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的刺激方案
By 九喻
http://standardworlddaily.com/blog/archives/628
希特勒是社會主義信徒,希特勒的納粹黨是社會主義政黨,納粹(Nazi)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的縮寫。
左傾的《紐約時報》發布的David Leonhardt的文章,並不是以負面的筆調,提到了納粹搞過的“刺激”方案。
hitler autobahn
希特勒參加第一條高速公路開工儀式,1933年
“當時的納粹德國,推出了比任何其他國家規模都大的認真的刺激項目。政府擴大軍隊,高速公路,為1936年柏林奧運會建造體育場,從慕尼黑到柏林建造納粹黨的紀念碑。”
“大型項目的經濟成果從沒有流向大部分工人,因為法西斯對集體討價還價不是很有興趣。但得多確實比其他國家更快的逃出了大蕭條。公司盈利增加,失業率下降(不是因為奴工,那時候還沒有大量的奴工)。經濟歷史學家Harold James指出,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手下的年輕經濟學家們在1930年代開始爭論,希特勒是否解決了失業問題。”
“刺激”是個流行做法,但並不是新鮮做法。今天政客們激情推動的“刺激”,都是用納稅人的錢(如果納稅人現在也被榨幹了,就只有靠印票子或借債籌款了,而最終依然是納稅人來還賬),由政府出面,計劃如何“刺激”,在哪裡“刺激”。左派喜歡這種政府“刺激”,一向如此。
作者Leonhardt斬釘截鐵的說,“上個世紀的歷史已經清楚的給出了答案。是的,刺激起作用。”
他的證明,主要就是納粹德國的例子。
反對聯邦政府的刺激的人,主要擔心的不是短線經濟指標,而是長線對自由的威脅。納粹德國的例子,證明了這種擔心的合理性。希特勒和重新就業的德國人一起走向毀滅,無數人性命不保。吸毒是很刺激,短線感覺好、興奮,長線就不是感覺那麼好了。
回到我一直的觀點,右的理念,出發點不是創造人間天堂,而是避免人間地獄。
當納粹經濟學被包裝一番,重新大行其道的時候,捷克前總理Mirek Topolanek對奧巴馬“刺激”方案的“通向地獄之路”的警告也許不是空穴來風。
參考:希特勒是怎樣讓德國迅速富強的
http://standardworlddaily.com/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