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在美發展不容易---留美有幾條出路? (ZT)
送交者: 過路人1 2003年04月25日16:48:54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留學生的人數在美國各高校都占第一位,每年差不多都在5萬人上下。畢業後,這些人的出路何在呢?本文就談談留在美國發展的那部分人的情況。

  在美發展不容易

  據記者調查統計,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畢業以後,大致有這麼幾條出路:

  首選應聘去大專院校一般而言,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出路是教學和科研。所以在較長的一個時間裡,去大專院校工作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去大學工作有這麼幾個好處,一是身份好解決。在名目繁多的移民類別中,有一項叫“優秀人才”。凡是在大學裡教書的人,都可列為這一類。初次在美國申請到教職的職稱一般是助理教授,6年以後,如果在教學、科研以及社區貢獻諸方面都達到要求,便可拿到終身教職。但跟工商業比,教育界的工資外收入要低一些,而且跟專業、地理位置、當地生活水準都有很大關係。總的來說,法學院、商學院、電器、計算機專業的收入比文科要高。美國大學教員的招聘一般面向全美,甚至全球,競爭常常是很激烈的。中國留學生中大約有10%的人在大學裡教書。

  在政府或學術研究部門工作美國政府有許多大型的研究部門,比較著名的有美國航空航天中心(NASA)、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等等。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又分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國家眼睛科學研究所(NEI)、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國家人類基因研究所(NHGR)等27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外許多大學也受聯邦政府委託管理一些國家的大型實驗室。每年這些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需要大批的高學歷研究人員,為完成學業的中國留學生提供了就業機會。在這些研究單位工作的優點是能直接接觸到最新的科技成果。但缺點是,由於這些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的許多項目跟當年的國家科學預算以及具體基金息息相關,所以在許多情況下,這裡的工作是臨時性的。中國留學生在這類研究部門工作的大約占總數的20%吧。

  去公司做技術、研究、管理人員學工科、商科、會計科的大陸學人走這條路的比較多。在各大公司工作的優點是工資外收入和各種福利待遇都比較優厚。近年來,由於各大公司都想在中國國內的大經濟發展中占一席之地,紛紛到國內來建立辦事機構。所以,不少中國留學生由於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被聘為代表。去大公司工作的中國留學生約有40%左右。

  10%左右自己開公司上世紀90年代中由電子網絡行業領頭,一批中國留學生集資、融資辦起了自己的公司。辦公司的好處是自己當老闆。但在異國他鄉打拼也有諸多不便,特別是集資、融資有一定的難度。隨着網絡經濟的泡沫破裂,這些公司便舉步維艱,多數已不得不關張了事。少數存活的,也是在做了重大調整以後,觀望發展,伺機再動。目前大約有10%左右的中國留學生在自己辦公司。

  20%滯留,一時找不到工作這一部分人有的已經畢業,有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完成學業,有的是沒有辦成身份,等等。由於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去處,又出於種種原因下不了回國的決心,所以便選擇“一動不如一靜”,呆下來再說。這一部分人,除了個別有永久居留身份的人之外,如果不管不顧就這樣呆下去,身份很快就會“黑”了。這樣一來,再重新上學或找工作,身份問題就成了一個難以逾越的大障礙。

  畢業以後是否能立即找到工作,跟美國的經濟狀況有直接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中末期來美的留學生,畢業時碰上90年代初期的經濟大蕭條,許多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到了90年代中期,情況有了轉機,許多畢業生人還沒畢業就有不少工作機會。現在,美國的經濟又處於低谷,今年畢業的留學生找工作又要難了。

  沒有混到“四好”,不敢回國

  由於我國的傳統習慣,以及一些媒體的導向作用,留學生的普遍心態是“不混出個頭臉來,不能回家見江東父老”。這個“頭臉”的定義也水漲船高,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拿到學位”,到現在的“四好”———好工作,好房子,好車,好薪水。而且,這個“見”江東父老的“見”還不是回國創業或定居,而是探親訪友,“回家看看”。應當指出:長期以來,從我們一些家庭到用人單位對回國的留學生都有一種偏見,認為他們在國外混不下去了才回來。記者有一個同學,在國外著名大學拿到兩個博士學位,但他立志回國教書。可回去以後,從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到單位的同事、領導,都對他的舉動感到不理解,說什麼的都有。雖然才幾年工夫他已成了學術帶頭人,甚至做到了“著作等身”,但是去年回國見到他,說起剛歸國的那段經歷,他還是覺得挺委屈。有這樣的“榜樣”,許多留學生即使開始有回國創業的心思,也要三思而行了。我知道七八年前,有十幾個留學生集資成立了一個網絡公司。這十幾個人都有博士學位,當時大都在大學和科研單位做博士後研究。3年以後,公司因種種問題關閉。而這些博士們大多都脫離了自己的專業,只有去其他IT公司“打工”。據我了解,他們中沒有一個回國的。“事情沒辦成,回去多沒面子!”好幾個人都這樣說。

  美國人不會“一再挽留”

  在美國,在一個地方幹得不順心、不如意,另謀高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按理說,我們的留學生在他鄉碰到困難,戰略轉移回國發展,這很正常。可是,他們卻大多裹足不前。在這方面,一些媒體片面報道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大家都知道,大凡報道留學生創業成功事跡的,都有所謂“放棄高職、高薪,不顧老闆一再挽留,毅然決然回來報效祖國”的說法。記者不懷疑,歸國留學生中可能的確有幾個“放棄”了不少好處的人。但思想解放這麼多年了,我們應當誠實地面對現實。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已經有了“高薪、高職”,受到重用了,為何一再要求離去呢?至於“一再挽留”之說,則不能不歸咎於一種文化誤解。在美國雇主和雇員雙向選擇早成規範,各方面都堅信人才流動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如果雇員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雇主一般都向雇員表示祝賀,同時也堅信能招到更好的雇員。也有個別雇員為了加薪,會在找到一個新工作以後,跟雇主談判。這時雇主會根據實際情況,完全答應或部分答應雇員的要求,但絕對不會“一再挽留”!記者也曾換過三個工作。其中一次,我拿到對方錄用通知以後,去原單位遞辭呈的時候,上級主管也提到了工資問題。她說,我們也想過看能不能提出一個跟對方條件相應的工資待遇。無奈對方給你的工資太高,我們要這樣做,傳出去將不能服眾,只有祝賀你高就。僅此而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四月
2002: 一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