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改革史話-終結奴隸制,共圓“美國夢” |
送交者: 龐忠甲 2007年02月14日16:23:2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美國工業革命首先從紡織業開始,繼之以鋼鐵、機械製造、鐵路運輸和農業機械化事業,並發展出了標準化生產這樣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製造體系”。 美國立國之時,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手工業和商業為輔。進入十九世紀中期,美國北部發展工業資本主義經濟較快,而溫暖濕潤的南方仍以種植園經濟為主。新舊經濟體系之間必然產生矛盾和鬥爭。北方需要擴大自由僱工勞動力來源,傾向於廢除不人道、反人權的奴隸制度,並主張採行保護關稅政策,以促進本國工業的發展。南方則相反地視奴隸制度為生命線,並力主實行低關稅政策,以利低價購買工業製品。在關稅問題上的分歧,曾一度陷聯邦於內戰與分裂的邊緣,但畢竟達成了一系列妥協;而關於奴隸制的爭論,幾乎涉及政治、經濟、宗教、道德一切領域, 成為美國民主政治揮之不去的濃重陰影。 美國最早起來批評奴隸制的是宗教界人士,其後開國元勛中也有人主張限制和廢除奴隸制。但那時尚限於個人行為,沒有形成運動。隨着北方工業資本主義日益強大,奴隸制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騷動不安,廢奴鬥爭從原來的分散活動逐漸發展成為社會團體的有組織的行動。一八三三年,廢奴主義者成立反對奴隸制協會,其綱領指出,“奴隸制度是同客觀正義、共和制度以及基督教教義相對立的。”綱領把爭取有色人種的公民權利作為奮鬥目標。廢奴主義者和黑人奴隸採取了從輿論宣傳 到暴力抗爭各種形式進行鬥爭。一八五九年,勇於獻身的白人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領導武裝起義,試圖在全國推翻奴隸制,遭到鎮壓並被處絞刑。布朗在臨刑前寫下遺書,認為只有用鮮血才能洗清這個國家的罪行。 一八六一年三月,反奴隸制的民主主義者、出身低微的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就任第十六屆總統。林肯指出:“我們的中心思想不應當只是‘一切公民是平等的’,而應當是更廣泛、更美好的‘一切人生來平等’。”他簡括地表明立場:“我不願當奴隸,所以我也不願當奴隸主。”“我們給奴隸以自由,就是使自由人的自由得到保證。”而且他認為,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保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奴隸制最終會走向滅亡”。 他贏了總統選舉,主要是得到了北方的支持,在南部十個州中,他沒有獲得一張“選舉人票”;所以林肯當選好像點着了導火索,使聯邦的房子真的裂開了。林肯就職後一個多月,南部盟軍就開始了反政府戰鬥,於是展開了一場烽火連綿五年之久的南北戰爭。 北軍轉敗為勝,解放黑奴即將實現之際,林肯再度當選為總統。當時在歐洲的馬克思,代表第一國際中央委員會起草了致林肯的賀信,信中說:“如果說您在第一次當選時的中肯號召是反抗奴隸主權勢,那麼您在第二次當選時的勝利的戰鬥口號就是:消滅奴隸制!自從美國展開這場偉大的鬥爭,歐洲的工人就本能地感覺到自己階級的命運是同星條旗連在一起了。” 一八六三年一月一日,林肯正式簽署了“解放宣言”,宣告四百萬奴隸獲得了解放。一八六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在林肯推動下,國會通過了第十三條憲法修正案,確認否定奴隸制度。 是年四月九日,南部陸軍總司令李將軍率部投降,南北戰爭落幕。所有南軍官兵宣誓不再作戰後,均獲無罪開釋。林肯認為全國所有各州對奴隸制都負有責任,在南部廢除奴隸制後,聯邦政府應對奴隸主進行賠償,並將南方的重建問題迫切地提上議事日程。他一貫主張對人不懷惡意,常持寬容恕道。戰後林肯支持釋放李將軍,並默許南部偽總統戴維斯出逃加拿大。 他的寬厚、仁慈並未消除敵人的刻骨仇恨。就在南北戰爭結束後五天的四月十四日,林肯在觀劇時遭死不改悔的奴隸制擁護者暗殺。但是以林肯為代表的進步力量,已將美國歷史推進了一大步,“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原則從此變得更為名正言順起來了。 一八六六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確認所有在美國出生的人,生來具有美國國籍。這樣就把剛剛從南方各州奴隸制解放出來,獲得自由之身的黑人,定義為美國公民,置於聯邦政府的保護傘之下。 歷史學家稱華盛頓為國父、林肯為“國家的拯救者”。馬克思高度評價林肯:“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的優良品質的罕有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至只有在他成為殉難者倒下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這是美國立國後唯一一次通過流血戰爭實現的重大政治改革。美國人民在內戰中付出了慘重代價,進一步廓清了資本主義前進道路上制度和道義範疇的這一重大障礙,得以極大地解放社會生產力,追隨歐洲工業化並青出於藍,迅速躍居為世界一流強國。 作為移民國家,美國與眾不同,特有極其複雜的種族問題。其中作為奴隸被強迫移民的黑人地位問題,雖經南北戰爭和“解放宣言”的大轉折,但社會深刻歧見繼續存在,長期折磨着美國人的心靈和肉體;至於婦女和其他族裔的平等地位問題,也都需在其後的長期“和平演變”中逐步解決。 美國獨立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婦女沒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十九世紀後期,美國興起了波瀾壯闊的女權運動,婦女要求跟往日的奴隸一樣應該享有明確和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直到一九二零年年八月二十六日,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才賦予全國婦女投票權。 一八八二年,美國國會通過有史以來第一個明文排斥單一種族移民的歧視性條文“排華法案”,該條文禁止華工入境,拒絕外籍華人取得美國國籍。一九四三年,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結成盟軍,遂廢除排華法案,以利加強合作。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林肯簽署“解放宣言”已近百年,黑人雖然早就不再是奴隸,但仍在多方面飽受歧視,特別在南方地區,種族隔離還相當普遍,黑人實際上還難於行使選舉權。政府支持民權運動,例如任命黑人為高級官員和聯邦法官,下令軍事學院招收黑人,規定聯邦建造或出售的住宅不得實行種族歧視,禁止州際鐵路及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支持南部黑人選民登記運動,甚至動用聯邦軍隊保護民權運動;但是民權運動沒有取得社會共識和法律範疇的可靠保障,許多情況下矛盾反而激化。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日晚,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一輛公共汽車上,四十二歲的黑人女裁縫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拒絕把座位讓給一名後來上車的白人男子。當時蒙哥馬利市還實行公共汽車座位隔離制度,黑人須為白人讓座。羅莎拒絕讓座後,被咆哮的白人司機趕下汽車,並遭警察逮捕和處以罰金。羅莎決心用法律手段向這一不合理的制度發起挑戰,從而激起了席捲全國的民權運動風潮;在二十六歲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帶領下,全美爆發了長達三百八十一天的抵制巴士座位隔離運動,標誌着一場現代民權運動的開始。翌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巴士座位隔離制違反憲法,羅莎也因此被稱為“民權運動之母”。 一九五七年九月,美國阿肯色州小岩城九名黑人學生初次按照平權法律與白人學生同校上學時,遭到強勢白人竭力抵制,掀起了一場種族對抗的大騷亂。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下令調用聯邦國民軍傘兵部隊緊急空降,不是去鎮壓奴隸後裔的黑人,而是堅定地保護這九名黑人學生到校上課,貫徹黑白同校的平等人權原則。 一九六三年四月,在全美實行種族隔離最為徹底的南方大城市伯明翰,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領導和平示威遊行,遭到阿拉巴馬州州長華萊士下令襲擊鎮壓,接着種族主義暴徒爆炸了馬丁路德‧金的居所。美國總統肯尼迪派遣聯邦部隊前去,暫時平息了局勢。但不久兩名黑人準備在州立大學註冊,華萊士州長親自站到州大辦公大樓門前,公開聲稱作為本州權力的化身,張臂阻止黑人學生入內。肯尼迪果斷命令全副武裝的國民警衛隊開進校園保護黑人學生,迫使華萊士讓步,黑人學生才按時注了冊。 爭取自身權利是要通過鬥爭付出代價的。伯明翰的示威推動了全美民權運動,是夏全國發生了七百五十多次遊行示威。日益高漲的民權運動正在考驗美國的民主政治。 黑人的平等權利不得解決,意味着其他少數民族的次等公民地位也根本改善不了,不僅是美國民主政治的諷刺、道義上的恥辱,而且越來越成為重大社會不穩定因素。在冷戰的嚴峻環境中,東方陣營主導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扮演着美國民權運動的天然盟友和支持者的角色,或者說視為其國際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當勞資矛盾不再是對抗性的時候,還有什麼比從校園到街頭處處風起雲湧、激昂抗爭的民權運動更有助於從內部分化打擊和削弱“頭號帝國主義”呢?冷戰的對手正從不同角度敦促美國加緊和平演變,為消除美國人之間的歧視,實現民權立法而努力。 美國總統肯尼迪出身白人豪富家庭,有花花公子之風,但他是民選總統,要對人民負責,不能在和平演變的偉大進程中無所作為。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一日晚,他發表電視演說,呼籲這個國家履行自己的人權保證,採取行動,給黑人平等權利,解決國家面臨的“道義危機”。他說,“民權問題是一個道德問題,象聖經一樣歷史悠久,象憲法一樣明確。它不能用警察鎮壓行動去解決,不能靠街頭日益增長的示威去解決,也不能憑象徵性的姿態或言語平息得了。一場偉大的變革即將到來,國家的義務是使這場偉大的變革對大家都是和平的和建設性的。”這次演講,標誌着聯邦政府全面承擔起反對一切種族歧視的義務的開端,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尤其是黑人領袖們,歡呼稱頌為第二次解放宣言。 一星期後,肯尼迪向國會送交了一份內容全面,影響深遠的民權法案。他知道面前阻力重重,還必須做艱苦細緻的說服和協調工作,以創造一種使法案成為法律的氣氛。肯尼迪同副總統一起,在白宮召開了一系列前所未見的私人會議,以爭取一千六百多位有廣泛代表性的全國性領導人物的合作和理解。其中有教育家、企業家、市長、編輯、律師、黑人領袖、南方保守勢力領袖、婦女組織和群眾團體領導人……,有種族融合主義者、也有種族隔離主義者,有民主黨人,也有共和黨人。沒有用金錢,也不靠強制手段,而是發揮總統的領導和協調作用,循循善誘,以理服人,擴大共識,促成了一個全民性的支持民權法案的“院外集團”。許多商店、劇院和餐館自動取消了種族隔離的標誌,雇主和工會開始減少種族限制,南方的市長和資方商會也開始同黑人領袖們對談,黑人大學生取得了學位,因拒絕黑人學生而一度關門的學校自願重新開學了…… 美國在進步,但種族主義頑固勢力不甘心失敗,其代表人物阿拉巴馬州的華萊士州長,再度調遣武裝力量,把黑人學生從幾個城市新設立的黑白同校的學校中趕出來,迫使肯尼迪不得不再次動用聯邦軍事命令逼退華萊士。但華萊士式的人物不是孤立的,許多地方白人學生拒進黑白混合的學校,黑人學童在路上常常挨打,黑人教室被炸,警察動輒槍擊黑人,白人青年打死黑人等侮辱、迫害事件層出不窮。 為了表明爭取人權的最大決心,黑人必須進一步顯示團結和力量。八月二十八日,美國黑人在首都華盛頓舉行和平集會和遊行,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 了激動人心的演說,他一次又一次高呼“我有一個夢”,憧憬將來人際和諧平等完全實現的美景,被稱為“近百年改變世界的八大演說之一”。遊行結束後,肯尼迪在白宮就以“我有一個夢”為詞歡迎接見了黑人領袖們。他稱讚這是“一次解除痛苦的集會…… 它合乎我們偉大的傳統。” 二十五萬人的集會遊行有條不紊,沒有發生任何暴力行為,顯示了受壓的黑人民權運動善用民主體制的合法鬥爭,從而贏得了更多白人支持者。民權法案在國會中激辯不已,但形勢漸趨有利。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肯尼迪不幸遇刺,次年六月在繼位的約翰遜總統任內,終獲國會通過,是為著名的《肯尼迪民權法案》。隨後一九六五年又出台了確保少數民族語言群體的投票權的《投票權法》等一系列禁止種族歧視的法律,以支持《民權法案》的有效實施。 於是,全美所有交通工具、賓館、食肆、戲院等公共場所的種族座位隔離制都被廢除了。 依據肯尼迪發布的第10925號總統令,後來發展形成了包含範圍廣泛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其中要求在就業和就學方面不止局限於平等的原則,而應對黑人等少數民族提供優先考慮和優先機會;使得黑人和少數民族的處境終於得到了明顯的實質性的改善。這是美國民權運動史上又一件舉足輕重的革命性大事。 一九六五年約翰遜總統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對《平權法案》解釋道:“你不能把一個才從很多年的手銬腳鐐束縛中解救出來的人,立刻將他帶到與別人並肩的起跑線上,對他說‘你可以和別人自由競爭’,並且相信這樣做是絕對公平的。因為對於打開一道公平的大門,我們要做的不止這些。如果我們全體公民都能夠從公平的大門下通過,那麼所謂的公平,不只是權力和理論,更是事實和結果。”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從此走上了不分先來後到(包括當年作為奴隸被迫移民的黑人後裔、飽受掠奪摧殘的印地安土著,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背景的少數族裔)共圓“美國夢”(American Dream)的示範階段。機會均等是“美國夢”的靈魂。勤奮、上進與堅忍不拔是“美國夢”的必要條件,而幅度巨大的社會階級縱向流動,尤其是由下層階級至上層階級的社會流動是“美國夢”表現出來的最為顯著的特徵。 只要還有種族之分,就免不了種族歧視,但現代美國社會,種族歧視成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那體現“人之所以為人”的愛心或仁心,在此精煉歸結成了老嫗都解的一句話——“一切人生而平等 ”。 今日紐約大都會,可以看到一所普通中學裡有着講一百多種母語的師生;各地政府機關、公司企業、 科研單位、高等學府、大城市繁華地區,無不都是民族熔爐。美國已經成為世界大同的實驗場 ,是世上唯有的集全球人種、民族之大成的泱泱大國。 美國每年保持近百萬移民配額,還有不下五十萬非法移民入境。為了確保自由氣氛,美國至今反對身份證制度,幾乎任何人踏進美國就可以自由自在活動。人口組成的多元化,不僅產生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和思想觀念上的差異,而且使得國際上一切重大爭端,都會通過有關國家在美移民強烈反映出來,紐約聯合國廣場就是全球政治聚焦的大舞台。 美國和典型的民族國家很不相同,所謂民族主義,在高度容忍多元文化以及反對種族歧視的前提下是無從談起的。美國存在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還特有五花八門的種族矛盾,問題比誰都複雜。美國沒有一種象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或政教合一的統一意識形態以凝聚人民,但照樣存在高度認同國家的愛國心,能夠非常成功地合力建設現代化強大國家;所靠的不是牢牢堅持什麼特定主義教條,其成功秘密在於:開國先賢們按照公理、常識和聖經指引的基督教教義所闡述的的人生“當行之路”深入人心,在具有“權力制衡”內涵的政治制度可靠保障下,民選“義人”們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人人都能起而維護自己的合理權益,爭取最大限度增進自己的福祉,因此人類天賦靈性創造能力得以相對順暢發揮,“和而不同”,與時俱進,迤邐行來,不斷尋求中庸優化解題之道而已。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6: | 啟功的恩師陳垣舊事 | |
2006: | 建設一個精神和心靈的家園 | |
2002: | 一葉知秋(19) | |
2002: | 今天真熱鬧,把舊詩貼上來祝興。我就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