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的成功例子
歐洲有一位作家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成功:一種靠的是自己的勤奮
,一種靠的是他人的愚蠢。
對於一些善於鑽營的“名人”來說,利用中國大眾對美國某個方面情
況的不了解來虛構或誇大自己在美的“成就”不失為一種在華撈取政
治資本、確立自己地位及形象的捷徑。在大陸出版《曼哈頓的中國女
人》一書的周勵便是一例。在這本自傳中,作者對自己竭盡吹捧之能
事,從自己掌握英語的神奇速度到自己的“商業成功”而成為“巨富
”的經歷,侃侃而談。作者稱自己在短期內熟練地掌握了英語並經營
着上千萬美元的貿易公司。一時間,在當時鼓勵致富的中國,她的書
十分走紅。她成了在美華人的驕傲;她成了華人在美的新富。有多少
中國女子視其為楷模而對其成功趨之若騖。“我也要到美國去,走周
勵的道路!”一位上海的女大學生曾對筆者激動地說。隨着時間的推
移,在美的華人們漸漸了解到,周勵與其美國丈夫當時租借着一個紐
約較好的公寓套間,她自己在家辦公並做些貿易生意,僅此而已--
既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也沒有雇員。在一次自滬返美的航班上,一
位同座的、熟悉情況的紐約華人對周的自詡嗤之以鼻。他告訴筆者:
周的經濟狀況常常捉襟見肘;甚至有拖欠房租的時候。
眾所周知,學外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語法現象都得逐步掌握;
每一個單詞都得認識、記住。就像是造樓房:磚頭是要一塊快地壘上
去的。即使你是天才也無法發明竅門對大量詞彙進行閃電式“集體突
破”而無須跟這些單詞一個個地打交道。誠然,學語言有快慢之分。
但我們知道,對一個單詞的全面了解是通過經歷很多不同場合才達成
的。至於其上千萬美元的生意也是紙上說說而已。
另一個例子是荊羽西女士(其英文名字叫 Kang Yue-Sai)。她是一
位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中國的報刊媒介把她說成是美國新聞界的明
星和著名電視主播,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中方認為她在美電視台
上不斷介紹中國的進步,使美國社會對中國有了全面的了解。因此,
她也成了中國政府的嘉賓。當然,從思想自由的角度而言,對荊的選
擇和思想我不想干涉、也不必干涉。但中國大陸不了解的是:她只是
在紐約的一個華語電視台當節目主播。美國主流社會根本就不了解她
主持的節目內容,也不認識她本人。可以這麼說,你在任何美國城市
問老美:你知道 Kang Yue-Sai 是誰?我敢說,10個老美中會有10個
說不知道。荊的技巧就在於把華人社區和美國主流社會相提並論以混
淆概念。她與房地產商馬明斯的婚姻更是被國內媒體吹得天花亂墜:
什麼名門嫁富豪啦;什麼馬明斯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啦;什麼“他
風度翩翩地走過來了,這位美國的房地產巨頭、億萬富翁”等等。筆
者當時頗為驚訝,忙去查閱福布斯雜誌富人榜,連馬明斯的影子都沒
看到。對荊的吹捧儘管是中國媒體所為(當然,世界各地的媒體都有
炒作新聞的趨勢),我尚未發現荊直接用語言吹捧自己,但她自己應
該向中國公眾實事求是地說明情況而不是享用。此後,她利用此名人
效應在中國大力經營自己,開發了“羽西”化妝品系列,其它業務也
越做越大。此種“名人效應”對他人形成了不公平競爭。
我希望有更多的華人成功,如譚恩美、馬友友、何大一等。對他們我
毫無妒意,反而感到欣喜。但對弄虛作假的人必欲加以揭露,以建設
一個公平競爭的人文環境,制止投機行為。因為他們在以某種狡猾的
方式嘲弄大眾。對某些“名人”的打假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