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裡,曾經展出一批彩色明信片。上面描繪的是日占時期北京城的景象。每一幅畫面,都配有簡短的日文介紹。下面這些彩色圖片,正是出自日本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
看到這些畫面,就好像是穿越了時空。幾十年前北京的城市和人文風貌呈現在眼前。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築,都是那麼的真實。
照片中這座城樓,是北京的正陽門箭樓,建造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時被焚毀。1901年重建,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樓。箭樓前停着一列火車。
這是當時北京鼓樓前景象。鼓樓始建於元至元九年(1272年),後歷經數次毀建。
鼓樓前街道兩側,商鋪林立熱鬧非凡。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見證中國近百年來歷史的重要建築。
30年代,北京天安門前景象。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
照片裡的天安門,為重檐歇山頂建築,看上去雄偉莊嚴。天安門城樓前有金水河、金水橋和華表。如今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由東西北三面城台組成。午門前的御道,寬闊筆直,地面石條鋪路。午門前有端門、天安門和大清門。午門後面是太和門。
照片中這座建築是神武門,門額上書“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故宮博物院,建於1925年10月10日。明清兩代皇后行親蠶禮時,都是從神武門進出。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走的也是神武門。
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太和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照片裡的太和門面闊九間,建築為重檐歇山頂樣式,看上去雄偉壯觀。太和門兩側,有昭德門和貞度門。
紫禁城城牆的四個角,各有一個造型精美的角樓,四周圍以漢白玉石欄杆,台基樓梯分上下兩層。角樓平面頂部有三層,有軍事瞭望的作用。護城河水清澈,高大的城牆一眼望不到盡頭。
這是紫禁城裡的太和殿。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北京景山景象,景山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風景秀麗。山上有五座亭子: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富覽亭。山下湖水清澈。
這裡就是當時的北京東交民巷,大街兩側多為歐式建築。街邊的牌子上寫着“慢走”字樣。東郊民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在近代,這裡曾經是著名的外國使館區,也被稱為使館街。
北京西四牌樓前景象。西四牌樓,與之對應的是東西牌樓。是北京兩個重要的交通要道。1954年,為了改善道路狹窄現象,四座牌樓被拆除。
這座大殿是中和殿,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
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 ,矗立着一座白塔,該塔始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近處是一座木牌坊,上書“集翠”二字。
這棟建築,是當時的國立北平圖書館,是遠東最先進的圖書館之一。圖書館前矗立着威武的石獅子,原為長春園東大門舊物。
北海碧照樓長廊景象。北海公園的水清澈,萬壽山上的白塔,是北海公園裡的標誌性建築。碧照樓,位於延樓遊廊中部,樓前為昔日帝后們登舟泛湖的碼頭。
現為仿膳飯莊的大門,仿膳飯莊位於北海公園內,是以經營宮廷風味菜點而馳名中外的老字號飯莊,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這是位於北海公園裡的九龍壁,該九龍壁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5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北海九龍壁,是研究清代琉璃結構建築的重要史料。中國現存三座九龍壁,一座在山西大同,另一座在故宮的寧壽宮前面。
北海公園五龍亭景象。五龍亭,在北京北海北岸的西邊。每座亭子都是方向,前後錯落有致。
五龍亭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清代多次修繕。此處建築,原是明代泰素殿的舊址。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拆除了泰素殿,改建為五座亭子。
這是位於頤和園萬壽山排雲殿佛香閣。萬壽山,是頤和園的最高點,山前是昆明湖。排雲殿,原是乾隆為其母后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的時候更名為排雲殿。
這是位於頤和園萬壽山上的樂壽堂,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始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乾隆為慶祝的其母親孝聖憲皇后六十歲生日,把原來的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修建了這座樂壽堂。
這是位於頤和園裡的十七孔橋,它是中國園林中最大的一座橋梁。該橋東連廓如亭,西接南湖島,長150米。頤和園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十七孔橋造型優美,是頤和園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出現在北京頤和園的很多畫面上。
這是位於頤和園裡萬壽山上的仁壽殿,仁壽殿巍峨壯觀,原名勤政殿,是慈禧、光緒在頤和園居住期間朝會大臣的場所。大殿呈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殿內陳列着許多貴重文物。
這是位於紫禁城天壇附近的皇穹宇。皇穹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 ,原名秦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稱皇穹宇。“皇” 指皇權至高無上,穹,指的是蒼天,“字”指的是殿字。在天壇皇穹宇殿內地面中心石的周圍,設置有九環扇形石。
這個建築,是人們最熟悉的。它就是天壇的標誌性建築祈年殿。祈年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為三重頂的圓形大殿,名為“大享殿”。祈年殿,北京標誌性建築,,600多年的祈年殿,是古代皇帝祈谷之所。
這座高出地面的巨大圓形平台,叫天壇圜丘。看上去非常壯觀。該建築位於天壇的南面,是明清兩代皇帝冬日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嘉靖九年。
天壇圜丘,圓形漢白玉須彌座石壇,高5米,分三層。各層壇面鋪設艾葉青石,四周是漢白玉圍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