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之地——讓我們感謝美國 |
送交者: Viewer 2010年11月26日15:28:2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公平之地——讓我們感謝美國And the Fair Land 公平之地: 讓我們感謝亞美利加 翻譯:魯克 (初稿) 但凡因為工作而來到這個邊遠的國家的人們,都會與我們現在的感受一樣,一定會記住歲月是如何使這片土地豐盛的。 這真是一個大國,一個富有的國家,因此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要靠過去的信念,而無法用一連串的數字來衡量。 即使有人從東北的亂疆進了南部地區,跨越中部平原來到了這個西部坡,也都只能略窺美國的豐富物產而已。 一個旅行者絕不會在途中想到“這個國家也許某天會變得更偉大”。美國,儘管許多人知道,並非如此,它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它如今的成就 遠遠超出了它能力所及。因此,訪客歸來都會對途中所見所聞懷着感恩的心。無論他看見了什麼,他都會對這個國家的將來充滿信心。然而,倘若他真的實話實說, 他一定也注意到了這裡四處都瀰漫着不安的氣氛。 旅行者畢竟是旅行者,他要解答的問題與自己要問的問題一樣多。他看到的都是豐盛,但他最想問的是,他們在何處獲得了幫助把那些惱人的麻煩解決了。同 胞們無法忘記戰爭的兇殘面目。他們常常被拉去打仗,派往遙遠而陌生地方,他們不清楚目的是什麼,也沒有任何成就感。想到周圍的豐盛物產,以及因此他們擁有 的美好和快樂,會被一顆炸彈瞬間摧毀,他們的心靈又無法安寧。 然而他們卻無處可逃,他們的生存和安穩的生活,現在都依賴於遙遠地方的那些猜不透的陌生人。他們如何能克服沮喪:家裡年青人聯合起來對付長者,黑人 對付白人,鄰居對付鄰居,社會危機四伏。他們怎樣才能不再絕望:城鄉關係急需修繕,他們缺乏維持生計的資源。面臨這些挑戰,他們寄希望於位高權重的統治 者,結果,統治者同自己一樣的脆弱。 因此,旅行者會被問到,什麼時候他們的援助才會到,什麼才需要保守,是財富還是他們的文明?他們怎樣才能把一個既強大,又自由的國家傳給後代,如同父輩交託給他們的那樣?他們如何才能經受得住無情風雨的折磨,不管是來自外部還是內部? 當然,這位旅行者無法使他們的心靈平靜下來。因為事實上:各地的人們都在無視今天這個世界有着肆意和狂野的本性。說實話,沒有一個人敢說戰爭的幽靈 已經被消亡了。也不敢說,人們或者社區一旦有了屬於自己的資源就能永保太平;也不敢保證,儘管人種不同,觀點多元,人們都可以在艱難的歲月里和睦相處。 但是我們都能提醒自己:這個國家的富有並非來自於這塊土地的資源,儘管資源確實很豐富,但是那是因為人們使之發揮了作用。這樣提醒無所不在———在城市、城鎮、農場、公路、工廠、醫院、學校,在荒野上遍布開來。 我們能提醒自己,儘管我們的社會有不和,但是我們仍然死守住了這樣一個社會:自由的人,自我管理,無需國王或獨裁者們的恩惠。在這樣的一個社會,我們成了世界的奇蹟和神秘,因為與土地的富饒相比,那久經考驗的自由才是更大的祝福。 我們可能也會提醒自己:如果那些從德爾夫切文(鹿特丹)來的人們被遭遇的困難所嚇倒,那麼,我們絕不可能在這個秋天,感謝這片公平的土地。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as published this editorial annually since 1961 《華爾街日報》從1961年開始每年出版這篇社論。 第一篇的作者是Nathaniel Morton,取自於他的New England’s Memorial,第二篇的作者是Vermont Royster, 寫於1949年。Vermont Royster(1960-71)是《華爾街日報》記者和編輯,以及出版企業道瓊斯公司(Dow Jones & Company)的總裁。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美國宗教人口概況 | |
2009: | 在美國如何轉專業 | |
2008: | 袁曉明:感恩的需要 | |
2008: | 寄自美國:感恩節前話感恩 | |
2007: | 你不在的日子裡, 思念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