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王菲的戲夢人生
聾馬,07/2002
(無意為王菲作傳,盡有揣測的成份。)
最撲朔迷離的一個問題是,王菲究竟有多複雜,或者,有多會演戲作秀?
先說幾句題外話。中國大都市文化之魅力致命,從小在“醬缸”里浸染的,
酸甜苦辣皆冽冽入骨。比如虛榮心(面子)就是都市文化的一個要素,表現
驚人地相似:看不起外地人,和對方言土語的固執性驕傲。都市平民之性格
行為甚而至於形成定式--北京男人的海侃胡聊,女人的旗人姑奶奶遺澤;
上海男人的反攻廚房,女人的挑肥揀瘦;廣州男人的賺錢騙錢,女人的專職
太太。雖有南來北往,總是本性難移,北人粗直的多,南人細緻的多。
北京女孩秉承旗人傳統,性格偏剛直率性一路,線條粗一點,倒也別有風味。
(參見樓下的北京胡同戀人帖)如果上面有一老哥罩着,就糟得不能再糟。
老舍名著《駱駝祥子》裡的虎妞,極是典型--“內掌柜的”情結,“大姐”
情結,和經歷見識不相稱的堅持和決斷,逆反心理。。。後二者往往是個人
悲喜劇的動因。
翻了幾篇回憶早年王菲的文章,找不出不落窠臼的理由。附帶說一句,王菲
的外形,剛有餘而柔不足,是北人像。赴港後雖然沉默寡言,入鄉隨俗,其
行為舉止的北京“烙印”清晰在目。據說當年王菲因“大陸味”太濃而改名
換型,父親的同事甚至對她說,不要走路太“大陸”,王菲則反問,“那,
香港人怎麼走路?”不知道利智當年有沒有同樣的問題?香港極南,港人大
概分不清“上海味”和“北京味”的。
虎妞和陳白露(上海人請原諒找不出更恰當的例子,本人對美女名花,不論
出身一例欣賞),好比薛寶釵跟林黛玉,本來是羅卜青菜,難分高下。總是
物以稀為貴,王菲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分和勤奮,異種亞文化的神秘魅力
還是頗有貢獻。不過就個人生活來說,神秘跟隔閡是同義詞。
虎妞王菲們既然沐浴着胡同里的陽光長大,她們的幸福生活自然還在胡同里
漂着。嫁一個比較實在多少有幾分本事偶爾喝酒經常神聊的老公,作內掌柜
的相夫教子,有一群狐朋狗友熱鬧街坊。。。然而天生我材,女不擇父,菲
迷們空有祝福事業生活兩頭美滿,其實是幾乎不可能的。當年留在北京,就
沒有今天的王菲;當年赴港發展,也許就註定了個人生活的不幸。
將成年未成年的時候背井離鄉,是最尷尬的事情。好奇好勝的選擇,十九是
努力融入主流;很少有人會面對實際:就是已經錯過了融入的黃金年齡。被
問及現在是否會擔心流露出“大陸味”,天后當然可以坦然:我不會刻意掩
飾動作舉止。回首來時路,美麗嗓門堅持性格全然是母親翻版的王菲說,這
一路崎嶇,全是“命運註定”。嗯,命運註定。
看以下王菲的自述:
(第一部分,北京女孩獨白)
我挺懶,跑步只堅持了兩天;我抽煙,危害健康的表現;我直來直去,得罪
人成了家常便飯;愛發脾氣,不懂得控制情緒;我缺乏耐性,尤其對不感興
趣的事情;我自信也自卑,矛盾得要命;面對歌迷,總覺得尷尬;我不太積
極,老想要放假;我不太聽話,父母也拿我沒辦法。
(第二部分,真實吶喊)
我不是偶像,別崇拜我。
(第三部分,商業套話)
感謝所有喜歡聽我唱歌的人;感謝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所有一起工作,相
處過的人。感謝愛我的人。但願有一天能做到心中的完美,讓你們為我驕傲。
兩任丈夫/男友,映射出王菲“宛在水中央”,兩邊不着岸的定位尷尬。不
能忘情於北京,北京丈夫卻不能接受她異化了的生活處世方式;回到主流,
香港男友又不能理解她根深蒂固的文化歸屬。兩任“男人”都不是有責任懂
呵護型,都是舊愛未斷,即續新歡,這不是“粗線條”的北京女孩所能把握
(handle)的。一錯再錯把悲劇進行到底,隱隱然有不可救藥的意思了。想
很多北京人對菲人菲事的評價會是:
(王菲是個傻大姐,她找的淨是軟飯先生。)真是不吐不快!
王菲的女子心態,實屬無奈。好比《霸王別姬》之程蝶衣,已在戲裡,何時
出戲?由無憂無慮的北京女孩而至“多愁善感”的百變天后,幾分商業包裝,
幾分真實演繹,恐怕沒有人說得清。王菲自言其苦,大約有幾分跟小留學生
一樣的早熟的蒼涼?造化弄人,天生異類的王菲完成不可能的使命(Mission
Impossible),回歸到傳統的不遇才女模式,正合新興小資的胃口,也算是
天道循環不爽。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香港的影視歌業,對大陸乃至東亞大有居高臨
下之感,如今玉山雖在,大局已頹。受語言文化限制,大中華文化圈之娛樂
重心自港北移,已呈不可倒易之勢。空前絕後的王菲滯留香港,前景並不光
明,飽吸業界營養的的天后,何不重遊故地,再整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