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德奧(22)—吃吃喝喝逛薩爾茨堡 |
送交者: 翛然 2020年05月06日20:48:04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今天的行程就是遊覽薩爾茨堡老城,這個處處流淌着一份優雅的音樂情緒的音樂之鄉。“薩爾茨堡(Salzburg)又譯作薩爾斯堡,位於奧地利的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築風格以巴洛克為主,音樂大師莫扎特出生在這裡,這裡也是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的故鄉。《音樂之聲》的故事就是在這座美麗的城鎮和周邊取景拍攝的。薩爾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 這個城市可看的東西很多,一天的時間我們幾乎走遍了老城的重要景點,也品嘗了許多不容錯過的美酒美食,所以這篇的篇幅會有些長,圖片也超多。薩爾茨堡是無論在視覺上還是感官上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值得細細地去回味。 早上起來外面還是下雨,號稱“雨城”的薩爾茨堡果然名副其實。我們在酒店買了公車的daypass,出門就有四路車直接到米拉貝爾公園。 米拉貝爾宮和花園(Mirabell Palace and Garden)最初是薩爾茨堡大主教沃爾夫·迪特里希1606年為他的情婦莎樂美(Salome Alt)修建的行宮。當時以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為“阿爾滕奧宮”,沃爾夫·迪特里希的繼任者馬爾庫斯·西蒂庫斯為了抹去這段不光彩的故事,將其改名為“米拉貝爾宮”,“米拉貝爾”是個意大利女名,意思是“驚人地美麗”。 這座奢華的巴洛克風格宮殿,現在是政府各部門的辦公室,還有一座作為薩爾茨堡婚姻登記處的大理石廳,通往登記處的台階欄杆上雕刻的都是愛的天使,因此這裡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浪漫的登記處。我們今天也剛好趕上宮殿裡有一場盛大的婚禮,不對外開放,很遺憾不能參觀。 宮殿外面就是著名的米拉貝爾花園。這個花園之所以吸引着成千上萬的人,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電影《音樂之聲》的取景地之一,每一位熟悉電影情節的人一定會認出這裡的躍馬噴泉、林蔭道、小矮人雕像,等等。這裡有好多專門是追溯《音樂之聲》之路的旅行團,當然參團人以老年人居多。既然到了《音樂之聲》的聖地,就一定要了解一下這部電影。《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於1965年上映。改編自瑪利亞·馮·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電影講述了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併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 。影片上映後當年票房達到1.59億美元,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十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寫下了好萊塢影壇歷史性的一頁。 我們是從公園的北門進去的,北門外面是個綠蔭公園,一進北門就是《音樂之聲》當中瑪利亞和上校的七個兒女們唱的“Do-Re-Mi”結尾處的台階。 從北門進來,這裡也是眺望薩爾茨堡要塞的一個不錯的角度,但此時煙雨濛濛,有些看不清楚。 與林蔭道平行的左側的一條直直的大道,一直通向公園的南門,大道的左側是個玫瑰園。此時因為下雨,景色大打折扣,所以我們無心戀戰,直接就從南門出去了。後來傍晚從老城回來的時候,雨過天晴,我們又順道重遊了米拉貝爾花園,彌補了此時的遺憾,精彩稍後呈現。 從南門出來,隨着人流往河邊走,左手是建於1695年的三一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 右手居然就是巴扎爾咖啡館(Café Bazar)694 ,由於男高音歌唱家托馬塞利死後將托馬塞利咖啡館(Café Tomaselli,是城中最古老的咖啡館)遺贈給了長子,心中不服的次子就在河對岸另起爐灶,開了這家巴扎爾咖啡館。前者是樂迷和音樂家的聚會總部(莫扎特在生前經常光顧),後者則成為了演員、作家和戲迷們碰頭的地方。據說她家的malange咖啡灰常有名。 但我們感興趣的卻是Café Bazar旁邊的這家沙赫咖啡館(Café Sacher)里的奧地利國寶級的沙赫蛋糕(Sacher Torte)。(圖片中粉色建築旁邊的那個奶白色建築就是Café Sacher) 都說奧地利的巧克力蛋糕是世界上最棒的。能為這個國家如此爭臉面的,是當仁不讓的沙赫蛋糕(Sacher Torte)。而若要品嘗頂級中的頂級,自然是要去它的誕生店——沙赫咖啡館(Café Sacher)。據說茜茜公主當年就鍾情於沙赫蛋糕,看來茜茜當年絕對是個頂級吃貨。 Café Sacher里裝修極其奢華考究,嚇得我們沒敢在裡面吃(有了之前在羅馬擺譜被宰的教訓,再不敢造次),買了一包著名的沙赫蛋糕帶走。(備註:享用沙赫蛋糕的最佳方式,是搭配一簇無糖生鮮奶油,以及一杯Sacher家的茶或咖啡。也推薦品嘗一下店家特製的酒味咖啡Sacher Kaffee with alcohol) 我們從莫扎特橋和鎖橋之間的那個通車的橋過到河對岸,剛好就是糧食胡同(Getreidegasse)。 從橋上回望,那個粉色的有羅馬式圓屋頂的是Bazar咖啡。 糧食胡同(Getreidegasse)是薩爾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出生在這條街上的9號,莫扎特一家在這裡一直生活到1773年離開薩爾茨堡去了維也納,現今莫扎特出生的樓房中是莫扎特博物館,遊客絡繹不絕。 這個就是音樂天才莫扎特的故居,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暫生命中超過一半的歲月是在薩爾茨堡度過的。其實雖然莫扎特在音樂上的成就很高,但當他在世的時候,特別是他離開宮廷教會,成為自由作曲家以後,一直受到打壓,一生窮困潦倒,在35歲時就離開了人世,最為離奇的是他去世的時候,他的妻子正好重病,等到幾天后妻子病好,已經沒人說得清他到底葬在了哪裡,因此,維也納那個所謂的墓地裡面不一定真正是莫扎特的遺體。但更為諷刺的是,待他死後,卻被充分利用了剩餘價值,尤其在薩爾茨堡,各種玩偶、食品,莫不打着莫扎特的名義在銷售。 這裡的特產就是莫扎特球,是一種巧克力球,包裝上有莫扎特的頭像,裡面有各種口味 糧食胡同不寬,兩側古色古香的房舍幾乎都是商店,精品店、紀念品店、旅店、餐廳林立,是最能夠反映出中古時代歐洲風貌的一條小街。每座建築的立面上都清楚地寫着建造的年代,最為醒目的是每家商號都有自己的招牌。招牌是用金屬打造出來的,保留着16世紀的風格,鐵藝招牌點綴着大街兩側,令整個街道充滿了古典韻味,各種造型的招牌都是一件不菲的藝術品,成為當地的一種文化,成為薩爾茨堡老城區一道獨特的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然後我們來到莫扎特廣場(Mozartplatz / Mozart Square),位於主教廣場東北側,廣場上的莫扎特塑像由薩爾茨堡人捐款於1842年9月5日落成,莫扎特的兩個兒子出席了落成典禮。1997年薩爾茨堡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時,塑像前面的地面上的刻字記錄了這一歷史時刻。 主教廣場(Residenzplatz),位於薩爾茨堡老城的中心,道路四通八達。廣場南側是薩爾茨堡大教堂,西側是大主教故居和畫廊,東側是薩爾茨堡博物館。 八角形鐘樓的建築是薩爾茨堡鐘樓(Salzburger Glockenspiel), 這座鐘樓建於17世紀末,鐘樓上的大小35個鐘組成了3個八度的半音階。每天的7點、11點以及18點人們可以聆聽到鐘聲演奏的莫扎特Don Giovanni的小步舞曲。 廣場正中央的大噴泉:這座巴洛克式噴泉高15米,它是於1658至1661年間用薩爾茨堡附近的溫特山上的大理石所建造的。壁石上圍繞了四匹噴水的海駿馬,在上邊的三位巨人肩膀托負着碩大的石盤,石盤上的大魚以有力的魚尾把另一個石盤往上托高,位於最上層的是海中之王人魚Triton,正從他的號角中吹出高高的噴泉。 大主教官邸和大教堂之間有個連接兩棟建築的小連廊,有很多拱門,從這裡穿過去就到了教堂廣場。 薩爾茨堡主教座堂(Salzburg Cathedral)是一座17世紀的巴羅克風格建築,著名音樂家莫扎特在此地接受洗禮,大教堂最初的建造時期可追述到公元774年,刻在門柵欄上的年代標誌記錄了774、1628、1959三個年代,記載着三次修葺的年份。在教堂正立面上有四座巨大的聖徒雕像,三扇鍍銅大門象徵着忠實、希望與慈善。 教堂內部為清爽的白色,可容納約一萬人。中堂的頂部繪畫內容為耶穌的生活與受難,而71公尺八邊形圓拱頂的壁畫則是舊約全書描述的事跡。 雖然沒趕上一年一度的音樂節,但大街小巷也是處處能感覺到音樂的氣質。 從教堂另一側的小連廊穿過去就到了集市廣場(Marktplatz),廣場上最醒目的就是那個站着一個小人的大金球,金球旁邊的地面上有一幅巨大的國際象棋棋盤。 走着走着就餓了,於是到莫扎特廣場邊 Gasthaus Zwettlers吃飯,這家店排名第八,我們點了奧地利特產土豆湯,牛肉湯,還有心肺,香腸等,老實講,味道很一般。 然後去聖彼得修道院(Stift Sankt Peter),聖彼得修道院建於847年,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修道院,被學者們研究認為是德語地區最早的修道院之一。 此處吃貨的重點是聖彼得酒窖餐廳(St. Peter Stiftskeller),餐廳由修道院經營,開業於803年,已經擁有1200多年的歷史。這裡不僅提供薩爾茨堡當地的傳統佳餚,還有奧地利著名甜點“薩爾茨堡蛋奶酥”(Souffle)。我們剛吃了飯,此時就是奔這個蛋奶酥來的,這回別無選擇,必須坐到裡面去吃了,因為這個點心要現做,至少等上20分鐘。餐廳裡面超級奢華,招待都是領結燕尾服,看左右的菜餚也十分考究,但也有如我們一般只是來品嘗這個蛋奶酥的。 20多分鐘過後,超大的一盤蛋奶酥端上來了,造型如三座山峰,代表了城內的Moenchsberg、Kapuzinerberg和Gaisberg三座山,很別致誘人。從口感上來說,細膩綿密,配上草莓味的奶油,添了一份水果的清爽,的確是人間美味。可就是這分量太足了,我們兩人拼命吃,到最後感覺實在甜膩只好忍痛棄之,感覺四個人吃這一份剛好。 吃完出來,天終于晴了,此時兩點多,剛好乘纜車登薩爾茨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 / Hohensalzburg Fortress),薩爾茨堡要塞可說是薩爾茨堡城內的標誌性建築,位於老城區山上,歷史悠久,始建於1077年,由歷任總主教逐步擴建而成,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城堡之一。許多統治過薩爾茨堡的大主教和君主都住過該要塞,裡面有華麗的客房,還有拷問室、鹽堡博物館及木偶博物館。 下了纜車,從出口往左手走,在鐵柵欄門裡是聖彼得修道院的墓地,電影裡上校一家逃走時躲避黨衛軍的鏡頭就在這裡拍的。 之後我們又坐車去奧古斯丁啤酒釀造廠(Augustiner Bräu)喝啤酒。 路過Pferdeschwemme洗馬池,建於1700年,最初是當時的皇家馬廄建造的蓄水池。中間有尊叫“馴馬者”的雕像。 奧古斯丁•布勞啤酒館(Augustiner Bräu)是奧地利“啤酒之都”薩爾茨堡最著名的酒館和釀酒廠,它擁有奧地利最大的啤酒大廳,啤酒都用半升或一升的大酒杯裝。大廳四周有賣各種小吃的店鋪,我們巡視一圈,沒有想吃的,就每人點了半升扎啤,邊喝邊體驗奧地利的啤酒文化,大廳里,庭院外,熙熙攘攘的人,大家或坐或站,大口喝酒,大聲說笑,怎一個暢快了得!喝完酒,坐bus回河邊。 從橋走到河對岸,再回到米拉貝爾花園,此時雨過天晴,花園欣賞起來格外賞心悅目。 噴泉周圍有四組神話主題的雕塑,是意大利雕塑家莫斯托的作品。四組雕塑分別代表了: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帶着海倫從水面去;土——冥王普路托誘拐普洛塞庇涅到地底;風——大力士赫剌克勒斯高舉巨人在風中;火——特洛伊勇士埃涅阿斯從火城特洛伊將父親扛在肩上拯救出去。 這裡的國人,亞洲面孔尤其多。 然後為了不留任何遺憾,我倆又坐bus回老城中心的Triangle 吃奧地利名菜清燉牛肉,牛肉還可以,就是那個面糰子不好吃,不知道為什麼總用這個配菜,後來查了一下,原來這東西叫Knoedl,是用麵包屑雞蛋混合調料洋蔥做的面球。 吃完,感覺一天圓滿,坐車回酒店,已是晚上八點多。趁着等公車這會兒,我又到掛滿了同心鎖的橋上走走,不知這一個個的鎖是否能將兩顆心牢牢地鎖住。 夕陽下的薩爾茨堡美麗如此!揮揮手,與音樂之都暫別,沒帶走一絲雲彩…… 2016自駕德奧(10)—Landsberg am Lech和維斯教堂 2016自駕德奧(8)—丁克爾斯比爾(Dinkelsbühl) 2016自駕德奧(7)—魏克爾斯海姆宮(Weikersheim)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9: | 一個道德鐵判和歷史鐵律 | |
2018: | 身邊發生的一起人倫悲劇(下) | |
2018: | 太經典了“八句話”道盡人間事(圖) | |
2016: | 讀網有感。。。 | |
2016: | 這自由和自然就不能好好一起呆着嗎?.. | |
2015: | 從韓國的稻田到福建的小鎮 | |
2015: | 美國人最忌諱和尷尬的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