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處世方法,但又不局限於一種方法
--大宗師
我們看周圍的人,有些人,成天也閒不住,不是折騰這個,就是折騰那個,也不知道他(她)哪來這麼多時間,哪來那麼多精力。而有些人,則懶散得很,似乎沒什麼愛好,什麼也不太干,只是做些基本的事情,成天混日子。人和人相比,從人的本性的本質來講,都是一樣的,但從量的角度講,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有些是先天造成的,有些是年齡、性別造成的,有些是後天經歷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這些人性的諸元素的量的差別,決定了不同的人傾向於採取不同的行事、處事的方法。但由於這種量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條件下也有消長,因此同樣的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條件下,行事、處事的方法也會有所改變。
年輕氣盛、精力旺盛、少年得志的人比較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他們看到了人和世事正面、陽性的東西,他們比較積極、有衝勁,在他們的經驗里,干比不干強,硬碰硬的幹下去,他們往往會贏,而且他們有本錢,也輸得起。年老體弱、精力不濟、歷盡滄桑的人則不太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他們了解到了人世間很多負面、陰性的東西,相對不願太多冒險,在他們的經驗里,什麼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很多事情折騰半天最後還不如以前,或者結果並不是原來想象的那個樣子,無謂的冒險往往得不償失,而且硬碰硬的干,他們也沒本錢,所以傾向於迂迴、示弱、等待、逐步緩進的行事方法。性情中的人,重感情,比較情緒化,喜歡憑着一股熱情率性而為,怎麼痛快,怎麼順心,就怎麼幹,如果沒有興趣,沒有激情,就沒有幹勁。理性化的人,相對比較迷信理性的力量,處世方法傾向於壓抑感情而依靠理性的原則。
滄桑的人會教訓年輕氣盛的人應該懂得盛極而衰、弱勝強、曲勝直、下勝上的道理,年輕氣盛的人則會反駁那是因為你們運氣不好,沒本錢,只會強調弱、曲、下的長遠效果,從沒有想到過能得到強、直、上,而占盡優勢的現實的好處。盛極而衰或許不錯,但那是以後的事了,我現在處於盛勢,為什麼不享盡她帶來的好處呢?人生能有幾回搏呢?理性化的人會嘲笑性情中的人感情用事,經常把事情辦砸了,而性情中的人則會反唇相譏理性化的人是機器而不是人類,是心理變態。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論哪類人採用哪種處世方法,都是這類人在那個時間、場合、條件下的自然選擇,都沒有錯。強迫某人採用他人的處世方法,並不一定對這個人合適,每個人在一個時期、一個場合、一個條件下,還是得有適合自己的處世方法。像前面講的極端的例子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還是處於精力不好不壞,運氣中平,有感情也理智的狀態,對大多數人來講,這四類人的處世方法大概都會接觸過,都有一點,但又不會太過分,所以處世方法就會有些“中庸”的傾向。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處世方法都是經驗主義的,“摸着石頭過河”,沒什麼理論指導,什麼時候應該左,什麼時候應該右,什麼時候應該伸,什麼時候應該屈,什麼時候應該跟着感覺走,什麼時候應該動動腦子都沒個什麼數。還有就是絕大多數人不能完全看到世事相反的矛盾的陰、陽的兩個方面和在這個時間、這個場合、這個條件下哪個因素在起主要作用,並能預計它們未來的發展變化,總是趨於一端。絕大多數人還容易將感情和理智對立起來,不能很好的將它們統一起來。但確有不太多的人具有對世事洞若觀火的智慧,能將感性和理性、感情和理智凝成一片,完全統一起來,不僅將經驗提高到理論,而且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真正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對於年輕氣盛、精力旺盛、少年得志的人,還是要鼓勵他們發揮他們的特長,鼓勵他們積極嘗試新鮮的事物,讓他們通過不斷實踐學習、積累經驗,這樣社會才會有發展,才會有進步。歷盡滄桑的人的經驗是同樣寶貴的,年輕人也有衰老的一天,精力旺盛的人也會有精力不濟的時候,少年得志的人也不會運氣永遠好,那時他們就會體會到歷盡滄桑的人的經驗的積極意義了,這對於社會的穩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首先是感性的、有感情的社會動物,然後才是理性的、有理智的生物,人的欲望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一味“存天理,滅人慾”,人性就扭曲異化了,也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了。理智建築於感性的生物學基礎之上,是感性的更高級形式,理智無疑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化的第一動力,但又必須回歸感情家園,這樣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化才有意義,人類社會才會穩定,才會真正的繁榮昌盛。什麼樣的人就採用什麼樣的處世方法,什麼樣的人都有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無完人,但什麼樣的人都有,大家相互補充,人類社會就又美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