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性惡論大勝,是大陸人民的大不幸---東海客廳論人性
余東海
【人性論】九十年代初流行大學生辯論。《“人性本惡”擊敗“人性本善”》一文介紹了1993年的獅城大學生辯論。最後決賽是復旦大學隊對陣台灣大學隊,決賽結果是主張“人性本惡”的復旦隊大敗主張“人性本善”的台灣隊。性惡論獲得大勝,是復旦大學的大不幸,更是大陸人民的大不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復旦大學隊的學生代表有曾為上海衛視一姐的姜豐和現在風頭很健的主持《最強大腦》的蔣昌建,指導老師有王滬寧、俞吾金、秦紹德、張汝綸等。
【人性論】儒佛道主流都持性善論。這是三家文化道德根基。凡是性惡論者,無論學儒學佛學道,都不可能入室,必然淪為外道,荀子就是儒門外道。雖然他本人理論上守住了禮,但內不足以成就君子之德,外不足以建設王道之政。反而為其弟子韓非李斯變成法家提供了本性依據和思想捷徑。特此重申:性惡論是對人類最根本的輕蔑和誣衊,如果人性本惡,人類本質上就是惡物,就不配受到尊重和關愛,對人類的奴役、迫害、屠殺就是理所當然的懲惡。故建立在性惡論基礎上的學術,為善不行,為惡最行,最方便製造人道之禍。
【人性論】馬家完全不識本性,其人性觀既可稱為性不定論,也可稱為準性惡論,理由如下:一、馬家認為“人的社會關係的總和決定了人的本質”,這樣的本質必不確定,容易惡化;二、否定人性普遍性共同性的一面,認為人性在階級社會裡主要表現為階級性,階級性善惡不定,無產階級善,資產階級惡,階級鬥爭是惡性鬥爭,難免惡化人性;三、物質第一性的世界觀體現於人性觀,必然以物質性為人之本性。物化正是嚴重的異化和惡化。
【人性論】認為西方民主制度建基於性惡論,是一個流行已久的誤會和謬論。民主制度建基於人本主義哲學和自由主義政治學,但自由主義的人性論並非性惡論。自由主義並沒有統一的人性論,有持原罪論、性惡論者,有持善惡混者,有持無善無惡者。其中自由三克(伯克、洛克、哈耶克)和亞當斯密、盧梭、伏爾泰等等自由派先賢和代表人物,雖然都不識本性,但對本性之善各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他們大致認為,在人性中,善比惡更有普遍性和根本性。吾稱他們為西式性善論或准性善論。吾嘗言,自由主義人性論的主流是准性善論,民主自由建基於准性善論。
【人性論】儒家是順人性還是逆人性,須分別本習而言。儒家於人性,是順本性、養善習和逆惡習。存天理即順存本性,培養善習,滅人慾即消除一切不良習氣。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聖德,就是消除一切不良習氣而本性彰明的成果。對於本性的理解,儒家和西方有所不同,但在約束惡習、懲罰惡行方面,儒家禮制德治和西方民主法治不約而同。注意,西方人文主義、自由主義大腕,對本性之善多少有所認識,自由主義主流並非性惡論。關此,東海有多篇舊作論之,茲不贅。倒是西方宗教近乎性惡論,吾稱之為準性惡論或西式性惡論。
【人性論】性惡論者昧於本性,必無內聖功夫。內聖功夫以誠意正心為主,誠正到極致,必然證入本性,證知本性至善。而性惡論者即使自反,也只能滯留於習性、並且是惡習層面,遂誤認惡習為本性。昧於本性也是所有邪說不約而同的共性。故六大邪說中,吾將性惡論列為第一邪。其它邪說分別為:物本論、神本論、君本論、民粹論、集體本位論。
【人性論】性善論性惡論的性,都是指本性,即自性、天性、天命之性,這是人性的根本。至於習性,善惡因人而異,無法一概而論。人性是本習混,大多數人是善惡混,有善有惡,時善時惡,就像西哲所說,人性是神性和獸性的統一。善習占上風為正善之士,惡習占上風為邪惡之徒。儒家性善論對習性易惡的認知特別深刻,故導善制惡的辦法特別多,以儒為主的文化教育、以身作則的道德教化、以禮約官、以法律民的制度約束等等,多管齊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優化民德民智,並追求自由與秩序、平等與差等的雙優。
【人性論】人性是本性和習性、即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的統一。本習關係,即道器和體用關係。一切意識、心念、情感、欲望和本能,都屬於習性範疇。孟子所說不慮而知的良知、不學而能的良能,由祖宗、父母、地域三者綜合形成的秉性,統統屬於習性。不明此理,不足以明本性也。一些儒生或認良知良能為本性,或認稟性為本性,都是錯認作用為本體了。注意,孟子的良知是習性,王文成公的良知是本體,不可混淆。習性作為本性的作用,又可分為善習、惡習、無記習三種。本性發而中節為善,積而為善習;發不中節則不善,積而為惡習。無記習,意謂不可記為善、亦不可記為惡的非善非惡的習性。
【習性論】性分本習,始於《尚書》。《太甲上》記載伊尹的話說:“茲乃不義,習與性成。”意謂習慣於不義,就養成相應的習性。孔安國傳:“習行不義,將成其性。”長期重複不義的言行,會習以為常性。孔穎達對此意作了進一步闡明:“此嗣王所行乃是不義之事。習行此事,乃與性成。言為之不已,將以不義為性也。”意謂太甲所行不義。習行不義之事,就會變成人性。以不義為性,就是習性。蔡沉《書集傳》釋:“伊尹指太甲所為,乃不義之事,習惡而性成者也。”“習與性成”就是“習惡而性成”,習惡而惡性成。王夫之釋:“習與性成者,習成而性與成也。”明確地將性成定位為習成的結果。習成之性,當然是習性。另外,《君陳》說:“惟民生厚,因物有遷。”孔穎達疏:“惟民初生自然之性,皆敦厚矣,因見所習之物本性乃有遷變為惡,皆由習效使然。”
【性惡論】性惡論會從根本上影響學術和學者品格的提升。蓋性惡論昧於性天,絕緣中道。植根性惡論的學術和持其論的學者,品格再好也有限。荀子就是典型,雖為正學正人,畢竟正而不中,終為儒門外道。性惡論者品格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斥之為邪惡之徒,當然過於粗暴;說難以成仁成聖,絕對沒有問題。古往今來豈有不明性天、不信性善之聖賢君子哉。
【性惡論】說民主自由建立在性惡論基礎上,是一個普遍而持久的誤會。西方自由主義大腕,大多數都是准性善論者。他們沒有內證功夫,不明本性至善,但對人性之善的根本性多少有所認識。性惡論開不出良制良法來。法家是性惡論,開出君本位的古典極權主義;螞家是准性惡論,開出黨本位的現代極權主義;耶教是准性惡論,開出來的是神本位的政教合一制度。
【性善論】性善論是信仰,又不僅是信仰,她可解可行可證,可以自心實證。君子善習完占上風,堅定信仰性善;聖賢惡習完全消除,盡心知性知天,即見性。達摩《少室六門•血脈論》說,若不見性,雖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不得成佛。東海學舌曰:若不見性,雖學儒、讀經、博學、修己、安人、博施濟眾,不能成聖。性善論三義:一本性至善,二習性易惡,三惡習無根。惡習無論怎樣深重頑固,都不如善習根本。三義相反相成,非見性者不能理解,非理解者不能見性。
【歷史眼】陽明言,滿街都是聖人。佛教說,人人都是佛菩薩。東海曰,滿朝都是豺狼虎豹,滿街都是夷狄畜生。兩種說法都成立,兩不相礙。陽明子和佛教就本性而言,吾就習性而言。論習性,全人類都有夷狄化傾向,兩極勢力更是豺狼化。注意,人一旦豺狼化,其兇殘程度危害性,就非豺狼所能比擬。
【良知論】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這裡的良知是心學的良知,指人之本性,天命之性。孟子荀子都說,人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皆有良知而且平等,就是人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內在依據。孟子荀子的話則是這條東海律的經典依據。孔子只說“人之初性相近”,不說人之初性相同,是因為人之初的時候,人性已有習性在,習性是因人而異的,詳見東海論述三性的文章。
【良知論】良知終究是要覺醒的。正面啟蒙不行就反向啟蒙,包括暴力啟蒙、災難啟蒙乃至戰爭啟蒙。一次不行就多次,多次不行就不斷繼續,直到對兩極主義邪說惡制的恐懼和厭憎深入人類潛意識,直到良知普遍覺醒,全球普遍文明,直到聖人作而萬物睹,萬象更新,萬國咸寧。
【良制論】在荀子的性惡論下,良制設計如何可能?東海有一句尚未成名之言,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吾嘗言:“因為習性易惡,人有惡習,良制良法是必須的;因為本性至善,人有善習,良制良法是可能的。”在性惡論下,善制設計只能寄望於人類之外的力量,如人格神。
【良制論】良制何來?從良知來。有了良知,才有良好的意願、觀念和學說;有了良學,才能導出良好的制度和法律。良知何來?神本主義認為,良知來自於人格神;性惡論者認為,良知來自於化性起偽的努力,化本性之惡,起人為之偽;中道儒認為,良知就是天性,性即天道,天命之性即天地之性。
【天啟論】文明既是人造,也是天啟,人造即天啟。人之本性,天所之命;人類文明,性之所啟。啟即啟發義。天性發而中節,就是中道聖賢,形成中道文化;中道貫徹政治,就成王道文明,亦稱禮樂文明,中華文明,仁本主義文明。其它文化、文明則是天性發而不中節的結果。因為人類天性大同,大同理想是可行的;因為天性發而不同,不同的人民和民族習性各異,同化天下、實現大同是難行的,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妙喻也】海燕廳友《明明直照吾家路》將人性分為生理、情感、理性、覺性四重層面,有一個比喻:“若把人性的演化譬喻為一株開花的樹,從生長順序看,生理層面就像地表下的樹根,情感層面像粗壯的樹幹,理性層面像四面撐開的枝葉,覺性層面則像樹的花。花與根、干和枝葉的重大不同,在於後三者雖更為基礎,更早從樹這一生命體中綻出,但其自身功能都已固化,譬如樹幹再生長也還是樹幹,花則不同,它要繼續變化,結出含有種子的果實,孕育出新一輪生命!”此喻大妙。一個人若未能進入覺性境界,意味着未能開花結果,其生命就沒有完成。佛道都能助人開花結果完成生命,唯儒家能夠助人圓成。聖人就是德智最中正、人格最圓滿、生命最完全的人。唯不同意文章最後的兩個觀點:一說“孟子不能盡孔子之全”,一將孟荀並列,稱孟荀之學為孔子大樹上生出的兩大枝幹。
【答客問】有廳友問:“突發奇想,若佛教道教耶教等宗教所說邪惡魔鬼轉世為人,本性至惡還是至善?若存在外星人,本性至惡還是至善?”東海答:本性至善不僅適用於人類,也適用於眾生,適用於宇宙中所有生命體。魔鬼習性極惡,無礙本性至善。只是遮蔽深重,只能長淪黑洞,若非歷盡劫波,無緣轉世為人也。
【東海曰】於宇宙,天尊地卑,陽尊陰卑;於家庭,夫尊婦卑,父尊子卑;於政治,君尊臣卑;於人身,本尊習卑,意謂本性尊貴,習性卑下。本指本性、天性、本然之性、天命之性、義理之性。習即習性,又稱氣質之性。故本尊習卑又可稱理尊氣卑,亦可稱天尊人卑,天理與人慾相對故,天理尊貴、人慾卑賤故。
【東海律】惡人必然惡習深重,惡習就是邪路依賴。有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是靠搶劫起家的,在再次陷入困境後,一定會重操舊業。”這就是邪路依賴。搶劫起家者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擺脫邪路依賴而走上正道,只是非常不容易。俗話說,江山易改,夲性難移。習性一旦形成,就像本性一樣難移。習與性成,此之謂也。一個大惡人,若真能改惡從善、改邪歸正,那是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大事。難矣哉。
【東海律】人性是天性散發的芳香,人道是天道運作的高階。在天道境界,有三次開天闢地:一是宇宙的誕生,二是人類的出現,三是聖人的出現。天不生聖人,萬古長如夜。聖人的出現意味着中道的凝成和王道的開啟,意味着人類找到了最正確的道德棲居、政治道路和社會目標。
【東海律】趨吉避凶和嚮往文明是人類的天性。人才和財富慣於往相對正義文明的國家流動,就是這種天性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一種表達方式。天性具有不可戰勝性。即使特權階級和邪惡分子,也不會把子女和財富藏到伊朗、小金朝和俄羅斯去。天性不可戰勝,這是邪不勝正、正必勝邪的終極保障,也是聖光不滅、儒家不亡的根本依據。儒家圓證天性,代表着人類最高境界的中道文化和王道文明,即仁本主義文明,故自有天相,一旦出現於世界,便與人類共始終。無論遭到怎樣嚴重的打擊摧殘,終將歷劫復興,王者歸來。
2023-3-11餘東海集於青秀山下獨樂齋首發於北京之春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80/314202355141.htm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