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走在民主的光明之路上 |
送交者: 余杰 2007年05月11日16:12:1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今年三四月間,應台灣陸委會的邀請、由《印刻》文學雜誌安排,我前往台灣參加了“兩岸作家高峰論壇”。在短短數天時間裡,我們走訪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還順道遊覽了日月潭旖旎的風光,並在台灣大學、東海大學、成功大學與數百名師生作了面對面的對話與交流。這是我第一次訪問台灣,在這個美麗的寶島上,我發現了一個傳統文明尚未遭到像大陸這般徹底摧毀的華人世界,我更發現了這個國度正在朝着民主自由的光明之路上穩步前進。 長期以來,大陸媒體一直致力於妖魔化台灣的民主制度。最突出的一個例子便是:央視“海峽兩岸”欄目不斷播放台灣官員貪瀆、國會議員打架的負面新聞,宋楚渝、李敖、邱毅等大部分台灣民眾所不齒的政治人物,亦樂於利用此平台惡毒攻擊台灣社會。由此,中共當局希望將此種信息傳遞給大陸民眾:民主不是一個“好東西”,看看台灣人民糟糕的處境,有了民主之後又能怎樣呢?還不是亂作一鍋粥?所以,與其有民主而天下大亂,還不如安安穩穩地在共產黨一黨統治之下做奴才。 此種宣傳教育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許多大陸民眾真的以為:台灣人民整天都在“搞運動”,處在如當年大陸“文革”那樣的水深火熱之中。不過,有時中共醜化台灣的行動做得太過火了,反倒激起大陸民眾的逆向思維來。當大陸媒體鋪天蓋地報道陳水扁家族的貪瀆案件時,許多大陸民眾開始反問道:這點錢算什麼呢,大陸一個鄉長貪污得都比台灣總統還要多!而且,人家的新聞能夠自由報道、人家的司法能夠獨立審理,總統的夫人和兒子都被送上審判席,而我們這邊呢?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家族的腐敗,路人皆知,他們照樣穩如泰山。於是,網絡上出現了一些對比兩岸制度的言論。一看情形不對,中共的宣傳部門趕緊叫停了對此新聞的地毯式報道。 如今,當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台灣社會的時候,卻發現民主帶給台灣的絕對不是混亂無序、絕對不是藍綠對決、絕對不是族群對立,民主帶給台灣的是活力與自由。從北到南,台灣社會都是那麼安靜祥和,民眾彬彬有禮、熱情善良,社會治安良好。台北的出租汽車司機也像北京的出租汽車司機一樣,喜歡嘲諷政治人物,但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大都比較滿意,他們不用像大陸的同行那樣,需要繳納重得像大山一樣的“份錢”。從這個門面行業便可以看出,兩岸普通民眾的“幸福指數”不可同日而語。我們若干次在街上問路,無論男女老少並沒有因為我們的大陸口音便另眼相看,而是熱忱指引、不厭其煩。用一句笑話來說,“台灣的壞人都在電視裡”。確實,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名黑幫人士舞槍弄棒的兇悍模樣,不過數天之後其人便落入法網,播放此錄影的電視台亦收到了批評。在此意義上,台灣才是“和諧社會”的典範呢,大陸要達到台灣這樣的“和諧”,在胡錦濤的治下恐怕是難以實現的。而達成“和諧”的根本因素,不是別的,正是民主制度的建立。 我與許多台灣的普通民眾交談之後發現,他們其實對政治並沒有那麼濃厚的興趣,他們更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即便是在施明德發起“紅衫軍”大遊行的時候,外面的人擔心台灣陷入大動盪。但是,整天參與街頭運動的僅僅是固定的一部分人群,絕大多數民眾依然是班照上、舞照跳。當然,對於政治人物的善惡,每一個人心中自有一把秤砣,儘管目前台灣並沒有一位像曼德拉、哈維爾那樣的魅力型政治家,但民眾的選擇權卻是勿庸置疑的。他們不必像兩蔣時代那樣用生命去爭取民主與自由,他們只需要用選票便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台灣的選舉投票率相當之高,連老牌民主國家英國、美國都比不上。這是民眾對公民權利的珍惜。 台灣新聞出版事業之發達,亦讓我頗為吃驚。在這個小小的、僅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島內,居然有一百多個電視頻道,有的以時政為主,有的屬於生活類,有的是低俗的娛樂甚至帶有色情的味道,也有的屬於高雅的文化類別。僅僅是宣揚宗教信仰的,便有佛教、基督教等各種宗教組織和機構所辦的傳教頻道。各路政治人物在電視上唇槍舌劍的辯論,尤其讓我感興趣。正是這種辯論文化,使得台灣的政治人物個個都口若懸河,出口成章。假如讓大陸的胡溫參與辯論,他們必定瞠目結舌,敗下陣來。中共的領導人根本沒有經歷過平等辯論的薰陶與考驗,他們只能刻板地背誦那些由秘書早已草擬好的文稿,然後再裝腔作勢地引用幾句詩詞歌賦。如果參加面對面的、短兵相接的辯論,他們的口才和智商都不足以應付。所以,如果有朝一日台灣的政党進軍大陸,必然會如風捲殘雲一般拉枯摧朽,不必經過像昔日國共兩黨之間殘酷血腥的戰爭,便可以讓中共束手就擒。 言論自由乃是一個社會成為正常社會的第一步。二十多年前的台灣,便是先開報禁,再開黨禁。與之對比,今天的中國報禁不開,政治體制改革便寸步難行。在台灣,我所接觸的媒體人當中,有藍有綠,對阿扁亦有褒有貶。民選總統任由媒體評說,這與美國的輿論環境十分相似。而學術獨立也與言論自由密切相關。在台灣,大學教授和學生們都自由論政,無拘無束,絕對不會出現大陸高校中的怪事:教授因“討伐”中宣部而被解聘、學生因推薦同學上海外網站而被開除。在台灣,沒有一個黨能夠干涉大學的學術獨立;而在大陸,所有的大學都淪陷於共黨之手,無論是北大的傳統還是清華的傳統,都被中共破壞得面目全非。 當然,長期專制政治的歷史,使得台灣島內仍然存留着若干偶像崇拜和扭曲的歷史敘述。我們在台北和高雄都下榻於“國軍英雄館”,類似於大陸的軍隊招待所。國營單位服務自然不敢苟同,其中的陳設也充滿了意識形態色彩,大幅宣揚國軍戰績的油畫,“偉大光榮正確”的表現手法與彼岸如出一轍。我們還參觀了“中正紀念堂”和“國父紀念館”,其中對蔣介石和孫中山的頂禮膜拜讓我十分厭惡。 憑什麼讓台灣人民都畢恭畢敬地尊孫中山為“國父”呢?就民國肇始之功績而言,孫中山遠不如袁世凱;就政治理念之現代而言,孫中山遠不如宋教仁;就人格人品之偉大而言,孫中山亦遠不如黃興。其人為了個人權力而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不惜與日本簽訂賣國條約,不惜引蘇俄之惡狼入室,中國大陸至今仍然受到共產黨之蹂躪,孫中山可謂罪不可赦。但在台灣,與在大陸一樣,非議孫中山(即便是嚴肅的歷史研究)仍然是一個嚴重的“政治不正確”。“國父紀念館”中對孫的介紹,全是讓人肉麻的溢美之詞。對那些與之理念不同的歷史人物,則統統貶斥侮辱,如陳炯明被稱之為“陳逆炯明”。其實,陳倡導聯省自治,比孫之中央集權,更接近民主之真諦,倘若成功,中國也許就成為第二個美國。“中正紀念堂”中的陳設和歷史敘述,大抵也是如此,腐朽之陰風,臭不可聞。其中,對蔣氏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二•二八”事件,根本就沒有一個字的表達。 我十分贊同台灣當局及大部分民眾“去偶像化”、“去專制化”的想法。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公園”沒有什麼不好,拆除蔣的塑像更是告別領袖崇拜的必要步驟。有一些“奴在心中”的人不願意,正如今天大陸仍然有很多人崇拜老毛一樣,但他們不是主流民意。我在訪問高雄時,特意到不久前蔣氏塑像被拆毀的地方觀看。在那片空地上,小孩和老人們正在嬉戲玩耍,卡通氣球迎風搖盪,這一場景讓我感慨萬千。這對一切獨裁者們來說,都是一個有力的警告:你們不要為自己塑造那麼多的塑像,塑像總有一天會倒下,而你殺害過的每一條生命,都將在地底下向你發出永遠的控訴。薩達姆那更加高大的塑像,不也在瞬間便灰飛煙滅了嗎?強橫殘暴的薩達姆,不也在絞刑架上結束了其可恥的一生嗎? 我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內看到了一個“高雄的二•二八”的展廳。高雄雖然不是“二•二八”的首發之地,卻是國民黨軍隊最早開始血腥鎮壓的城市。該博物館的所在地,原高雄市市政府,便是一處市民傷亡慘重的地方。當我看到若乾屍體重疊、鮮血淋漓的圖片的時候,宛如回到了當年的天安門廣場上。如今,台灣的受難者們已經獲得了國家的賠償和道歉,若干紀念碑和紀念館也建立起來,各種探究歷史真相的研究著作也不斷出版。而大陸的天安門屠殺,什麼時候其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呢? 在我離開台灣的那天,國民黨舉行所謂的“愛台灣,捍衛中華民國”的大遊行,國民黨巨頭馬英九、王金平、吳伯雄等人均出席講話,在“中正紀念堂”前呼口號,表達對蔣介石地位的肯定。尤其怪誕的是,他們居然安排一名相貌酷似蔣介石的老兵李登科出場,在眾人的簇擁之下,向民眾揮手致意。這一場景讓我想起了大陸死於風月場所的毛澤東的“特型演員”古月生前的一系列醜惡表演。由此,我對國民黨逆民意、逆民主而動的做法深感厭惡。 馬英九在講話中表彰蔣介石“光復台灣、保衛台灣與建設台灣”的三大貢獻,認為蔣介石“瑕不掩瑜、功大於過”。我完全不能認同這些看法。所謂“光復台灣與保衛台灣”,完全是美國的功勞。如果不是美國打敗日本,台灣焉能重回中國?如果不是韓戰爆發,台灣早已落入共軍之手。蔣介石連大陸都失去了,屢戰屢敗的他哪裡有能力“保衛台灣”呢?而“建設台灣”、台灣經濟的起飛,則是在蔣經國時代實現的,蔣介石並不善於管理經濟。當然,蔣介石在抗戰中有其歷史功績,但其獨裁者的身份不可否定,對台灣民眾恐怖統治的歷史也不容抹殺。 台灣社會的民主化程度,已經遠遠超前於國民黨自身的民主化程度。我在台灣訪問期間,對照了民進黨與國民黨的一系列做法,得出如下結論:民進黨固然有若干暴發戶式的政客,玩弄統獨議題掩飾政績之蒼白,但其黨內的民主已經基本實現,堪稱一個現代化的政黨。民進黨的“大大天王”在電視上公開辯論,甚至於硝煙瀰漫,但一旦按照程序確定總統候選人,其餘人士便會立即偃旗息鼓,黨內的團結與整合迅速完成。而國民黨的馬英九與王金平,根本不敢在公開場合坦言分歧,甚至假裝出一派親密無間的模樣,其實彼此內心的隔閡已極深。他們致力於幕後的運作,甚至求助於被民眾拋棄的過氣政客的連戰的“協調”。國民黨黨內根本沒有一套透明的遴選機制。 對於民進黨來說,前輩黨主席根本不能繼續掌握決策權,因為這是由“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民主原則所決定的,因此迷戀於昔日光環的施明德,會不顧一切地成為反對派;而對於國民黨來說,前輩黨主席卻能繼續“垂簾聽政”,黨內大佬們熱衷於幕後操縱,黨內的民主化亦遙遙無期,馬英九縱然有一定的個人魅力,但受制於黨內的專制格局和沉重的歷史包袱,其問鼎總統之路越發黯淡。 我喜歡士林夜市的小吃,喜歡明星咖啡館的俄式點心,喜歡台中的太陽餅,喜歡日月潭的水波,喜歡誠品書店的書香,喜歡國家台灣文學館的作家手稿,喜歡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喜歡台灣大學的傅園的秀美,喜歡東海大學的教堂的肅穆,喜歡中山大學的夕陽的餘暉。我更羨慕台灣的民主制度。如果沒有民主制度,以上的一切都是枉然。我更期盼着大陸民眾早日與台灣同胞看齊,能夠過上自由而快樂的生活——當然,這一理想的實現,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6: | 活在加國:我們登陸之後就分手,婚姻成 | |
2006: | 既然是對着鏡子看和猜,就別太牛 | |
2005: | 移民教育子女:正確學習態度最重要 | |
2005: | 華人使用信用卡:北美的信用卡信用調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