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20年來對中國思想觀念影響較大的書籍(ZT)
送交者: 愛晚亭 2002年10月28日18:23:10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78年文化大革命正式結束,作為新時代開端的文化運動是所謂的解放思想運動,所謂解放,即意味着繼續承認正統思想的地位而求一更寬鬆的環境,這就決定了這一運動使用的思想資源依舊不能脫離舊的意識形態,而其發端首先開始於所謂傷痕文學,其實質是用個體所受傷害反證過往社會主義實踐的荒謬,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今已不為國人所知曉,轟動一時的潘曉“人生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也不復為人所注意,這表明,在原有意識形態框架下的思想解放運動,其成果是貧乏蒼白的。

值得注意的是,傷痕文學題材中出現了許多不為當局所接受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同樣以個體命運為立足點,但其反思不僅及於對所謂左傾路線的控訴,而對中共建政以來的體制有所觸動,其代表自然是白樺的《苦戀》,此外尚有《飛天》、《將軍,你不能這樣做》等等。

這一運動在理論上的反應則是對所謂青年馬克思及其人道主義理論的回溯,強調社會主義合乎人性的一面,但這一理論追求被看作是對列寧主義的直接背叛,官方以“人道主義與異化問題”為標題的文章作為回應和總結,而事實終止了這一理論爭論,這表明,試圖從正統意識形態內部尋找思想資源的努力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

綜觀整個思想解放運動,成果是貧乏的,並未產生多少成果,李澤厚的〈批判哲學的批判〉等書,也成就不高。中國社會的思想觀念進化,在這一時間期待着新的資源的引入。

金觀濤的〈興盛與衰亡〉一書,可以看作是新資源引入的一種嘗試,但是,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這些原本屬於技術形態的思想資源,卻被金觀濤等人用在分析中國社會、政治乃至文化問題之上,本身即表明,官方尚不能接受與自由民主政治體制和私有產權資本主義相關的思想資源。但在另一方面,官方思想資源的貧乏又使得知識分子不能不尋找新的思想資源以尋求中國問題的解答,於是,一方面是技術形態的三論暫時充當了社會科學的角色,一方面則是西方社會中比較不涉及社會建制內容的人文學科思想觀念的引入,其中主要是尼采、薩特等的存在主義和佛羅伊德的心理學,尼采的著作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薩特的〈詞語〉、佛羅伊德的〈夢的解析〉,都是這一時期的熱門讀物,值得指出的是,各出版機構也出版了不少編選本,如〈西方文論選〉之類。也擁有廣泛的讀者。

這一階段開始於80年代初,並一直延續到80年代末,其成果是走向未來從書(金觀濤主編)和中國與世界從書(甘陽主編),其特點是人文學科尤其是哲學和美學思想占據了當時話語的主流,一時間,人類學、文化學、美學和文學批評等,共同組成了當時所謂的文化熱,影響極大的主要作品有美學:〈美的歷程〉、心理學:佛羅姆〈幻想鎖鏈的彼岸〉、阿德勒等人的作品;存在主義:薩特〈存在與虛無〉、海德格爾〈存在與虛無〉;新三論(協同論、超循環論和耗散理論)作品:〈熵:一種新的世界觀〉、普里高津的〈耗散理論〉等;人類學文化學方面則有〈金枝〉、米德的〈代溝〉等作品出現。

進入到80年代後半期,思想資源的引進有了更為寬闊的視野,上海一家出版社將56年就已經翻譯完備但被57反右所終止的作品重新出版,這主要是美國20世紀上半的實用主義思想,杜威的〈人的問題〉和悉尼 胡克的〈歷史中的英雄〉是其代表,上海譯文出版社的20世紀思潮從書則翻譯出版了卡西爾的〈人論〉、波譜的〈猜想與反駁〉以及一些現象學的著作。文藝理論方面則是結構主義的作品被大量引進,羅蘭巴特等人風靡一時。

80年代後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社會學得到了官方的容忍,諸如行為主義、功能主義的作品開始被引入,〈自殺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都是在這一時期被引入。政治學和經濟學方面也有突破,波譜的〈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亨庭頓的〈變動社會中的政治秩序〉巴林頓摩爾的〈專制主義的歷史起源〉都是當時影響極大的作品。而波譜為代表的科學哲學作品諸如〈科學發現的邏輯〉也被廣泛引入。

以上就是89事件以前的基本狀況,總結而論,這一10年裡的思想觀念進化受到官方意識形態的嚴重製約,其主要表現是,與西方主流意識形態關繫緊密的作品——主要是經濟學、政治學以及政治哲學類作品引進極少,引進主要集中在人文學科。但是,不能否認的是,80年代的成果是極為豐富的,人類學、文化學、心理學、美學、科學哲學、社會學的主要經典作品大多被引入,實用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行為主義、功能主義等一系列學派被依次介紹,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台。但是,在這一時期內,中國本土作者的作品乏善可陳,文學界掀起了鄉土文學和尋根文學,但成果有限,思想界也處在青黃不接中。

89事件以及92年經濟大潮,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思想狀況,一方面,隨着市場經濟為指向的改革方向,西方主流經濟學逐步取代了正統經濟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紅極一時,另一方面,隨着社會的開放,思想引進的限制也被縮小了,如〈民主新論〉、〈通往奴役之路〉這些為自由民主體制辯護的書籍也得以在中國出版。不過,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西方學院左派的批判理論、後現代理論包括薩伊德的後殖民理論等也在中國的知識分子中找到了同情者,使得90年代的思想狀況呈現更為複雜的面貌,而有待作出進一步的判斷。

不過,90年代的最大特點是大眾文化的興起,對於以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為特點的大眾文化,知識分子的首先反應是不適應,這導致了93、94年間的所謂“追尋人文精神”以及“抵抗文學”的出現,但最終,大眾文化還是成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王朔的系列作品、賈平凹的〈廢都〉,就產生於這一時期前後,而〈上海寶貝〉的出現,則標誌着商業寫作的成熟。

此外,新儒學也在大陸找到了支持者,牟宗三的〈道德理想主義的重建〉以及唐君毅、徐復觀、錢穆等人的作品,在中國都有廣泛的影響,值得指出的是,林毓生和余英時的作品,對中國思想界的影響很大,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外國思想大師。

以下是我所認為的對中國20年思想觀念影響較大的一些作品:


哲學類:
卡西爾:〈人論〉
康德:〈未來形而上學導論〉
尼采:〈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薩特〈存在與虛無〉

政治哲學類:
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負〉
波譜:〈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薩托利:〈民主新論〉
朱學勤:〈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牟宗三:〈道德理想主義的重建〉

文化學人類學:
費孝通:〈江村經濟〉
米德:〈代溝〉
弗雷擇:〈金枝〉

社會學:
葦箔:〈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丹尼爾 貝爾〈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

政治學
亨廷頓〈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文明的衝突〉、〈第三波〉
達爾〈論民主〉
巴林頓摩爾〈專制社會的歷史起源〉
洛克〈政府論〉
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

經濟學
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薩繆爾森〈經濟學〉
米爾頓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

文學類:

王朔系列作品
張承志〈心靈史〉以及其他作品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

雜類:
林達:近距離看美國系列
何博傳:山坳上的中國
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

此外尚有若干史學類作品,因為身在客邊,難以列出,總之,影響中國20年思想觀念的書還有很多,比如〈法的精神〉,又比如〈社會契約論〉,小說如〈1984〉,但這些更多應該歸入必修的經典作品,就不再一一列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