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ZT 攻打伊拉克的真正目的(2)
送交者: 故事大玉 2003年02月24日18:24:0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當1992年歐盟國家提出要建立歐元的時候,美國人根本不相信這會成為可能,其實就是
歐洲人自己也缺乏信心,否則就不會出現歐洲資本出於避險目的向美國的大規模流動。
但是,1999年歐元開始進入使用,2002年歐元現鈔又順利進入流通,這些都標誌着歐元
的成功。歐洲整合的成功不僅限於經濟層面,也擴展到政治層面,不僅已經提出了歐盟
“憲法條約草案”,並且決定將在明年接納10個新成員國,屆時,將出現一個前所未有
的“大歐洲”,不僅將在人口和幅員面積上超過美國,也將在經濟規模上超過美國。

美國在21世紀的戰略是維持“單極”世界格局,即不允許任何霸權對美國形成挑戰。歐
元以及歐盟的整合成功當然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在美國已經醞釀着巨大資產泡沫危機的
條件下,歐元的成功並不只是會分享美國的貨幣霸權,而是會導致“一盛一衰”的局
面,會因國際資本從美國流向歐洲從而捅破美國的資產泡沫,使美國由於爆發金融風暴
而陷入長期衰退,其結果是歐洲取代美國而掌握世界霸權,美國則會向日本一樣淪為世
界的“二流”國家。

在歐元啟動前夕美國就已經看清了歐元啟動成功後的可怕前景,因此在歐元啟動僅僅兩
個多月後就發動了科索沃戰爭。美國進行科索沃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歐洲的心臟地
帶製造戰爭恐懼,阻嚇國際資本流向歐洲。歐元在啟動初期的10天內就對美元升值了近
19%,但在科索沃戰爭開始立即迅速下滑,在其後的兩年中,最低曾接近0.8歐元兌1美
元上下,即從啟動時的最高點下跌了40%。歐元對美元的一路下跌,的確曾動搖過歐洲
各國和國際資本的持有者對歐元能否整合成功的信心。

從這點來說,在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帝國主義戰爭的目的也發生了變化,就是從為
控制資源轉向為控制資本,而科索沃戰爭就是帝國主義為控制國際資本流向所打響的第
一槍。

但是2000年4月以來美國的資產泡沫開始破裂,2001年又相繼發生了大公司造假和
“9.11”事件,美國經濟由此開始進入衰退。歐洲的經濟雖然也不好,但股市相對於美
國健康,也沒有出現普遍的公司醜聞,利率水平也高於美國,因此從2001年開始,國際
資本出現了流出美國的趨勢,2002年下半年則出現了加速的趨勢,歐元也隨之對美元逐
步堅挺起來。2002年7月,歐元對美元的匯率超出平價,之後雖有回落,但在11月後就
穩定地停在平價以上,到今年1月已出現加快上升趨勢。去年初還有許多人預測,歐元
對美元可能要到今年年中才能達到1:1.08的水平,但在1月20日以後,已輕鬆地升到1
:1.074。對歐元的這種強勢,美國從經濟上已難有所作為。

所以,美國所能採取的唯一手段就是再發動一次戰爭,以打擊國際資本向歐洲的轉移。
美國發動打擊伊拉克戰爭的目的正在於此。為什麼在去年7月歐元超出平價後美國還沒
有動手?原因是美國打擊歐元的戰爭必須考慮兩個條件,一是歐元出現強勢,一是國際
資本在歐洲“落地”,即開始購買歐洲資產。如果只是歐元上漲而沒有購買歐洲資產,
國際資本就只是停留在貨幣形態,或者說雖然離開了美元卻也沒有進入歐洲,但如果這
些貨幣轉為歐洲資產就難以回頭了。美國的戰爭時機,就是選擇在國際資本開始在歐洲
落地的時候。從去年四季度起,每個月淨流入歐洲的國際資本都在150億歐元以上,並
開始購買歐洲的債券,這是自1995年以後歐洲資本大規模流向美國後第一次趨勢明確的
轉向,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美國的資產泡沫很快就會破掉,金融風暴就會掃蕩美
國。所以,美國動手的時機已經到了。

三、打軟歐元還是打垮歐元?

美國進行此次海灣戰爭的目的應該是打垮歐元而不是打軟歐元,這是一個重要的判斷,
因為打垮歐元與打軟歐元所需的戰爭力度與政治結果會有很大不同。打軟歐元的重點在
於經濟方面,只要打得國際資本回頭就行,但是上次科索沃戰爭的經驗證明,只要歐元
不垮,歐元的軟就是暫時的,憑藉歐元,歐洲的經濟整合步伐不會停下來,東擴的步伐
也不會停下來,美元的世界霸權就始終受到來自歐元的威脅,美國就總得考慮發動新的
戰爭來打擊歐元,只有打垮歐元才能一勞永逸。歐元是歐盟實行經濟與政治統一的動力
源泉,歐元不復存在,歐盟自然瓦解。

英國目前還沒有加入歐元,在這次攻伊戰爭中仍然與美國跟得最緊,但是如果歐盟經濟
整合與東擴的步伐不停,英國早晚也會為形勢所迫加入歐元,如果是如此,下次美國再
要做同樣的事,英國就很難再跟得這樣緊了。此外,發動一場戰爭總需要藉口,前面是
科索沃的民族問題,後面是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下一次打擊歐元還能找到
什麼藉口呢?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階段歐盟國家還不是一個整體,還不能用一個聲音說話,在軍事方
面更遠非美國的對手,可一旦歐盟作大勢成,美國再想通過戰爭手段撼動歐元就沒那麼
容易了。所以,美國這次打擊歐元的機會可能是打垮歐元的最後機會,美國進行第二次
海灣戰爭的目的不會僅僅停留在打軟歐元,而是要打垮歐元,瓦解歐盟。

那麼美國怎樣才能達到打垮歐元的目的呢?上次對歐元的打擊是通過科索沃戰爭,科索
沃位處歐洲腹地,美國進行科索沃戰爭對歐洲的安全局勢造成威脅,由此阻嚇了國際資
本流向歐洲。伊拉克雖然也離歐洲不遠,但畢竟隔着地中海,打擊伊拉克對歐洲安全雖
有影響,但也不大,那麼美國打擊伊拉克怎麼才能影響到歐元呢?

是通過石油。

歐盟國家除英國北海地區有一些石油,連煤炭都不多,因此60%以上的能源都需要進
口,如果不包括英國,石油進口依賴率更高達80~90%,其中德國最高,達到98%。對
高度依賴進口石油的歐盟國家來說,能源供應短缺必然會沉重打擊歐洲的經濟增長,從
而使歐洲國家的財政經濟情況發生嚴重困難。為了解決增長、就業等經濟社會問題,歐
洲國家的財政赤字就必然會擴大。歐元的“軟肋”在於歐元區國家只有統一的貨幣政策
而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穩定與增長公約”(即“馬約”)雖然也要求參與歐元的國
家必須把年度公共赤字限制在年度GDP的3%以下,累積赤字要在年度GDP的60%以下,
但只能要求成員國採取自律的形式,而無法向建立歐洲央行一樣,建立統一的財政部,
使公共赤字可以進行有效的統一控制。在歐元啟動的時候,歐元區國家的平均赤字水平
在2.4%,但去年歐元區的核心國家德、法兩國,都由於國內經濟情況不好,德國的赤
字水平已突破了3%,達到3.75%,法國則達到2.8%,正向3%逼近。如果歐元區的經
濟情況繼續惡化,成員國的公共赤字恐怕都難以控制,“穩定與增長”公約就會成為一
紙空文,歐元的基礎就會動搖。

此外,歐洲央行為了穩定貨幣,規定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不能超過2%,一旦超出這個
水平就要收緊銀根。進口能源在歐洲國家的經濟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因國際石油供應
短缺而造成國際油價上漲,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必然難以控制,歐洲央行如果為了穩定
貨幣而採取緊縮措施,就會進一步窒息歐洲經濟。2000年以來,由於國際油價的上漲,
歐元區的通脹率一度超過2%,上漲的原因80~90%是因為石油進口價格提高,這也是
歐洲經濟復甦雖然面臨重重困難,歐洲央行卻始終不敢放鬆貨幣政策的原因。

伊拉克雖然是世界重要產油國,在海灣地區的石油產量和蘊藏量都居沙特之後。如果美
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大約會減少世界每天200萬桶的石油供應,但從全世界範圍
看,還有700萬桶的後備能力,主要掌握在OPEC國家手中,僅沙特就可以立即增加300萬
桶的日產量,一旦出現國際石油供應短缺,OPEC國家的平抑油價機制就會啟動,所以僅
僅打擊伊拉克還不會造成世界石油供應的緊張。

這正是這次海灣戰爭的可怕之處。因為美國的戰爭目的是通過戰爭造成石油短缺,進而
摧垮歐元,如果國際石油“短而不缺”,美國的戰爭目的就沒有達到,由此可以判斷,
美國肯定還有其他“後招”,就是把戰火燒到其他產油國家。

我們應當注意到,美國在“9.11”事件後不久就宣布了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鮮為“邪惡
軸心”,美國也早就宣布了非洲的重要產油國利比亞是“恐怖國家”,而這三個重要的
石油出口國,其產量加起來正好等於世界石油的全部後備產量。去年10月份以來,OPEC
的重要成員國委內瑞拉又因國內動亂而石油出口斷絕,如果把這4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加
起來,就會大大超出世界石油的後備能力,這樣就會造成人為的全球石油供應短缺,從
而對歐洲經濟造成致命影響。所以,第二次海灣戰爭與上一次可能很不一樣,會出現擴
大化的趨勢,先打伊拉克、後面是伊朗,可能還會擴大到利比亞。在打擊伊拉克開始
後,美國也會面臨伊斯蘭國家恐怖組織的報復,美國可以說正在等待這樣的報復,就可
以為戰爭的擴大化找到合理藉口,以取得國內民眾的支持。美國將會根據戰爭對歐洲經
濟與歐元的影響,確定擴大打擊的範圍與步驟。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委內瑞拉動亂的背後已經浮現出美國的影子,可以說,美國早就在
為通過國際油價來打擊歐元作了鋪墊。

目前在歐洲雖然也有反戰的強烈呼聲,但主要是歐洲國家的政府與民眾反感美國的單邊
主義行為和擔心恐怖組織的戰火燒進家門。對於美國進行第二次海灣戰爭的險惡用心,
歐盟的主要國家可能還沒有真正察覺到,否則也不會出現意大利、西班牙等幾個歐洲國
家跟隨英國發表所謂擁護美國的攻伊的“八國聯合聲明”。可如果美國把戰爭擴大到伊
朗和利比亞等國家,真正會打垮歐元乃至影響到歐洲經濟的生存,歐盟國家會無動於衷
嗎?起碼作為歐洲統一發動機的法、德兩國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會聯合其他國家奮起反
抗,而且很可能與阿拉伯國家聯手抗美。戰爭的結果固然有可能以歐元解體告終,但也
不能排除反而促進歐盟國家團結的前景,歐盟國家可能會以接受海灣產油國家請求保護
的名義出兵海灣地區,以保護自己的石油供應,甚至會對美國反施石油禁運,戰爭的規
模與範圍就可能會變得難以控制,這是否會釀成世界大戰呢?

美國在二戰中之所以可以在歐洲輕鬆取勝,是因為利用了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斗得兩
敗俱傷的時機,而這次歐美經濟力量的對比則有着根本不同,歐盟國家也有能力迅速把
經濟實力轉換為軍事實力,美國畢竟是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能否最終勝出也很難
說。美國當然也會對戰爭前景進行分析,也未始看不到這場戰爭的可怕前景,但美國擁
有“冷戰”結束後世界唯一的軍事霸權,歐盟國家所有的軍費加起來也大不過美國,所
有的航母加在一起也不足美國的零頭,況且還有英國站在美國一邊。如果美國“打也是
死,不打也是死,不打可能死得更快”,又怎能不出手呢?

石油供應短缺對美國也會有很大影響,但自90年代初以來,美國由於新經濟的發展,能
源消費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經從9%下降到目前的3%,進口能源也只占20%,而歐盟這
兩個指標卻高達15%和60%。美國本土石油蘊藏豐富,只是從優先利用國外能源的戰略
出發減少了本國生產,又有150天的石油儲備,而歐盟國家不僅沒有石油,儲備也只有
90天。此外,美國從海灣地區的石油進口只占其全部石油進口的四分之一,而歐盟各國
的石油進口則大部分來自海灣。所以戰爭所造成的海灣地區石油供應量減少不會對美國
造成致命傷害,卻必定會對歐洲經濟造成窒息,而且時間越長,這種優劣形勢的對比就
越明顯。對即將發生經濟窒息的歐盟國家來說,除了拼命就是交槍,美國的勝算也很
大。

所以,這場戰爭必然會打大,時間也不會象許多人猜測的那樣,在幾個星期內就結束,
而是會持續很長,直到美歐之間分出勝負才會結束。(作者:王建 作者單位:中國宏
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研究員)

四、“擾亂歐洲、穩定亞洲”

美國在伊拉克問題和朝鮮半島核危機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截然相反的態度是戰略還是策略
?如果是策略,美國在完成海灣戰爭後就會掉過頭來收拾北朝鮮,這就會對我國和其他
東亞國家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如前所述,美國的國家利益是僅用玩資產遊戲就可以取
得他國的物質產品,維持貨幣霸權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實現對世界剩餘產品的獨占,所
以判斷美國的國家行為,還要看美國取得剩餘產品的來源,這反映為美國貿易逆差的地
區結構。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貿易逆差中有82%是來自環太平洋地區,其中日、港、韓、台和中
國大陸這5個國家和地區又占了65個百分點,美國對歐盟國家的貿易逆差只占12%,所
以,東亞地區是美國取得物質產品的最主要來源。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所擔心的並不
是國際資本流向歐洲,因為國際資本的主體也是虛擬經濟的產物,美國所真正擔心的是
這種流動的結果,會導致貨幣霸權易手,亞洲人從此不再喜歡美元,就會斷絕了物質產
品“進貢”的來源。

如果美國在解決海灣問題後又在朝鮮半島用兵,北朝鮮手中可能真有核彈,戰爭的結果
就會在東亞地區產生嚴重的核污染,美國還敢從東亞地區進口產品嗎?美國人付出了極
大代價才有可能保住貨幣霸權,卻又不能用它保證自己的物質利益,進行兩場戰爭的結
果是“雞飛蛋打”,美國人不是瘋了嗎?美國人當然不是瘋子,而是絕頂聰明,持有這
種看法的人才是傻子。

所以,美國的戰略必然是“擾亂歐洲、穩定亞洲”,美國在朝鮮半島核危機上所表現出
來的步步退讓態度不是策略而是戰略,東亞地區只要能夠充當“美國工廠”的角色,美
國是不會在這一地區發動戰爭的。

但是,如果海灣戰爭演化成美、歐之間的大規模軍事衝突,東亞的國家與地區也很難置
身事外,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經驗說明,如果是世界大戰,沒有哪個國家不會被卷進
去,特別是大國。二戰中日本對美國不宣而戰,偷襲了珍珠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互相
衝突的兩大軍事集團必然會對所謂的中立國家採取“非友即敵”的政策。對東亞的國家
與地區來說,如果繼續充當“美國工廠”的角色,實際上就是以物質力量支持美國,不
管你主觀上如何,客觀上已經站到了美國一邊。

還有石油供應問題。東亞地區除中國大陸的進口石油依賴率在30%上下,日、港、韓、
台等都在90%以上,海灣地區爆發戰爭,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可以說並不亞於歐洲。即使
從保障起碼的石油供應出發,東亞地區也需要向美國靠攏,因為不如此美國只要封鎖海
上石油運輸線,這些經濟體就會垮台。但在海灣國家與歐洲結盟的可能前景下,東亞各
經濟體如果與美國結盟又會遭到海灣產油國的石油禁運,結果還是得不到石油。

如果從海灣地區得不到石油,東亞地區就必須考慮其他來源。美國是石油消費大國,海
灣戰爭開始後自己尚且不夠用,不會為東亞地區提供石油保障,因此唯一的選擇是從俄
羅斯的遠東地區和中亞地區獲得。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後仍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
又有石油,在這場戰亂中自保有餘。自2000年以來俄羅斯的經濟明顯好轉,重要原因是
由於國際油價上漲,通過增加原油出口極大改善了財政經濟狀況,去年原油出口已超過
沙特為世界第一。如果海灣戰爭爆發導致石油價格進一步上漲,對俄羅斯來說好處會更
大,因此俄羅斯在戰爭初期會取觀望態度,對歐、美兩不相幫,並充分利用油價上漲增
加出口,獲得好處。此外,中亞地區的石油蘊藏量也很大,東亞地區也許可以通過與俄
羅斯和中亞諸國合作,獲得部分石油供應。東亞地區如果能夠保證起碼的石油供應,在
美、歐衝突中就有可能走出一條中間路線。

日、港、韓、台都是高度依賴美、歐市場的出口型經濟,但是在戰爭擴大、持久的前景
下美、歐市場的非軍事產品需求都會萎縮,就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經濟增長。特別對日
本來說,在長達12年的衰退中,出口是唯一亮點,受到的打擊會更大。近年來,在東亞
地區,只有中國能保持7%以上的經濟增長率,隨着中國國內市場和貿易規模的擴大,
已經開始突顯出拉動東亞各經濟體增長的作用,因此海灣戰爭的結果,很可能會促進
日、港、韓、台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中心的經濟整合,促進“西太平洋經濟區”的加速形
成。在國際經濟、政治和軍事衝突日甚的形勢下,以中、日為核心的“西太平洋經濟
區”,其整合的內容也不會僅停留在經濟層面上,而是可能會迅速擴大到政治和軍事領
域,以求在美、歐軍事衝突中自保。

五、 結 語

當我得出這樣結論的時候,被這些結論嚇了一跳,進而不寒而慄。我真誠的希望這些分
析結論都是錯誤的,海灣戰爭的範圍和烈度都不會擴大。

而客觀世界運動永遠不會以人們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美國和前蘇聯都是國土遼闊、人口
眾多和資源豐富的國家,都可以作到既不過度依賴出口,也不過度依賴進口就可以實現
經濟長期發展的國家,因此“冷戰”時代的衝突只會停留在意識形態領域而不會釀成世
界大戰。“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又回到了一戰、二戰時期各帝國主義國家經濟利益
對立的基礎上,這種經濟利益衝突才會導致戰爭,而且已經出現過兩次。所以“冷戰”
的結束並不意味着世界大戰離我們更遠了,而是更近了。

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從遭遇抵抗開始的”,如果美國把戰爭範圍從伊拉克擴大到伊朗
和利比亞而法、德等主要歐盟國家不反抗,這場戰爭就打不起來,結果是歐元和歐盟解
體,所以一旦戰爭出現了擴大化會否釀成美、歐之間的軍事衝突,關鍵取決於歐盟主要
國家的態度,是否會形成大規模軍事衝突,也關鍵取決於歐盟國家的抵抗程度。

美國在海灣地區動武,勝在軍事實力強大,但勞師遠征,缺乏進攻基地,也沒有世界民
心的支持。美國的優和劣正是歐洲的劣和優,當海灣戰爭的擴大已威脅到歐元和歐盟的
生存,說歐盟主要國家會束手待斃而不奮起反抗,可能性不大。

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上個世紀長達100年中,美國人民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
始終領導着人類文明的前進,但在今天卻被幾個美國的金融寡頭為了一己私利送上戰爭
道路,真是美國人民的莫大悲哀。

戰爭陰雲正在聚集,如果最終不可避免,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

1、反對美國的戰爭行為,但若發生兩大軍事集團的衝突則保持中立。

2、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的勝面大,歐洲的勝面小,因此要調整外匯儲備結構,不宜持
有過多歐元。

3、利用目前龐大的外匯儲備緊急進行戰略物資儲備,特別是石油儲備。戰爭爆發後美
元與歐元都不值錢,因為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所以早花錢比晚花錢有利。

4、如果海灣戰爭擴大,石油進口劇減和出口需求萎縮會同時出現,正常的國民經濟運
行就會被突然打亂,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下滑,因此必須有對國民經濟進行應急
管理的各種預案,例如對主要戰略物資和國計民生產品進行統一流通與分配的管理方
案,這樣出現問題時就可以作到有備無患、忙而不亂。

5、這場戰爭可能會持續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在此期間內,龐大的國際資本美國去不
成,歐洲去不了,流到中國的可能性很大,要有政策準備,迎接國際資本流入中國。

6、加強國防軍備。

7、抓住有利時機與港、韓、台加速經濟整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