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華裔的戰歌(2):猶太裔比我們強什麼?
送交者: 汪翔 2011年02月12日07:16:40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華裔的戰歌(2):猶太裔比我們強什麼?

 

一談到華裔在美國的未來,很多人就會將我們和猶太裔比。那麼,我們和他們相比,到底差在哪裡?什麼是我們作為個體的華裔所不能夠改變的,什麼又是通過我們的自身努力能夠克服的?或者,有哪些是在幾代之內即使通過勤奮也無法克服的?對此,我們能夠做什麼?

怨天尤人肯定不是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自拋自棄也不是一個強者所應為。中國這個“偉大”的祖國對於我們在美國的華裔,到底意味着什麼?這很多問題,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美國的華裔所不能夠迴避的問題。

先談好的。和猶太人相比,我們這些“留學生”出生的華裔,至少有幾個優勢:

其一,我們從一開始就擁有不錯的人力資本。有本錢,比那些在二戰後赤手空拳來美國打拼的大量猶太人,應該是強了不少。

其二,我們來美國的時候,又因為這種資本,至少在開始的時候,有那麼幾年有一個生存的“空間”(獎學金養着)。不需要從一開始就為了一日三餐而操勞費心。雖然不少的人還需要邊打工邊完成學業,但是,那種“完成”,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投資行為了——你是為了自己未來的升值而在努力。事實上也是,很多人因此而在畢業之後獲得了一個個不錯的工作,能夠有財力居住在學區上乘的郊區別墅,這就是投資給予的回報。

再看看我們之間相同的地方:都很勤奮,都很聰明,都有很高的積極性去為自己和自己的後代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而且,十幾年,幾十年下來,很多人都小有所獲。

不同的是,我們能夠獲得這種所獲,基本上都是得益於我們在教育上的投資——通過找份好工作而獲得的回報。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必然會這樣?這才是我覺得我們大家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猶太裔和華裔一樣,都有一個悽慘的歷史。不同的是,猶太裔作為“流浪漢”,一代代人被人低看、欺凌。到最終,他們終於“醒悟”,並且藉助於美國的力量,一方面讓自己在“敵人”的心臟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小國(以色列);另一方面,通過移民加盟美國,在美國占領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我們這些華裔,帶着自己相當原始的人力資本,來美國本土打拼,十幾年下來,作為個體,也基本上個個多多少少有些斬獲。那些留在本土的,則讓整個世界吃驚,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就一再創造經濟“奇蹟”。

表面看來,我們似乎不比猶太裔差,甚至還更厲害許多。但是,深入的思考,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無法獲得滿意的答案:看看我們這些華裔中已經“大功告成”的,再看看猶太裔中那些功成名就的,粗看一下,也能夠發現很大的不同。

華裔第二代學業優秀的,基本上都是出在第一代擁有很好人力資本的家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書香門第”。而猶太裔卻不同,很多很有造就的猶太裔,他們的父輩(第一代),只是一個個的小生意人。小生意人自己沒有多少文化,卻知道重視自己子女的文化教育,並且還很成功。這在華裔人群之中好像不是很普遍的現象。大量的來自大陸的小生意人(像那些開餐館的,超市的),即使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似乎成功的幾率也不是很高——自己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實現這個目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為什麼猶太人能夠克服這種困境?

 

再者,我們這些為數眾多的靠知識在美國謀生的華裔,由於來自“特殊”的國情,除了很在行怎麼樣獲得全A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的專長。而那些為數眾多的猶太人,在各個行業摸爬滾打,所累積的“情商”,則遠遠超出我們這些書呆子很多很多。在這點上,我們可能好幾代都無法追上。

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情商差別,如果你更深入點來觀察和分析,你就會發現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的答案。為什麼那麼多華裔在抱怨自己被人歧視,被職場的天花板窒息得透不過氣來的狀況下,還是“不得不”一忍再忍,繼續一天天地強作笑臉,將日子過下去?是他們沒有選擇?還是他們沒有技能去進行選擇?還是他們所接受的教育讓他們不知道還有其它的選擇?

鮑爾默能夠執掌微軟的帥印,恐怕遠不僅僅只是因為他是哈佛的畢業生,哈佛時代蓋茨的室友那麼簡單吧。管理能力不是光靠書本的A就能夠累積起來的,更為需要的,恐怕還是從小生活的環境給自己的耳鬢廝磨,父母親的言傳身教。很可惜,我們那些全A的孩子,沒有幾個人有獲得這種“流水細無聲”感染的機會。結果,很多人是學會了大量的書本知識,而到了社會上之後,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個的天花板。

 

天花板的存在,到底是不是歧視的結果?對於掙扎在大公司和忙碌在小公司的人而言,答案可能很不同。小公司看重的是能力——那個能夠給公司帶來實實在在利潤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很多時候與你會不會考試,實際上沒有多少關係。

大公司的主管們感興趣的主要不是公司的(利潤)業績,而是自己被上級考察的業績。而這種業績指標和公司的利潤,很多時候差別很大,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華裔的技術“一流”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成為不了優勢。因為,一則,技術的高低,在很多時候是一個主觀的概念,不像是在學校的考試,能夠差別個ABC出來。再者,即使有個AB+之分,對於你的主管來說,可能算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充其量只是擁有同等的能力!

如果在技術上你不擁有優勢,那麼,你就已經沒有優勢了。設身處地,如果你是主管,如果讓你來挑選,你會選擇一個話不投機半句多的“陌生人”來和你“朝夕”相處嗎?生活是需要樂趣的,你一沒有語言,二沒有“情商”,三可能還因為曾經是“精英”而養成了愛較真的習慣,這樣的下屬你會喜歡嗎?

在這點是,猶太裔不僅在語言上比我們有優勢,而且,他們更高的情商,他們不曾有的“精英”感,讓他們很容易“隨遇而安”,適應環境,在團隊中扮演好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如果你老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我看,至少我是不敢用你的,即使你真的是“天下第一”。

太自以為是,恐怕也是我們從小的生活環境給慣壞了的結果。這種習慣,給予我們的,要麼是極端的自負,要麼是極端的自卑、自棄。很難保持一個健康的平衡心態。喜歡較真,不知道已經摧毀了多少人的人生機會而不得自知。

追求全A的文化教育,確實是為我們培養了一大堆的誇誇其談的“精英”,造就了不少的“廢物”。這種“精英”,離開了他人給你事先定好的模子,很多人實際上不知道怎麼樣去謀生。在這點上,華裔恐怕比猶太人的差別應該是很大很大。

 

很多人喜歡談論一點:猶太人在美國遊說力量的強大,給以色列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如果你細細分析一下,會發現遠不是粗看那麼簡單。

美國支持以色列,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利益。對於兩者,是一個雙贏。但是,一個喜歡走極端的,依然還是以“解放”為主要目的的中國,美國敢支持嗎?中國不同於日本,德國,更不同於以色列。(有機會時再細議)

我不是很能理解,到了這個份上的中國,為什麼就不能夠將那許多的帶有“革命”和血腥痕跡的文化印跡給擦洗一下?難道,每時每刻提醒人們記住“這個政權是用多少人的鮮血換來的”就那麼重要嗎?就那麼能夠給自己帶來光榮感嗎?恐怕骨子裡面,還是想以此來嚇唬那些膽敢動心的挑戰者吧——如果你害怕付出鮮血和生命,就別做這種打算了!對於一個以握緊政權為第一訴求的政府,美國人怎麼會支持呢?除非···

中國現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骨子裡面視自己的權力來自人民。自己幾十年前通過槍桿子奪來的權力,在自己的對手已經被消滅的幾十年之後的今天,是不是該重新定位一下自己的立足點呢?

愛面子的中國,急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世界表明自己很在乎人——人的尊嚴、人的感情、人的生活環境。而不是自己政權的穩定!否則,你想通過像猶太人那樣的遊說來獲得美國對以色列那樣的友好,我看是太幼齒了一點。

美國永遠不可能像對待以色列那樣對中國友好。不管中國政權變成什麼樣子的。原因很簡單:中國的“紅色”意味着美國的“敵人”;中國的強大,意味着美國的“競爭對手”。而且,美國還不能夠像管日本和德國那樣來制約中國。

很多時候,有人喜歡以日本裔在二戰期間被“關押”為例,來說明祖國對於我們這些華裔息息相關的利益關係。對於這點,我想,我在《奧巴馬智取白宮》(崇文書局,2009)裡面已經寫得太多了,在這裡沒有必要再囉嗦。我覺得,這種比喻的意義不是很大。中國和日本,對於美國,對於世界,太不同了。

在美國參與政治的成功,實際上也是一種管理能力的實現,很遺憾,大量的華裔沒有這種能力!至少對於我們這些1.5代華裔而言,這就是事實。

 

 

附錄:美國華裔政客人才輩出 有嶄露頭角之勢

大公報    2011-02-11 

 

美籍華裔人士在美國的政界商界有嶄露頭角之勢。早前,華裔陳遠美獲美國總統奧巴馬擢升為總統助理兼第一夫人辦公廳主任,李孟賢又獲委任為叄藩市代理市長,為期1年。

          在美國選舉史上,華裔不斷打破華人參選的零的紀錄。

          早在1983年,陳李婉若便成為了第一位華裔女市長。為了拉票,她曾舉着破傘在漫天風雨中敲開整個選區所有居民的家門。最終,她從一名醫院社工成為美國南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市長。她曾被克林頓譽為「具有東方文化教養的美國政壇魅力女神」。

          1996年,第一位華裔州長誕生。駱家輝是出生在西雅圖的第二代華裔。199611月,駱家輝在華盛頓州州長選舉中擊敗共和黨競爭對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4年之後再度連任。駱家輝以其近乎完美的政治表現被盛讚為「美國夢的典範」。

          2001年,趙小蘭成為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2001111日,當選總統喬治.布什提名趙小蘭出任勞工部長,同年129日獲參議院批准。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同時也是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婦女。

          2008年,朱棣文被正式提名為美國能源部長,也是首位擔任美國內閣部長的諾貝爾獎得主,再次創造美國歷史。朱棣文還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2009年,趙美心成為首位華裔聯邦國會女眾議員。201011月,趙美心再次當選美國國會聯邦眾議員,成功競選連任。趙美心的父親出生在美國,母親來自中國廣東。她的丈夫伍國慶為加州眾議院議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xiaoluus :我喜歡住在美國的N個理由
2010: 子怡,加油
2009: 布什的遺產:數字為證
2009: 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
2008: 中國人究竟“落後”什麼,多久了?
2008: 善念一生
2007: 回樂維:為什麼不要請假過春節?
2007: 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百弊而無一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