帝都瞧不上,干的都是無法無天的事情。後來的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今天的習近平,都沒有改變封建專制體制的格局。可惜,太多的人對並無清醒的認知。
第二,鄧小平繼承的基本上是中國封建的傳統。從共產黨造反起義開始,就帶有封建改朝換代的特徵,成功後的政權也是封建性質政權。鄧小平從擔任反右領導小組組長開始,干的就是封建迫害的事情。文革中被毛澤東打倒,再起來,再被打倒,談不上誰是誰非,實質是封建統治者內部的爭權奪利。文革後期,為了東山再起,對華國鋒先低三下四,然後落井下石,所謂批判“兩個凡是”,開展“實踐檢驗真理的討論”,都是為了自己能當上“太上皇”,擁有壟斷的權力。後來他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精神污染”,特別是鎮壓“六四”學生民主運動,包括先後廢掉胡耀邦、趙紫陽兩任總書記,以及決定江澤民為總書記,隔代指認胡錦也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者也好,都不能改變他的封建專制形象。
第三,鄧小平的改革始終沒有突破封建專制體制的框架。鄧小平的所謂“搞活經濟”,既要計劃,也要市場,表面上有放權的思想,但與陳雲的“鳥籠經濟”並無二致,還是在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面,高興放開就放開一些,高興收權就收回來,沒有一個制度的規範。所以高興國企就大辦國企,高興市場就講國企改革,政府既是經濟主體,也是市場主體。為什麼一放就亂,一收就死,就跟這種封建專制體制框架下的改革有關。正因為這種封建性質的改革,所以出現了改革初期的“官倒”,後期的沒有節制的腐敗,以及“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基本都是官商勾結的人,貧富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在中國有人反對改革,有人擁護改革,關鍵要搞清楚改革是什麼性質的改革,不突破中共封建專制體制,改革只能是騙人的把戲,改革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鄧小平作為具有濃厚封建專制色彩的人物,他的許多行為實際上都是一種封建投機,目的仍然是為了專權。他一生也是如此。當然,話說回來,相比於毛澤東,鄧小平要相對開明,是開明的專制,所以中國文革結束後一個時期經濟有較快增長,人們的自由度比毛澤東時期也相對寬鬆一點。
最後,我為什麼鄭重提出要重新評價鄧小平,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認清今天的中共國屬於什麼性質的國家,這個國家走什麼道路才有光明的前途和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