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錄像,說的是精神病人的康復問題。其中,有一個章節,題目是courage to come out (站出來的勇氣),說的是某社會工作者原先患有精神病,當她意識到同事們對精神病人的偏見和歧視積重難返,她勇敢的站出來,公開自己曾經是精神病人的歷史來教育她的同事們,希望能夠改變他們的偏見和歧視。
非常有啟發。
我們華人很多時候缺乏勇氣,特別是站出來的勇氣。所謂“槍打出頭鳥”的人生哲理,是相當深入人心的。我在加拿大的大學讀書的時候就發現,班上的少數華人同胞,不論是第一代移民,還是第二代“香蕉人”,課堂發言總是少的。第一代移民少發言,也許是因為對自己的英語口語缺乏信心;可是第二代移民應該不是英語口語的問題了,為啥依然少發言?我的理解:不論是第幾代,他們都感覺到自己是少數,自己和多數人不一樣,而擔心發言會把他們和大家的差異公開暴露出來。
感覺到與眾不同並不象大眾傳媒宣傳的那樣榮耀,事實上,遵循社會的規範是一種強大的社會壓力,在美加社會,不同幾乎就等同於“異端”。而異端是不被主流社會或者說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的。
可是現實是,如果沒有人勇敢的站出來,社會就不會改變或者說進步。華人被北美社會貼上“模範移民”的標籤,是認可,也是歧視。努力工作是好的,不抱怨則在很大程度上等同於逆來順受,缺乏為爭取正當權利而抗爭的精神。
體制性的壓迫與歧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虛假的掩蓋被壓迫階層或集團的方法來達到效果。比如,如果大眾傳媒在提到“加拿大人”總是使用白種人的形象,結果就是少數族裔被排除在“加拿大人”之外。把少數族裔以及任何異端分子遮蓋起來,使他們“看不見”正是一種常見的統治策略。
要對付這種策略,少數族裔必需有站出來的勇氣,使自己成為“看得見的”少數,這樣做是粉碎統治階層掩蓋現實的第一步。對於海外華人來說,勇於成為“出頭鳥”,在白人占統治地位的北美社會成為“看得見”的少數是改變華人在北美的被壓迫被歧視地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