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才女情戰美女 張愛玲VS林黛 |
送交者: ZT 2002年05月18日07:23:26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才女情戰美女 張愛玲VS林黛 作者:林奕華 假若編劇就是裁縫,手工要好之餘,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在明星的表現跟影片的整體之間取得比例上的平衡。這方面的一個典型教材,就是《情場如戰場》(岳楓,1957年)。 該片開頭,首先被放大的,乃導演最想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女明星林黛,而不是她 在《情場如戰場》面世的20世紀50年代香港,明星是片廠制度的“經濟支柱”,其他崗位的人們,則鮮會分享到同等分量的光芒。只有演員才是明星,而不會有明星製片、明星導演,更不會出現明星編劇———除非,這個人帶着明星身份來寫劇本,像《情場如戰場》的作者:張愛玲。 張愛玲:在星群里也放光 張愛玲當然是明星,還是明星中的明星——她的家世,作品受歡迎和擁戴的程度,還有烘托着她的成就的城市———上海,足以使她“在星群里也放光”。只不過屬於張愛玲的光芒,隨着她離開原居地而來到中途站似的香港,似乎已在減弱之中。 今非昔比的原因,可能是“電影媒體能給她的發揮空間,到底不似散文和小說”,很多人都願意相信這個理由。事實上,這是張愛玲以香港為背景的第一個劇本,但它並非完成在她住在香港期間,而是在赴美定居之後。當時的她,面對着前景的許多未知之數和身份的不確定,為了謀生,不得不把現實給她的壓力轉化成像《情場如戰場》裡的脫離現實:俊男美女在豪華大別墅里談情說愛,。縱然他們的話語仍帶着“張愛玲式”的機智、俏皮,但論及戲劇力量,《情場如戰場》明顯追不上同是出自她手筆的《太太萬歲》(桑弧,1947)。 《太太萬歲》的女主角由蔣天流飾演,但當這部片走進了《名氣殿堂》,毫無疑問,它所造就的明明是張愛玲。到了《情場如戰場》,“張愛玲”儘管仍舊享受着“掛頭牌”式的待遇,然而唯有通過真正雪亮的眼睛———歷史,我們才會清楚看見表象和事實有着相當大的出入。 當張愛玲遇到林黛 翻開1956年11月號的《國際電影》(國際電懋的官方畫報),有篇標題為“張愛玲編劇,林黛主演《情場如戰場》”的宣傳稿,內文如下: 著名女作家張愛玲,以寫《傳奇》、《傾城之戀》等小說名馳文壇……她的寫作才能是多方面的,所寫的舞台及電影劇本,另有她的獨特風格。去年國際公司成立劇本編審委員會,她被邀擔任編審委員之一。 介紹張的這段文字,看似只是開場白,後面,應該還有更多她與電懋淵源的交代,不料筆鋒一轉,她卻成了鋪排林黛出場的台階: 林黛的演技,她是非常欣賞的,本來她預定專程給寫一劇本,恰巧美國某出版公司聘她擔任編輯,立即要她赴美就任,於是編劇的事,因她突然離港而耽擱了下來。直至前月,張愛玲自美國寄給國際公司一個劇本,她說是在百忙中寫好的,並且一再叮囑,這個戲無論如何要由林黛主演,因為女主角的個性與外形,她是以林黛作對象來創作的。……岳楓接受這任務後,常約林黛共同研讀劇本,他們覺得張愛玲的故事劇本、人物創造,果然不同凡響…… 電影公司可以說已做足本分———給予張愛玲一定的面子。但是在這禮待的背後,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委屈張愛玲的地方,甚至可以說,門面上是肯定了張愛玲的影響力,實際是把她當綠葉,而林黛才是牡丹。 這當然也可以被視為互相輝映。只不過歷史自會把真義告訴我們——以張愛玲和林黛在彼時彼地的名氣來較量,前者多少有點落難才女的況味,她所擁有的只能算是虛名,後者卻是實實在的“前途無可限量”。張愛玲的處境之所以使人感喟,乃在於她愈是被擺上神台,愈是明升暗降。而這一切又跟她的不在狀態是那麼地不謀而合。皆因連“寫作”這拿手好戲,她都忽然生手起來——起碼在片廠制度下作業的電影人眼中是這樣。 張愛玲遭遇不署名人士 《情場如戰場》初時叫《情戰》。為此,戲未開拍,在一份電影公司內部傳閱的審稿意見書上,受到某位不署名行家的彈劾:片名《情戰》發音不亮,末字不屬平,難於響亮有勁。而且本片為流線型輕鬆喜劇,應改一流線型新型片名,庶幾一見即知內容大概,較可吸引觀眾。 片名之外,尚有對編劇技巧的貶多褒少。在表現形式方面,不署名人士的批評是: 最大毛病在於各劇中人之性格、心理刻劃均欠明朗。葉緯芳(林黛)即愛史榕生(張揚),劇中毫無線索交代。……本劇既以此兩人與緯芳之談情說愛為主要之穿插,如無變化差異,必難有戲劇性之效果。……緯芳對文炳應有主動爭取之輕微描述,否則過於平淡,不能在本片占一席之地。 場面設計方面,不署名人士乾脆越俎代庖: 陶文炳、何啟華之開打,史榕生勸架之遭殃,均宜以別出心裁之形式出之(例如柔道、拳擊之相互出現)。……本片季節為自聖誕至夏季,游泳服裝出現機會不少。開首之跌入游泳池,拍攝上借景困難,改拍冰鞋仰開跌交等亦可應付過去(當然溜冰鞋要有一伏線)……化裝舞會一場中何啟華之壽相、陶文炳之多情……葉緯苓之情場失決,均可藉此表現,穿插新式舞蹈,目下電影之歌唱俗例,亦可乘機加入。” 僅供內部參考的“備忘錄”,除反映出行內人士對技術配合的考量,還包含了對劇本缺點的分析和評價。最終,《情場如戰場》從故事大綱到人物性格、對白,以至細節上的粗糙,確與張愛玲之前的作品大有出入。 把張愛玲全集中的《情場如戰場》劇本拿來跟電影一對照,立刻發現頗有一些不同之處。不影響大局的不去說它,改動最大的有兩點,一是刪掉了林黛與秦羽兩姊妹的兩場對手戲,二是把原著中林黛對張揚從不動聲色的暗戀改成不斷對他高呼:我恨你!我恨你! 在《情場如戰場》被刪掉的戲中,有一段是林黛飾演的妹妹拿着針,為姐姐秦羽身上的衣裙縫補,二人繼而開展一場近乞討爭男友的談判。秦羽忽然單刀直入,毫不諱言地對陳厚有意;而一直還在吊住陳厚胃口的林黛,便在此刻不小心地把針戳入了秦羽的腰部。“噯呀,針戳了你一下,是不是?疼不疼?”劇本里的妹妹說。電影版本把這一幕整個抽起,我懷疑是導演擔心無法說服觀眾那一針只是“意外”,如果照拍不誤,便會令人覺得妹妹的角色太過工於心計,又或那份不好惹已超出了“淘氣”、“俏皮”的範圍而進入了“狠辣”、“狡詐”的禁區。屆時若因角色不討好而引起觀眾反感,不單會招致公司蒙受損失,更會令林黛從熱門資產降級為負資產。 正如製片先生所言“劇中人之性格,心理刻劃均欠明朗……”偏偏在電影中被刪去的一場,卻是對女主角有着最立體的描寫。 至此,林黛在詮釋緯芳時,再沒有需要作出任何冒險或沒有把握的探索,所以《情場如戰場》於1965年面世至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仍是片中那嬌嗔、瞪眼、眯眼和皺鼻子的“可愛”的林黛,而不是張愛玲所創造的葉緯芳。 洋洋灑灑背後的張愛玲 這部片子多少讓我想到張愛玲作為編劇與作家所得到的不同待遇。作為作家,,她筆下每個人物都有充足的篇幅去發展自己的生命,而她的文字亦永遠主宰着讀者的想象,是以每次當她的小說搬上銀幕,飾演者都面臨挑戰。這時候,你可以說她是一個神。但當她作為電影編劇,特別是要為某個特定演員來創作時,她的身份和地位便有了很大的逆轉——暫不論在一干的宣傳稿上,她是被怎樣的吹捧和抬舉。 《情場如戰場》之後,張還替電懋陸續編了6個劇本。每次,官方宣傳刊物上仍會把她的名字加以突出,如“電懋掌握了今日最佳劇作者之一的張愛玲”、“由名女作家張愛玲執筆寫成劇本,內容質素的豐富,不失為此時一幅世紀風情畫”、“出自張愛玲手筆……其成就的驚人,非庸俗者所可望其項背。”光看文字,她的“明星”地位仍是相當牢固。不過,讀宣傳稿更是一次解碼,讀者必須有着不被文字牽着鼻子走的決心,才能從中發掘到較為接近事實的一鱗半爪。 在本文的尾聲,讓我們分享刊登在1962年9月號《娛樂畫報》中有關《南北一家親》的一段報道:“故事大綱由秦亦孚執筆,編劇由名女作家張愛玲執筆。這是電懋當局早與張愛玲取得默契者,但張愛玲僑居美國多年,對香港現實環境有了生疏,所以遲遲未能下筆。電懋當局俯候再三,張愛玲決定來港編撰,抵港之後,張愛玲即深入各階層實地觀察,搜集素材,準備充分,才開始動筆……” 洋洋灑灑的背後,其實藏有多少隱衷?若要把它拍成電影,劇本該由誰來寫?哪一位演員可以出演張愛玲?抑或時移世易,張愛玲編劇一角,今天誰敢問津?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