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人分居但常去照顧,是現代上海人最願意選擇的家居方式,上海人家
已邁入“後距離時代”。市婦聯公布的一份對本市1006戶家庭入戶訪問的
結果顯示,七成以上上海市民贊成分居養老的方式,比贊成同住養老(26.7%)
的人群比例高出近3倍。
贊成分居養老的上海人同時表示,雖不同住,但要常來往、常照料,他們希
望與老人保持親密關係,但又要有距離。
養老:若即若離
快節奏的工作、追求個人空間等內外因素,正使“同住養老”這一中國傳統
的養老方式,在上海人的觀念中悄變。
工作忙、行為受限、有不自由感,是現代人想與老人分居的主要原因。調查
顯示,雖然多數市民不願與老人同住,但在分居養老的方式中,55.4%的人
還是強調要採用“分居,但經常照料老人”的方式。而贊成“分居,請保姆
照料”和“分居,付贍養費”的僅占少數(分別為5.7%與4.9%)。此外,還有
7.0%的市民願意採用送敬老院的方式贍養老人。
也就是說,雖然希望與老人保持互不干涉的生活距離,但這種距離卻不應太遠。
不住在一起,但能夠時常探望,這樣的距離正好適合現代人。
聽話:只有1/3
該調查同時顯示,人均收入越高的家庭越贊成分居養老的方式,反之,低收入
家庭則更多傾向於同住的養老方式。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500元的受訪者中,
40.2%贊成同住養老。而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1500元的受訪者中,該比例僅占
12.4%。在55歲以上的人群中,贊成分居養老的人數也高達2/3。另一句中國
古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現代上海人觀念中也遭到質疑。對於老人
在家中的發言權,上海家庭出現了三分天下的現象:當與老人產生不同意見時,
三分之一的家庭採用“一笑了之,我行我素”的做法,三分之一會“反覆解釋,
直到老人接受”,只有三分之一會“放棄自己的想法,按老人意見辦”。
在聽取老人意見的家庭中,學歷高低和採納老人意見的多少成反比。初中學歷
受訪者中,37.5%會放棄自己想法,接受老人意見。而學歷越高的家庭中,對
老人意見採納的程度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