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隨着對外開放的深入,許多國人通過留學等多種途徑漂洋過海移民到北美等地,追求更富足的生活。有的是一個人先到,扎穩腳跟後把家人接來;有的只是隻身闖蕩,在異鄉成家立業。頭幾年誰不經歷共同含莘如苦,可同時也剛開始享受汽車時代生活的舒適和自由,周末不是到這公園便是到那城市。幾年下來,房子孩子都有了,美滿生活該開始了,可事實並不然。
在那些漂亮的房子和綠草地里,陰影早已延伸。因離婚而賣房子的大陸家庭屢見不鮮。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但肯定不會比北美高達40%的平均離婚率差多少。就不提那些夫妻吵架,動刀子,叫來警車的,還有不少貌似夫妻卻早已心居兩處的。更有甚者,個別家中的男人忍受不了妻子對自己心上或是身上的背棄,在生活工作精神的重壓下,撇下兒女結束生命以圖解脫的。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自1949年偉大的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中國大陸從辛亥革命開始剪的辮子徹底剔除了,而同時中國女性從受裹腳等約束中得到根本解放。此後的半個世紀中國人的脊梁至少在精神上是直立的。
在“婦女半邊天” 的號召下,中國女性為民族做出的貢獻,在國際體壇等領域取得的成績,都是舉世矚目的。然而不知是封閉太久後剛開放,還是大陸的教育使然,國人對外國人,尤其是會說英文的,真是卑躬屈膝奉為上賓。近十年不少電視廣告也喜歡讓中國女星與外國男模配搭以達到國際化的形象。在這種大形勢下,難怪許多中國女性巴不得嫁給老外,好到國外過上小康日子。於是乎有了一個老外的徵婚可以引來上百女士的青睞的現象。另一方面,對中國文化的某些沉渣陋習和因資源不足大家窩裡鬥的失望和痛恨,不少現代大陸女性,其中包括留洋的,心底里是對中華文化的自卑和對中國男人的唾棄。
舉兩個大家都有所聞的例子:大陸十年前拍了個講述西藏抗英歷史的電影。漂亮的女主角演的是不畏侵略軍,勇敢鬥爭獻身的西藏姑娘。可是電影拍萬了,她也獻身了,嫁給了演侵略軍的洋人演員。 再說一例,幾年前北大有一某"超強"國總統來訪演講時,一位女學生代表當眾慷慨激昂,一副反霸救國的姿態。結果呢?她後來的丈夫是那國在上海分公司的一位洋人。
本人不是狹隘的種族或民族主義者。(本人就有女同學,朋友嫁給老外工程師過着平和生活的。) 可是這兩個例子足以是兩記耳光甩在中國男人甚至是中華民族的臉上。
還有一例從朋友那知曉的:一位來自北京到北美念MBA的女孩,長得蠻漂亮豐滿的。她的父親因所從事的機密研究而染病早逝。能長大成才出國留學,她也算是真不簡單。可在她到校學習快畢業前,系裡一位從全北美著名商校畢業執教不久的洋教授請她到家裡吃晚飯。美酒佳餚之後......。也許她對從名校畢業的洋人本就傾心仰慕,可是她怎麼能夠對得住她九泉之下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和民族不屈從于洋威而獻出寶貴一生的父親?她爸要是知到這,一定死不瞑目!
在北美學習工作,就得能說流利的英語,甚至了解或“融入主流文化” 。女性在語言方面的長處不比多說。在頭幾年英文越流利,生活越富足的發展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連做夢也開始說英文。用英文交流是那麼的用心和興奮,慢慢地自己的感情,甚至愛,都只能用英文才能表達。而且北美環境對亞裔女子比較關照,不像亞裔男的對主流有竟爭性。於是,許多女士們在感覺自己已經像一個北美人生活之後,開始對家中這個說中文的老公看不慣了,嫌他激不起勁,嫌他不夠本事,嫌他邋遢。。。
可憐那些在異鄉辛苦勞作養家糊口的中國男人們大都是默默忍受,或對着孩子無奈心嘆。他們能過那麼多關來到這裡,大都靠的是腦力活,本是書生的身體,哪有人家從小吃牛排長大的強壯。好不容易掙的收入剛好夠買房生活,哪能像被羨慕的華爾街大亨過闊綽的生活。每天的工作操勞和照顧孩子,哪還有什麼激情和精力去勾起妻子的浪漫情趣。於是乎,一幕幕家庭冷戰,甚至悲劇,就這樣上演了。
這樣的淒涼什麼時候才會變少或結束?
http://ludongxi.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