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美國投行是怎麼挑簡歷的?
送交者: 夜之流星 2010年12月22日21:51:1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記得大學裡就業服務部的老師常常強調,簡歷不能超過一頁,格式要得體,內容要恰當,但是美國每年每個頂尖大學都有好幾百人投簡歷到各大投行,往往第一輪面試就剩二三十個,僅憑一份簡歷又如何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呢?我進了投行後才知道,原來過程是這樣“殘酷”。

  通常每家投行都主要招美國頂尖大學的人,幾十年下來各個學校在每家投行也都會有自己的校友網絡,而招聘的工作,很多時候不是靠人事部,而是靠校友來進行的。這是因為各個學校課程不一樣,評分標準也不一樣,再加上不同的課外活動,不靠經歷過這一切的校友,人事部那些嬌滴滴的女士們很難客觀地對一份簡歷進行判斷。我就是在做了大半年的分析員後,自告奮勇地參加了母校在本行的招聘隊,才對招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參加了一些關於招聘過程的培訓後,某日午飯回來,我突然發現桌子上多了一本有10公分厚的白皮書,一開始還以為是哪個公司的上市報告,拿起來一看才發現是今年暑期實習的應聘簡歷,僅僅是來自我的母校的應聘分析員(不包括MBA)的就做成了這麼厚一本書。再一查郵件,後天就要電話討論,請大家挑出8~10 份。我的天呀,800多份簡歷,你叫一個每天工作20小時的分析員抽出時間在兩天內來挑出10份,真不愧為投行的風範。

  那天夜裡,我處理完手頭緊急的事,就開始埋頭看簡歷。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其實就是幾點:GPA比較好(3.5以上就行),有過投行或金融業實習經歷,或者是大牛人、體育超好者或是有不尋常的經歷的。當然,標準也比較靈活,如果你GPA很好,但工作經歷全是搞搞研究,寫寫論文,又無啥課外活動,那就屬於投行里所謂“高分低能”,肯定被“殺”。說到這,找投行工作倒也不是成績越高越好,投行很忌諱死讀書讀死書的人,所以看到高分,反而會更加看重你有沒有社團中的領導職務,搞不搞體育等。如果你之前有投行或是金融業實習的經歷,那就恭喜你,又過了一關,如果沒有,也得想方設法和金融搭上邊。有人就列了一大串自己學過的金融課程,也有很多中國學生回國托關係在銀行或基金里實習,都可以加分。總算敲定了10份,已是凌晨3點了。

  等到電話會議,就又熱鬧了。十幾個校友開始輪流報自己選中的簡歷,其他沒被提到的就跳過。在這一過程中其他人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畢竟是民主社會嘛。討論中各種情形都會發生,比如說一個玩魔方世界排名前50的,成績平平,之前也沒有過相關工作經驗,但大家都很好奇,世界排名前50的高手是怎樣的,就把他列入了面試名單。如果有人和你是一個課外活動的,就會有人問,是不是有這麼個職務,這人是否做過這樣的貢獻,這也算是打假防偽的措施。就這樣,第一輪面試的20~30位人選就出來了。

  經歷了整個過程,我感覺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既有唯才是用,不論出身和專業,也有不少因為主觀因素或者是開後門而入選的。好在就算是走後門,在美國還是比較公平的,最多讓你入選第一輪面試,之後還是要看你的真本事。何況,第一輪面試也不是那麼容易過的,就算過了,還有二面三面等着。而你千辛萬苦逐字逐句改過的簡歷的作用,也就不幸地到此為止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海外華人為什麼喜歡“活作”
2007: 中國特色的文字遊戲
2005: 禪宗故事(9)女子入定公案
2005: 康有為流亡生涯:娶妻炒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