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中國中產階級的生意與生活 (ZT)
送交者: FL 2003年09月04日11:04:18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中國中產階級的生意與生活

--------------------------------------------------------------------------------

作者: 佚名 (推薦: 一讀者) 萬維讀者網 2003年09月03日 http://www.clibrary.com

中產階級叫得好聽,其實大多數都是打工仔,薪俸是其主要甚至是惟一的經濟來源。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其生意就是好好為老闆打工,為老闆服好務,以免老闆一不高興,“人才流動”,而落入新貧一族。關於中國中產階級的生意,沒有什麼好談的,倒是對於其生活,有一些有趣的話題,頗值得一敘。

曾經有一個國內的中產階級到本階級的大本營美國旅行,回來後以又酸又甜的筆觸描摹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住在郊區,有一幢(分期付款)兩間至四間臥室的房子,兩三個孩子,一隻狗,兩部汽車(一部日本的、一部美國的,分期付款)。門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拿薪水後馬上開出15張以上的支票付賬(房子、車、水費、電費、煤氣費、電話費、有線電視費、分期付款的大件商品、5件信用卡的賬單、孩子牙醫的賬單、醫療和人壽保險,或許還有看心理分析醫生的賬單,等等)。平時看電視脫口秀,周末借兩盤錄像帶,邊看邊喝可口可樂、吃爆米花,每年聖誕節扎聖誕樹,妻子和丈夫都在發胖。”

這樣看起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愜意得了不的。但一位老資格的美國中產階級給我們描摹的卻是另一幅圖景,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我們那些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勤懇懇,老實巴交的父母、祖父母。

“多數美國中產階級一月又一月用大量時間盤算那些消耗掉大部分收入的開銷:聯邦稅、州稅、地方稅(這些稅約占總收入30%以上,由於工作單位會自動替你扣稅,薪水到手之前就已扣除),付分期付款買的車的月付款、醫療、家庭財產及汽車的保險費、汽油費,包括暖氣、空調、水電等項的雜費、食品支出(該項通常占收入的15%)、始料未及的汽車維修與家用設備維修費,等等。”

對於美國的中產階級,“這些每月的支出並非難事,難的是三件大事,努力成就這三件大事則成為了多數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特徵:1、買房;2、供子女上大學;3、過體面的退休生活。的確,被廣而稱之的‘美國夢’的經濟特徵的核心,可以用這三大目標來概括(我常常感到‘夢’這個詞是不準確的,因為要想使這個夢變為現實,需要的是長達幾十年的艱辛勞動——這種努力倒可以稱為‘美國式長征’)。由買房、供子女上大學、為晚年舒適生活打好基礎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之重,僅從抽象概念上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因此我在此列出一些具體數字。今天,一戶中產階級的住宅,在全美一般地區(也就是說,不是在諸如紐約、舊金山這樣房價昂貴的城市),價格在7.5萬-20萬美元,通常需要首付這筆款項的10-15%以及長達30年的每月分期付款,同時還要加上7-8%的利息。一般中產階級家庭的第二大支出是子女上大學。教育方面的專家預計,對於2000年出生的孩子來說,將來在州立大學上四年大學要耗資18萬美元,而在哈佛、斯坦福這樣的私立大學上四年要耗資30萬美元甚至更多(這一數字是按預計中的2018年的美元價值計算,包括學費、食宿和書費)。最後,對於今天處於中產階級、夫妻雙方工資為平均水平的夫婦來說,若想晚年的生活還能達到退休前有工作時的水準,他們幾乎肯定需要用自己的儲蓄來補充政府給老人提供的社會保險金。也就是說,很可能需要幾十萬美元的積蓄,從而得到足夠利息的涓涓細流,補充其他方面的退休收入(如社會保險金與公司的退休金),從而使退休後的收入達到剛退休前的水平(恕我說句大實話,很多中產階級美國人並不能完全實現這些雄心勃勃的經濟目標,因此在晚年就有令人操心的錢的問題,有時是小問題,有時是大問題。)在這裡,我並不是想說美國人是否在為這些目標存錢或投資,而是想說這些目標實際上決定了一個美國人的財富觀。由於有這麼巨額的支出在等着自己,美國中產階級就無人覺得自己很富有;而要實現這些目標(至少是前兩個),就很可能讓一個美國人感到自己挺窮的。很清楚的一點是,這些費用在多數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經濟計劃中占有突出地位。我想,這也解釋了(至少是部分地解釋了)為什麼美國中產階級對錢的考慮與今天俄國的中產階級大相徑庭。”

需要說明的是,這位美國老先生曾在中國生活,並曾長期在俄羅斯生活,對中、俄的情況都非常了解。這位老先生上述一番話乃有感而發,因為他在俄羅斯的時候,發現俄羅斯新中產階級整天都在忙着穿着打扮,忙着聽音樂會,忙着計劃旅遊度假,忙着附庸風雅。“幾周以後,我和我的俄國同事談到如何度過就要到來的假期時,談話使我的諸多印象得到了確認。那時正值10月,辦公室中的話題轉到了12月聖誕節的度假計劃。一個接一個,10個俄國同事中的4個列出了他們的度假計劃:埃及、墨西哥、馬來西亞、美國……當時,對於他們的計劃,我並未感到特別吃驚。當同樣的話題出現在我的在美國國內的朋友當中時(比如,通過電子郵件交流),我得到的回答則是諸如:‘沒什麼特別計劃’、‘去得克薩斯州爺爺奶奶家’、‘去威斯康新州的麥迪遜城’、‘去紐約’。於是我意識到美國多數在城市工作的有專長的年輕人,很少去國外旅行,他們中的很多人認為自己實際上無力擔負旅行費用,可我這兒的好幾個俄羅斯同事,月工資約1000至1500美元,都在籌劃着每人耗資400、500、600甚至700美元的昂貴的海外度假,其費用約為他們月工資的一半!而這幾個人當中,以前都以同樣的方式到海外度過假,就像我的另外6個俄羅斯同事每人都曾去過一樣。”

這看起來倒挺象中國的新中產階級的,也許作為一個新生社會的新生力量或者說暴發階層,中國的中產階級與俄羅斯中產階級理應有其更多相似之處。近年來,每逢春節、五一、十一,總是爆滿的航班,新、馬、泰早落伍,韓國、日本等近鄰國家也已不新鮮,現在國內一些中產階級惦記着的旅遊目的地是德國、法國這類歐共體國家,以及埃及、南非這樣的非洲國家和阿根廷、巴西之類的南美洲國家,包括北極、南極均已進入他們的視野。他們在世界各地大把大把地扔Money,以為自己是,同時也被別人誤以為是哪裡來的闊佬。

零點調查公司的袁岳,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短期進修。若干年前,袁岳曾經這樣描述過他眼中的(或許是他心目中的)美國中產階級和中國中產階級。“在美國,一個中產階層年收入要5萬美元以上,要3年換一部新車,有分期付款的房子,且已付完其中的30%。中國的中產階層,月收入在人民幣5000-15000元左右;他們的現實奮鬥目標常常是‘10年後能買一輛8萬元左右的國產汽車’或‘擁有帶產權的中高檔公寓’;他們會在室內裝修或買家具上花5000-20000元左右;高爾夫俱樂部會員證及其他娛樂俱樂部制消費是他們中一項較新的熱門投資;在北京約400個中高檔夜生活場所,他們每次會花1000元買一瓶人頭馬XO洋酒,他們常常為一次卡拉OK或保齡球聚會花費1500元以上;很少去看電影;對銀行服務重視不夠,身邊常帶大筆現金;另外還要擁有Internet網址,不然就是土中產階級;要有國內直撥電話。零點公司參與的一項調查,中國大中城市26%的人認為自己處於中上等生活水平。”時間雖然沒過幾年,但袁岳對中國中產階級的描述顯然已經落伍,房子、車子雖然依舊是他們不懈的追求,但標準早已不是8萬元左右的國產汽車,而且沒有誰願意將擁有一輛汽車的時間放在10年之後。現在中國中產階級連10多萬元的桑塔納都不願要,“講實用吧,買輛桑塔納,開回去鄰居還以為新搬來一戶人家是開出租的;講品位吧,買輛凱迪拉克,還沒開回去就知道從此自己就窮得只能當有車癟三了。”最形象地描寫出中國中產階級的兩難處境。

做一個合格的中產階級不容易。保羅·福塞爾在其著名的《格調》一書中描繪美國中產階級生活說:“他們對於別人如何看他們感到恐懼,並且一心希望將每件事都做得無可挑剔。”中國的中產階級一樣整日膽戰心驚,惟恐一不小心,就滑落到了階級的圈子之外,在別人眼裡變得不“中產”起來。

有人給中產階級出主意,說一個合格的中產,至少需要西服若干套(至少8套以上,其中雙排扣若干套、單排扣若干套、後開氣若干套、兩側開氣若干套,除此之外,最好再能準備一至兩套燕尾服),皮鞋若干雙(至少10雙以上,包括棕色若干雙、黑色若干雙、其他顏色若干雙、系帶若干雙、不系帶若干雙),襪子若干雙(至少一打以上,各樣顏色、各自長短都有嚴格要求,而且一雙襪子換洗不能超過若干次,否則,該人的雙腳就有可能找不到中產階級的感覺),此外,領帶、襯衣、褲子等等,包括其所使用的髮油,都有嚴格的規定,當然都要是名牌。這樣計算下來,一個中產階級要將自己打扮整齊,沒有個十幾二十萬元恐怕打不住。為了讓自己至少從外表上歸屬於中產階級,一些經濟實力不濟的中產只好在生活上苦自己,在自己的肚子上打主意。

如今,據說北京的上層中產都住在亞運村的水印長灘、棕櫚泉、CEO尊邸、紫玉山莊,或者機場路沿線的高檔別墅區,如萊蒙湖、名都園、華中園別墅、裕京花園別墅、麗京花園別墅、龍苑別墅等等,房價以美元計,每平米大多在1500美元以上,最高檔的是位於建國門內的貢院6號,每平方米4萬元,但買得起貢院6號的人,就不應是中產階級,而應是富豪階層了;次級中產或者說是中中產階級,都住在恆華國際公寓、萬泉新新家園、羅馬花園、歐陸經典、現代城之類的地方,或者諸如康城之類的TOWNHOUSE里,房價每平米大體在人民幣8000元以上,其中,朝陽區的CBD、亞運村,海淀區的中關村、西城區的金融街等等,是北京中產階級中中層較為集中的幾個地方,據說現在“STUDIO”又在開始向中中產階級招手——你沒有必要弄清它的意思,也弄不清楚它的意思,它就是一個符號,是中產階級中中層感興趣的,也是專為中中層中產階級打造,並為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掏大把的銀子準備的一個玩意兒。另外,有傳說馬甸橋旁邊的冠城園是職業中中產階級的集中之地與夢想之地。下中產則散布於京城各處,有連片居住的,如華威橋附近的美景東方、東景苑、京瀋高速路旁邊的萬科青青家園、南三環旁邊的珠江駿景及南三環旁邊的芳城園、芳星園等等,包括屬於經濟適用房居住小區的回龍觀、天通苑、長安新城、今日家園等也有部分下中產或中中產居住,除回龍觀、天通苑、長安新城等經濟適用房外,一般房價在每平米5000元以上,另外一些主要是下中產,則混跡於民間,單從居住上不易與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區別。

從用車上,上中產偏愛的是進口汽車或者國產汽車如奧迪A6、帕薩特B5,價格一般在30萬元以上,中中產則多選擇國產車中的廣本、別克、寶來、桑塔納2000等等,價格一般在16萬元以上至30萬元之間,其中,南方中產更偏愛上海大眾和廣州本田的系列車型。國產車中的老三樣桑、捷、富則是下中產和部分中中產不二的選擇,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也有選擇奧拓、夏利、吉利、羚羊等車型的。

一位記者先生這樣描述其眼中的新“中產”:“年齡在30歲左右,穿着講究,看各種銅版紙印刷的精美時尚雜誌,受過良好教育,有不錯的收入和體面的工作,自己駕車或出門就打車,經常出沒在高爾夫球場和保齡球館、洋快餐店等時尚場合,參加周末party,言談中不時夾雜着英語單詞。”殊不知,按《格調》一書的作者保羅·福塞爾的論述,在美國保齡球只是貧民階級才熱衷的遊戲,中產階級是決不會去染指的,以免讓人產生誤解。不過,也由此可見,中國中產階級正處在其形成過程中,尚缺乏其傳統根基,對中產文化一知半解,常常將國外只有下層貧民階層才熱衷的玩意兒當做新潮來熱烈追捧。

美國中產階級熱衷閱讀的是如《國家地理》、《房屋與園藝》和《紐約人》之類的雜誌,在中國,還沒有形成屬於中產階級本階級的標準讀物。在美國,只有社會下層才會熱衷於捧讀的《讀者文摘》,在中國,照樣受到一些富有小資情調,充滿繾綣氣息的中產階級的喜愛。在圖書中,國內上層中產階級目前熱衷閱讀的是《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或者科特勒、韋爾奇等人的傳記或自傳,都是泊來品;中中產熱衷閱讀的則是《窮爸爸、富爸爸》、《成功是如此簡單》之類的勵志書藉;能夠讓下中產纏綿悱惻,時常陷入掩卷沉思狀態的,則是《誰動了我的奶酪》或者《我能動誰的奶酪》。像這樣一些幼稚的,類似兒童讀物的東西,為什麼能夠博得中國下中產階級的喜愛,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

據說,在美國,中產階級已經形成了屬於本階級的一些飲食特點。他們習慣於每周上固定的餐館,大多數人習慣坐固定的座位,擁有相對固定的食譜,喜歡用固定裝飾的玻璃杯子,一些餐館的waiter或者waitress對於他們的常客瞭如指掌,不等招呼,就會替他們擺好他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包括桌椅、食物、飲料,甚至包括專供小孩子坐的圈椅。相比之下,中國的中產階級還缺乏這樣的“排場”。在北京,很難找到專為中產階級服務的餐廳。據說原來的三里屯酒吧一條街倒是北京中產階級扎堆的一處所在,但現在早已變得魚龍混雜,令一些中產階級分子望而卻步。現在,據說倒是在北京朝陽公園附近能夠找到三五處這樣的所在,可以讓中產階級分子們咂摸到一些只屬於他們這個階級或階層的感覺和滋味。

中國有句老話,當官做府,三輩子學會吃飯,五輩子學會穿衣,可見等級修煉之不易。中國中產階級要在氣質與做派上趕上他們的美國前輩,恐非一日兩日可以達成。中國中產階級任重而道遠。

中產階級是社會的穩定器?

為什麼美國能保持繁榮穩定?有一個說法,那是因為美國的中產多,占總人口的80%。

有人計算,若從現在開始,中國中產階級人數每年增加一個1%,那麼,到2020年左右,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就可以占總人口的38%。38%將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平衡點,達到這樣一個平衡點,中國社會就穩定了。這樣的說法或許有其道理,因為綜觀世界各國中產階級,大多有着這樣的特點,即安於現狀,對社會主流價值與現存秩序有着較強的認同感,換句話說,他們是現存社會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願這個讓他們得到好處的秩序遭到破壞,樂意於維持其秩序。學者們更樂意這樣解析,首先,中產階級的形成標誌着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的徹底解體,是推動社會結構由金字塔結構向菱形結構轉型的結構性因素。其次,中產階級是介於社會高層與底層之間的緩衝層,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政治因素。第三,中產階級最希望社會穩定,在社會中代表着溫和的、保守的意識形態,當其占據主導地位時,就成為社會穩定的思想保障。第四,與低收入階層不同,中產階級的收入穩定並呈現剛性特徵,邊際消費傾向明顯,能有效地促進國內需求的穩定增長,因而是社會穩定的基本經濟因素。

在學者們的解析過程中,古希臘先賢亞里士多德這句話經常被引用,以作為其觀點的反面印證:中產階級不發達是政治不穩定的根源,當中產階級弱小無力並且組織很差時,國家就會分裂為窮人和富人兩派,由於窮人和富人是天然的敵人,兩者之間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難妥協,這就會導致社會不穩定。

國內一些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在解析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器的時候,樂意引用美國及其他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作例子。我們不能說他們觀點錯誤。但是,以為中產階級在一個社會足夠強大了,社會就會天然趨於穩定,這樣的邏輯總讓人疑慮。不錯,美國的繁榮穩定固然得益於中產階級的強大,但與美國貧民階層同樣能夠得到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和醫療保障亦不無關係。我們看到的現象是,在美國,一個人即使窮一點,他至少不必擔心自己會被餓死、凍死。同時,美國之類國家擁有一套完備的制度,保證讓窮人也有機會表達他們的觀點,爭取和保護自己的利益。

反觀我們則不同。據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所進行的城鎮居民財產調查,占總數10%的最低收入家庭財產總額只占全部城鎮居民財產的1.4%,而占總數10%的最高收入的富裕家庭財產總額則占全部城鎮居民財產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財產總額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財產基尼係數達到0.51,遠超過分配不公的國際警戒線。更遑論城鄉居民可比收入差距達到6倍以上,這是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公開承認的。還有,“占城市人口比例55%的中低收入和低檔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不及農民。一些下崗人員的生活狀況甚至比農民還艱難。”

茅于軾大聲喊出,要“讓窮人(也)有機會變成中產階級”。我們認為這才是有良知的態度,是真正的實事求是。中產階級的強大以及橄欖型或菱形的社會結構並不會天然地導致社會的穩定,只有當窮人也有機會和希望的時候,社會才有可能保持穩定,才有可能長治久安。

憂心忡忡的中國中產階級

中國中產階級並不像人們所以為的那樣,整天生活在歌舞昇平之中。放眼望去,我們周圍充滿了憂心忡忡的中產階級,有時候他們甚至比社會貧民階層更顯得手足無措。“菩提本非樹,時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一些社會貧民階層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心態的原因;患“得”患“失”的心態,卻使一些中產階級,尤其是下層中產階級每天生活在焦急彷徨之中。這也是那本莫名其妙的小書《誰動了我的奶酪》,能夠在下層中產階級和部分中層中產階級分子中風行一時的原因。因為中產階級的特點就是大多數都是打工族,大多數都靠薪俸為生,所以,老闆的印象和老闆的心情就成了一些中產階級生死攸關的事情。幸福全然維繫於老闆的一念之間,香甜的奶酪隨時都有可能被別人端走。中產階級們不得不像書中那隻叫做“唧唧”的小老鼠一樣,成天把鞋子掛在自己的脖子上,以便在眼前的奶酪被老闆拿走的時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沖向下一堆奶酪。屬於全世界中產階級的那首“國際歌”是這樣的:

變化總是在發生

他們總是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

預見變化

隨時做好奶酪被拿走的準備

追蹤變化

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們什麼時候開始變質。

儘快適應變化

越早放棄舊的奶酪,

你就會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改變

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

享受變化!

嘗試去冒險,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

不斷地去享受變化

記住:他們仍會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

當中產階級分子們成天在念着“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時候,他們同時也成天在想着“我能動誰的奶酪”。這是一件多麼無聊的事情,同時又多麼無奈!下層中產一旦失去他們的工作,失去他們的薪資收入,一切的風花雪月頓時就會成為泡影,他們很快就會淪入貧民階層,成為新貧一族。“因為曾經擁有,才知道失去的可貴”。這種結局,比一直就待在貧民堆里要可怕百倍。不幸的是,從1999年以來的互聯網業,從2002年以來的證券行業,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這種由中產而瞬間新貧的案例。從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甚至包括部分社會上層人士,也在為買不起房子、子女教育費用太重、養老沒有着落、有病看不起之類的事情發愁,至於那些社會地位及經濟地位均遠不及他們的群體,不用說,難以言表的心事更多。

中產階級的焦慮,不但來自自身社會地位的不穩定,同時也來自其內部的“階級”鬥爭,2001年以來發生在證券市場的那場眾所周知的“海龜”派與“土鱉”派之間的爭吵與爭鬥,就是中產階級內訌的一個典型案例。中產階級也分層,也有上中層、中中層、中下層的區別,內部呈現着一種金字塔式的分布,上小下大。也有各自來歷和從事行業的不同,互相瞧不起,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拆台。尤其是在新中中產、新下中產間,隨着這幾年IT業和資本市場的火爆,充斥着太多的知識暴發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缺乏涵養的情況下,隨着腰包的突然脹鼓,一時竟不知所措,思維、行動都失去常態。近年來發生在中國新知識分子同一階級、同一階層,不同階級、不同階層間的矛盾鬥爭可謂波瀾起伏,人們已見怪不怪了。一些知識新中產人前風光,誰知道他們人後“把酒問青天”的苦楚。

另一方面,因為貧富分化的加劇,中國的中產階級還要忍受着來自社會階層下層人群經常性的斜睨眼光,承擔着許多本來與之無關的誤會與責任,這使他們的心靈飽受煎熬。一位先生這樣寫道:“他們往往與轎車、名表、名酒、化妝品、時裝、保齡球、高爾夫球、酒吧、精品屋、舞廳、美容院、白領雜誌為伴,甚至刻意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區別。百姓喝青島啤酒,他們就喝XO;百姓逛百貨店,他們就進精品屋;百姓聽卡帶,他們就聽CD……(他們)貌似高雅,實則庸俗,毫無激情,而且放棄與社會之間的任何對抗,熱衷於玩弄所謂‘時尚競賽’之類的新式遊戲。”你看,這就是一些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中產階級的形象。

如果一個人身處中產階級而不幸又良心未泯,那麼其所承受的心靈痛苦便會愈加不堪。一個青年中產階級分子給雜誌寫信傾述:“我玩得來的哥兒們都很優秀,薪水幾乎都在八千以上。三四個哥兒們聚會一次花掉上千元是稀鬆平常的事。一次聚會,點的菜多了,一盤蛋黃炒蟹沒人吃,我堅持要打包。哥兒們不能理解。但還是打了。第二天我跟他們說那盤菜拿出來吃呀。有個傢伙說忘記放在冰箱裡了,壞了,扔了。我竟然很激動,跟他們說去菜場撿菜的人,跟他們說在乎六塊錢的女工。他們不說話了。最後有個人說咱們掙的都是血汗錢,每個月都交一兩千的稅,也算是對得起國家了。但我心中的沉重感還是沒法消除。”錢本來是自己掙來的,是光明正大掙來的,是稅後所得,不虧不欠,不偷不搶,沒有對不起任何人,但在將這些辛苦所得花銷出去的時候,內心深處卻不得不承擔着一種莫名的負罪,這是一種怎樣的情境?!我們很難確切地說,是這個社會出了毛病,還是中產階級自身出了毛病。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這些新的階層正和原有的階層混居在一起。很可能就在一套公寓裡,父親正為國營工廠那一點菲薄的工資不敷日用而發愁,剛從外資企業下班歸來的小兒子卻春風得意,暗暗憧憬着將來攢錢買一輛轎車;從這人家的窗口望出去,民工們的簡易棚房更是和高牆圍住的豪華樓宇遙遙相對。”這是一位叫做王曉明的先生寫在《天涯》上的話,也是我們目睹的現實。在這樣一種語境下,想在中國安安靜靜地做一個中產階級,並非易事。

中國中產階級的出路

當美林公司預言說未來10年中國中產階級將增長至3.5億人時,立刻就有人提出:未來10年,誰能、哪個行業能、哪種職業能給中國提供3.5億個中產階級的崗位?這個問題一經提出,樂觀的預言家幾乎同時陷入了沉默。

青年經濟學家易憲容提出,中國中產階層的形成不在於民眾的知識教育水平、個人能力以及擁有財富的多少,而在於制度。好的制度可以使窮人變富,壞的制度下,即使是富人也會變窮。易先生舉兩例為證。

一個來自安徽霍邱縣馮井鎮。馮井鎮是一個窮鄉村,但從這個窮鄉村出來的1100多農民卻牢牢控制了北京中關村CPU市場6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資產積累多的農民已經達到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這些文化水平低、知識少、資金缺乏的農民,經營高科技產品肯定不是他們的優勢,但是他們走入一個好的環境、一個激勵競爭的市場中,這就讓他們的積極性與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一旦個人的潛能能夠充分地調動起來時,何事不可為呢?”

另一個例子來自河北省盧龍縣城關公社四街第四生產隊。這個隊有62戶農民,“由於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當時把集體的財產被分成2.4萬元現金和價值2.5萬元的機器設備,而姚青山等32戶農民分得這些機器設備。得到現金的30戶農民分錢後各自散去,而分得機器設備的農民在姚青山的帶領下辦起了永平紙箱廠。10年後,這個當初的小紙箱廠發展到了總資產達2000多萬元的企業集團,成了盧龍縣最大規模的企業。面對着企業的發展,盧龍縣政府開始向該企業伸手,試圖將該企業納入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由此企業與政府產生了嚴重的衝突。1992年6月,盧龍縣政府突然派出縣審計局進入該企業集團進行審計,並宣布停止該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遭到以姚青山為首的32戶農民強烈抵制。32戶農民極力主張,該企業是由他們合夥出資建成,政府沒有出一分錢,未經全體股東同意,任何人都無權決定處置企業的財產。這下可惱怒了政府,一方面縣檢察院以莫須有的罪名批准逮捕姚青山,另一方面縣法院作出該企業‘破產’的裁定,縣政府隨即組成多個部門參加‘破產清算小組’,將該企業的產成品、部分機器設備等廉價變賣。不下幾個月,這個曾經是當地經濟支柱的企業,很快就灰飛煙滅。姚青山打入牢房,其他農民的生活又回到其困苦的過去。”

易憲容認為,看一個制度是有利於中產階層的形成,還是滯礙中產階層的形成,要看這種制度安排是擴張民眾的生活權利的空間,還是抑制民眾生活權利的空間,甚至於剝奪民眾個人生活權利的空間。如果是前者,個人的稟賦僅是個人發展的一個方面,並不是個人發展的全部,重要的是這種機制能夠激勵民眾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激勵民眾努力而為。如果是後者,當個人的生活權利空間被剝奪、個人的財富被掠奪的時候,那麼這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一定會停滯不前,甚至於停止。如果連社會經濟發展都停止了,中產階層如何能夠形成?易先生認為,這將是中國中產階層社會形成的最大障礙與困難。

除了政府制度上予以保證外,加速增長中產階級和現有中產階級,加強其社會安全性的有效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增加個人經濟尤其是個人的財經修養,學習更多的經營投資和理財知識。從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首次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個人的知識修養水平與其收入是呈正比的,過去那種腦體倒掛,“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造導彈的不如賣雞蛋”的現象已經難以見到,現在,投資知識與個人修養已經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事業。

同時,從這份調查報告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會經營懂經營的城市居民其家庭財產狀況要遠遠好於不會經營不懂經營的家庭,其中,有經營性投資的城市家庭戶均經營資產總值達29.85萬元。兩者家庭財產結構的合理性與安全性亦不可同日而語。從報告中我們看到,非經營戶的家庭財產主要由金融資產、房產及耐用消費品現值三部分構成,其中房產為價值量最大的財產,占到了全部財產的59.8%,已接近六成。而經營戶的家庭財產除包括上面提到的三部分外,還增加了經營資產,且經營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比重最大,達到39.1%,接近四成;其次為金融資產,占33.9%;而房產價值僅排在第三位,且占家庭財產比重僅為二成(21.6%)。

加強個人財務安全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努力實現收入來源的多樣化。目前大多數中國中產階級,尤其是下層中產階級,幾乎都是靠薪資為生,薪俸成為他們惟一的收入來源,在財務結構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大多數中產階級的不安全感及心理焦慮,均肇因於此。事實上,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適合中產階級各階層,無論是上中產,中中產,還是下中產的投資理財方式、投資理財品種很多,並不像一些中產階級所感覺的,一提到投資理財,便手足無措。同時,你還可以尋求一些專業機構的幫助。養成經常閱讀一些針對性強的高水平專業刊物的習慣,也很重要。

中國中產階級的發展壯大,一方面仰賴於政府更加開明的管理和制度創新,一方面有賴於中國中產階級自身的努力。《科學投資》祝中國中產階級一路走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應付未來戰爭中國積極培養電腦“網絡戰
2002: 貓在一九七九年失蹤 (by X.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