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韓國人不要杞人憂天
送交者: 柏格森 2007年04月27日14:48:3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韓國人不要杞人憂天

作者:J 斯科特-柏格森


【按:古老的東方垃圾面子文化又來了。里子怎麼樣無所謂,關鍵是面子。對自己的判斷,全來自其他人的判斷。有人為反美叫好,感覺那就不代表忘恩負義了。沒人為槍殺學生老師叫好,這才算代表獸性大發。這是何苦來呢?】

近日發生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究竟對韓國和韓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筆者作為已經在韓國生活第10個年頭的美國人,認為槍擊案與韓國及韓國的民主主義情緒沒有任何關係。但是,韓國人想象弗大血案可能對韓國造成的影響,一方面感到好奇,另一方面卻又感到擔憂,殊不知這種反應本身暴露了淺薄的民族主義,而這種民族主義已經在韓國蔓延甚廣。

當調查顯示槍擊案兇手是1992年移民到美國的韓國人時,韓國國內大體上出現了兩種反應。第一種反應是,對自私、野蠻的罪行感到震驚,從內心對遇害者感到惋惜。這是很自然的反應。18日,在弘益大學聽我講課的學生們紛紛說“他就是個精神病患者”、“瘋了”、“真像恐怖分子”,震驚之餘甚至說不出話來。同一天,盧武鉉總統致電美國總統布什表達了哀悼之意。我能理解學生們的反應,也同意盧武鉉總統的做法。對他們而言,事到如今還能說什麼呢?

但第二種反應卻有着明顯的區別。一些人考慮此案可能對韓國的對外形象和韓美關係造成影響,並且擔心此事引起美國國內的反韓情緒,並對韓國免簽證計劃產生影響。弘益大學的一位教師曾對我說“韓國的對外形象會受損,旅美韓裔真是可憐”,這樣的發言就屬於第二種反應。

在韓國發行的某英文報紙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韓國人害怕反韓浪潮(Koreans Fearful of Racial Backlash)》。文章引用了韓國外交通商部官員的發言:本次事件可能嚴重損害韓國作為世界第十一經濟大國的地位和形象,令人非常擔憂。韓國駐美大使李泰植甚至會見華盛頓韓裔,並表示:“韓人社會應該回顧過去,創造一個再度融合到美國主流社會中的機會。”他還提議說:“作為對槍擊事件的反省,我們一起絕食吧。”

這真讓人莫名其妙,筆者真想問一問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這件事中,最重要的只有兩點:第一是遇害者的家人和朋友,第二是美國大眾。這起案件與韓國人和韓民族根本扯不上任何關係。要知道,韓國並不是世界的中心。真的很希望韓國能看清現實。

當然,也不是不能理解蘊含在這種反應背後的情感。因為,很多韓國人至今沒有忘記2002年兩個十多歲的女初中生在議政府被美軍裝甲車軋死的“孝淳、美善” 事件發生後,幾個月來韓國人所表現出的反應。所以他們擔心美國大眾也會產生類似的人種厭惡情緒。但這種見解只不過是以自己的文化標準衡量他國文化的結果。這種見解才是韓國人真正需要認真思考的,因為它能帶給韓國人的啟示遠遠多於發生在美國的這次槍擊案。

美國的主流媒體並沒有關注兇手的國籍。在這一點上,美國大眾也一樣。對於美國媒體而言,兇手的國籍只不過是兇手是英語系學生、平時不合群、曾經騷擾女同學等可能對案件產生影響的個人特徵之一。

從兇手留下的遺書中出現的“富人家的孩子們”、“放蕩”之類單詞考慮,階層危機感和挫折感反而是比國籍更重要的原因。

韓國人問“弗大血案對我們意味着什麼?”,這其實是在問“我們的形象是不是會受損?”可以說,提出這種問題的做法本身是一種自戀症的極致表現。這些人不願意直視事件的本質,在客觀事件上試圖套上自己的問題和憂慮。目前,真正需要的只是真摯的情感,應該暫時撇開個人憂慮,多為慘案的遇害者考慮。除此之外,不需要再做別的什麼。

我們現在需要的並不是淺薄的民族主義。需要對韓半島之外的世界付出世界主義性和關愛人類的情感。如果兇手不局限在狹隘的個人世界,哪怕對別人付出一點點情感,也不至於釀成這樣的悲劇。

--原載:《朝鮮日報》,2007-04-21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一言難盡話女人
2006: 夜 歸
2005: 北美洋插隊 少年情竇篇
2005: 我沒想到我的決心那麼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