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華人 不要在沉默中丟失政治資源
加拿大政壇很熱鬧。國會今天開明關,議員閃電般轉換陣營,馬田充滿喜劇色彩地度過一個又一個危機……在一幕幕鬧劇背後,是政治人物及其所代表勢力的利益重新分配。
如此熱鬧的加拿大,獨獨華人這一塊是冷清的。華人沒有自己的聲音,沒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沒有自己的遊說集團。華人的命運由政治家們支配,華人的利益由政治家們考量,只與華人自己無關。法律允許華人父母團聚移民,可申請時限遙遙無期,沒有政治家出來講話。臭名昭著的人頭稅,據說由本屆政府撥款“最終解決”,計算下來只有區區幾百萬,沒見那個政治家出來說不。
華人有自己的國會議員嗎?聽說是有。人口比例比華裔低得多的印巴裔,居然推出六個國會議員,這可誰都知道。看看印巴裔在保障本族利益中的表現,就知道加拿大的政治是多麼直接。印度裔國會議員,動不動就在國會中大喊大叫:“印度人的短期旅遊簽證太不好辦,我們的親屬探親來不了!”於是這個問題就在有效解決,同時政府出來聲明:“國會議員可以寫推薦信,他們每人都有固定的短期簽證配額。”六個印巴裔國會議員,一年多弄到多少簽證?中國人,你不希望你的親朋順利訪問加拿大?
華人正在沉默中丟失政治資源,而這個資源原來是公平搬在你面前的。至少沒有人限制華人的言論自由,也沒有取消華人的投票權。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印巴裔後,筆者看到不少華人的優勢:中國人存在一些地域矛盾,但相比印巴裔,中國人沒有宗教問題、沒有民族衝突、沒有世仇。與錫克獨立運動比起來,台獨是真正的和平運動,至今沒有流一滴血。順便說一句,無論台灣何去何從,筆者都真誠地希望海峽永遠不流血。退一萬步,加拿大的華人都是同文同種同源同宗,這樣從理論上說,就應該比印巴裔推選出更多的國會議員。
華人在加拿大的政治表現並非一片昏黑,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大中報》記者採訪聯邦稅務部長麥考倫(John McCallum),此公不僅當場頗失政治家水準,還公然把雙腳翹到了桌子上。明顯不尊重華人媒體和華人記者。《大中報》對此進行公開報道,同屬中文媒體的《多倫多都市報》和《多倫多信息港》進行跟進報道。這是目前加國亂局中一次難得的華文媒體集體演出。
華人參政剛剛開始,特別是大陸新移民還沒有完全進入生活角色,所以政治藝術難免粗糙,而稅務部長(這個頭銜遠比他的名字重要)沒見到對報道有什麼反應。這事兒其實好辦,已經參與的幾家媒體完全可以做一個三周戰術布置。第一周把這事兒先抖出來,第二周可以分頭採訪一下部長當年的同學老師,然後根據不同結果進行報道:中小學同學師友居然回憶不起部長,為什麼?從小上課就翹腳,當了部長也不改?小時很規距,怎麼當了部長反倒沒禮貌?第三周,可以把華裔族群對此事的反應,配上各種部長的大照片(如果照片拍的不好,應該不是媒體的錯),幾家媒體發發專題專版。當然,具體操作之前,一定要諮詢律師,不要侵犯部長大人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律師的意見也公開報道一下。
三周戰術的結果,可能有三:一、部長大人從此與華裔徹底絕裂,這沒什麼,華裔在加拿大原本姥姥不親舅舅不愛。二、部長大人對這些媒體照樣不理不踩。那就再來一個三周戰術吧,實在沒版面就犧牲點娛樂版,我不信部長大人的玉照不如港台三流女星的走光照好看。三、部長大人把更多接觸基層的時間投入到華人社區,並解決不少具體問題。這是最理想的結果。幾家媒體一定不要忘了,到時檢討一下自己不了解加拿大的翹腳文化,並請專家證明部長翹腳是其親民隨和的表現。政治是妥協的藝術。
華人參政吧。那怕大選時多去當幾回義工呢,也離那個無日或忘、夢寐以求的“主流社會”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