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那英VS王菲:沒風格和偽風格 李皖
送交者: aguang 2002年07月25日15:51:4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轉貼】那英VS王菲:沒風格和偽風格


作者:怪鳥小毅   發表時間:2002年7月24日 21:42

-----------------------------------------------------------------------------

--李皖

   自從那英簽到台灣之後,她就成了一個沒有風格、只有音色的歌手。但她的沒風格,卻換來了整個華語世界的流行,換來了她演藝事業的高潮。那英的出現,使台灣一慣的小情小調、有時亦被唱片行自稱的“都市女子情歌”系列得以繼續占領市場。80年代以來,這“都市女子情歌”一直是流行市場上的一個名牌產品,一個暢銷品種。剛好那英出現了,名牌得以繼續名牌。

   名牌永遠不變,但名牌的代言人卻要經常變幻,因為名牌的有效期長,而代言人的有效期卻相對較短,這幾乎成了定律,裡面也暗藏了可憐的都市生活里的可憐的人性,那種喜新厭舊和喜新厭舊中其實並未有實質改變的單調口味,那種一茬人又換了一茬人,但都市的時尚卻一直沒有實質改變的城市生活的單調可憐本質。

   那英的“前任”中,最出名的有黃鶯鶯、陳淑樺、潘越雲等等。她們作了幾年的代言人,然後失效了,但名牌還是要繼續,於是出現了這英、那英,繼續為唱片事業創造利潤,輝映城市生活的熱鬧,和歌壇的群星閃耀。

   那英的“前任”,因為處在打造“都市女子情歌”的早期,多少都還有些風格,至少有風格感。回過頭去看,那是台灣流行情歌的初創階段,因此真生命的流露和台灣氣質的音樂原創時時冒出來,比如黃鶯鶯的《雪在燒》專輯、陳淑樺的《明天,還愛我嗎》專輯就堪稱創作,潘越雲的歌唱就很有些風格感。但到了那英這一任,台灣音樂和唱法已經濫了,風格沒有了,風格感也沒有了,剩下的只是音色,其實也就是她的口音。

   那英的聲音不柔弱,雖然簽約福茂、百代後一直向着柔聲細語發展,但一直還含有一種韌的東西,實中有氣,氣中有實,既緊又松,既韌且彈,這形成了那英的口音。另外,那英不管唱多高的音,始終給人一種未放量的感覺,還悠着,還有餘力半含未吐,聲音把你帶得很高,已足夠高了,但感覺還在升,並且不險急,這種音質別的女歌手沒有。

   只有天賦的好嗓子才能支撐這種唱法。比較起來,王菲就沒有那英的天賦,或者按常人的概念:王菲的嗓子沒有那英好。

   要看清這一點,可以比比王菲那英的早期。早期的那英是有風格的,唱《山溝溝》的時候,唱《山不轉水轉》的時候。中國農業社會的殘餘造就了它,那是中國音樂傳統在世界流行音樂侵入後交匯融合的產物,那英從“農轉非”的中國社會中步出來,天生麗質難自棄,自然形成一時代表。此時,還叫王靖雯的王菲在唱《容易受傷的女人》,是商業都市香港的一個歌星,不僅沒風格,而且也聽不出嗓子上的天份。

   早期的比較還讓人看清三點。一點是:那英是農村來的(未進入現代化潮流的中國本色),而王菲生在城市(商業大都市香港的陶冶)。二點是:那英的天賦條件遠遠勝過王菲。三點是:王菲是一個很容易和環境發生互動的歌手,王菲的唱歌具有一種學習和模仿的性質。

   流行音樂是城市的一種生活。如果拿王、那二人的穿着打扮作為對其音樂的不自覺的隱喻,竟也無一絲一毫不恰當。那英再怎麼新潮,總脫不了一股小城市的鄉氣;而王菲是真酷,國際化、都市化、前沿化;那是與生存環境俱來的一種氣質,作不了假。結果那英折服了中國大陸的青少年,在農業—工業的二元中國普遍適用,王菲則引領了更新潮的新人類,越是大城市越買她的賬。

   也許,從藝術史的角度看,《山不轉水轉》時期的唱腔是那英的唯一成就,之後她沒風格了,隨着名聲的越來越大,藝術上卻越來越退步——在音樂的精緻和歌藝的精進中退步。

   王菲卻一直在進步,她的唱歌本來就具有一種學習性質,學得越深越廣,進步就越大,所以最近的王菲永遠是最好的王菲。王菲的後天修為,包括王菲的藝術悟性,不僅遠遠超過那英,也超過了中國絕大多數女歌手。正是那種藝術上的領悟力,讓王菲成了華人流行女歌手中最有風格感的歌手。

   確實,在華語歌壇,王菲的風格是獨樹一幟、一眼即明的。但眼光放寬一點就會發現,王菲是特里·阿莫斯(Tori Amos,美國)——小紅莓(the Cranberris,愛爾蘭)——比約克(Bjork,冰島)——雙生鳥(Cocteau Twins,英國)鏈上的一環。所以,她的風格不能叫“王菲風格”,而只能是“偽王菲風格”。這有點像中國的戲曲,常香玉和小常香玉和小小常香玉,梅蘭芳和梅葆玖和梅派傳人,常香玉和梅蘭芳是風格,是風格的創造者;在這個風格中延續的可以是優秀的歌者,卻不是風格的擁有者。

   流行音樂是一種世界藝術,王菲成為一環,不奇怪,有時甚至可敬。對雙生鳥和小紅莓的親近,說明了王菲及其幕後合作者極高的領悟力和品位的不俗。在交流如此頻繁、世界如此緊密的當代,“交匯”,成了每一個藝術家都難以徹底擺脫的宿命:用世界的現行形式,表達個體自己的感受,關鍵看這種表達中——個人有多大的異質,藝術有多大的刷新,作品有多大的力量。

   王菲還在進步,從早期的流行歌曲、後期的“偽風格”的深淵裡慢慢爬上來,是好的。她在最新專輯《寓言》中的作曲和演唱,也證明了她的進步——視野不再單一和狹窄,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像是自己的了,後面還有沒有戲,我想還有。但那英沒戲,我相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