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淺談周恩來與毛澤東(一)ZT |
送交者: johndoe 2003年10月13日17:46:21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動力:淺談周恩來與毛澤東 1周恩來與毛澤東之間的關係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 2毛澤東離不開周恩來的幫助嗎? 3周恩來的相忍為黨和保持革命晚節。 4周恩來得以倖存的原因。 5周恩來與林彪。 6賀龍事件 7揭開歷史的迷霧看“皖南事變” 8毛澤東與蘇聯 毛澤東與周恩來是中國近代兩個重要歷史人物,周是早期中共領袖和中共軍隊創始人。毛帶領全黨打下江山,是中共的開國皇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他們兩人都曾經是同志,戰友,對手和君臣。他們之間關係複雜,恩怨交織,幾十年糾纏不清,中共官方對此諱莫如深,竭力掩蓋。海內外的歷史學者和研究人員也是各執一詞,眾說紛紜。使歷史的真相撲朔迷離,晦暗不明。近期出版的《晚年周恩來》一書引起大家對這倆人的關注。我想談一些個人想法,與大家討論。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我的觀點。 (一)周恩來與毛澤東的關係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 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係複雜,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 第一個階段:(1928年-1936年)1925年周恩來從蘇聯歸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和廣東軍事部長,培養中共軍事幹部為武裝鬥爭作準備。他與陳延年楊殷都是共產國際為中共培養的軍事領袖,後來領導南昌起義,建立中共軍隊。1928年4月參加中央核心領導集團,成為政治局常委。從李立三,瞿秋白直到王明路線時期周恩來都是中共中央實際掌權者?。毛澤東是井崗山和江西根據地的開創者,是地方實力派,是土共。毛對中國社會和中國農民有深刻了解,對中國共產主義運動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所主張的東西與蘇聯革命路線相去甚遠。他農民背景,他游擊流寇似的作風決定了他不是一個蘇聯要求的“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共產國際 對毛這種人是排斥和不信任的。周恩來是蘇聯在中共黨內的“代表”,共產 國際的看法決定了他對毛的態度。毛桀敖不馴,他有他的法寶,不會對洋人唯命是從。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毛與中共中央里那些蘇聯的追隨者們是格格不入,要發生衝突的。早年朱德,陳毅也是仗上海中央的支持(還是周吧)把毛澤東趕出紅四軍。項英,任弼時,顧作霖,王稼祥也是受周指派到瑞金去鬥爭毛的。制止他濫殺“AB團”。周敗退江西後,更將毛撤了職,趕出紅軍長達三年。毛在周執掌中共大權的時代是飽受打擊,有志難伸。他痛恨那些洋大,更恨那些“國際派”。周與他結怨很深。這種受排擠狀態直到遵義會議才結束。毛利用長征途中軍隊及黨內的不滿,鼓動發難,要求中央檢討失敗的原因,改組領導集團,接納毛回來輔助周恩來領導紅軍。毛趁勢反客為主,取周而代之,進而將周恩來排擠出紅軍。 第二個階段:(1937年-1941年)由於得到蘇俄支持與信任,長期擔任中共領袖,加之在中共黨內有雄厚的力量。周恩來並不甘心於眼前的失敗。他等待時機,力圖東山再起。抗戰爆發後,王明帶着共產國際的新的指示回來延安。這是周等待已久的機會,也是信號。旋即與王明結合,周在中共中央的“十二月會議”上支持王明,擁護蘇聯的主張,也帶動一大批追隨者,改變黨內形勢。“國共合作,擁蔣抗日”成為中共新的方針。由此拉開“第二次王明路線”的序幕。這是毛奪權力後遇到的真正的挑戰,毛領教了王明與周恩來結合的威力。其實“王明路線”的實質還是周具體實施推動,王明傳達的蘇聯的方針戰略,是周恩來的力量借王明的旗號捲土重來與毛爭奪黨的領袖地位。這是周恩來的風格和策略,其它人在台前發號施令,呼風喚雨。他則隱身幕後,執掌大權,控制一切。李立三時期他是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瞿秋白時期,王明時期他是黨的領袖。可以想象,假如“第二次王明路線”取得成功,毛被斗到或被莫斯科撤職。王與周的聯合可能還會是這種形式:王明當總書記或主席,周當付主席,控制軍隊和黨。由於形勢變化,日本占領武漢,擁護蔣聯合抗戰無疾而終。長江局撤消,成立重慶南方局。莫斯科承認毛的領袖地位。“第二次王明路線”落幕。周和王明挑戰失敗。但周恩來仍然借莫斯科的支持,和項英的新四軍的支持,與毛周旋。 直到“皖南事變”時,毛澤東用“借刀殺人”之計解決項英。使周頓失依靠,終於繳械投降。為兩年後搞延安整風,徹底清算王明和周恩來鋪平道路。 試想如果有項英的軍隊在,以周在黨內的地位和影響力,毛是不會輕易地在延安對周大張撻伐的。 第三個階段:(1943年-1976年)中共的事業並非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而是又一場“農民造反”,要想顛覆中國,毛這樣的農民領袖是必不可少的。他比陳獨秀,王明,張國燾,周恩來都厲害。他老奸巨滑,深謀遠慮,無法無天,不擇手段。這些人是自愧不如。況且“形勢比人強”,在與毛爭奪黨的領導權的鬥爭中,周屢戰屢敗,陣地被一塊塊蠶食掉,蘇聯的表態支持毛使他驚醒。他知道大勢已去,他無力與毛爭雄。中共領袖的位置非毛末屬。他痛下決心,轉換角色來適應新的形勢。以副手的身份輔助毛奪取江山。他的選擇雖然無奈和屈辱,卻充滿智能與遠見卓識,威力十足。毛周的結合影響深遠,已為歷史所證明。從此以後,周就是毛澤東的參謀長,外交官,警衛員,謀士,僕從,宰相,戰友,同志,說客,幫凶。毛的需要就是他的工作。所有這些角色的背後他們倆的對手關係沒有真正改變。毛始終限制和約束周,一有機會就要打倒他。周則時刻警惕,小心周旋,立於不敗。倆人之間既合作又鬥爭直到最後。只有在國共內戰期間毛對周比較“友好”。解放以後毛又重新開始鬥爭。1953-1954年“高饒”是毛放高崗要打周批劉,被劉周聯合挫敗。1958年毛親自上陣批周“反冒進”要逼他辭職。周堅持下來得以倖存。1966年文革爆發,掃除“劉鄧彭羅”以後毛又要倒周,雙方在1967年激烈較量,毛以失敗告終,周成為黨內保守派的總代表。1971年“林彪事件”是毛再遭重創。1973-1976年毛再度奮起打周,可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櫓縞。1976年一命歸西,周的追隨者打倒文革派,否定文革。毛與周的鬥爭從二十年代末拉開序幕,一直持續到倆人死了已後。“四人幫”垮台和鄧小平復出也他們鬥爭的延續,是他們留下的政治遺產。司馬璐認為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鬥爭是貫穿中共歷史的一條主線。不談他們倆人的鬥爭,研究不好中共黨史和人物。下面是毛的幾段話,引自《晚年周恩來》和《汪東興回憶與林彪反黨集團的鬥爭》1966年3月份18日毛主席接見某國共黨代表團時說“十年內戰期間,三次趕出紅軍,十幾次意見不能通過在我們黨內長期整我。陳獨秀整我,瞿秋白整我,李立三整我,王明整我最慘。陳獨秀整我左,十年內戰又整我右傾機會主義,絲毫馬克思主義都沒有”(2)“周不是不反,是時機未到。全國人民覺悟不高,對周還缺乏認識,現在反周會天下大亂”(3)“他(周)現在是賣我的面子,他是不贊同我的思想的。文革他反對,他反得很精明。他在黨,政,軍中有基礎。百姓也尊重他,他和劉少奇,鄧小平基本上是同路人”(4)“為什麼要我參加總理的追悼會?我還有不參加的權力嘛!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誰送給總理的?我和這個馬克思主義的總理,就鬥爭過不少於十次,不要勉強,建議政治局其它同志都參加。”(5)言為心聲 。這些毛在不同場合,對親近或信任的人所說的話,是不加掩飾的,是真情的流露,是可信的。從中可以可看出毛對周的態度和倆人之間的真實的關係。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係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 (二)毛澤東離不開周恩來的幫助嗎? 許多人認為毛離不了周的幫助。毛開展文革,弄得天下大亂。周有扶危定傾之力,能收拾殘局。毛要依靠他維持國家穩定,靠激進派推動改革。不可否認周恩來有才華,有經驗,能領導革命也能領導建設。他是最好的人選,但不是唯一的人選。中共內部人才濟濟,長期革命和建設積累了大量經驗。應該說才能和經驗不是周所獨有。高崗,彭真,陳雲,陶鑄,鄧小平都可以代替他當總理。李富春和李先念也能當。華國鋒,王洪文和張春橋也能當總理。即便是王洪文華國鋒差一些,毛主席可以叫鄧或者陳雲出來輔佐他,給王當副總理,管工業管農業管鐵路,誰又會拒絕毛澤東吶?況且毛一手遮天,全黨都跟着他的指揮棒轉,誰又有多少個人意志哪?在毛眼裡周恩來所關注的不過是那些正點晚點,水庫糧站或者交際接待之類的事,無關革命宏旨。誰都幹得了,無甚希罕。如果說戰爭年代毛需要周,建國以後毛澤東多次想打倒周或者逼他下台,最後都沒有成功。所以我認為不是毛澤東離不開周恩來的輔佐。而是周拒絕下台,他千方百計地使毛不能把他推下去。他也千方百計地使自己變得對毛有價值。他位高權重,實力雄厚,在黨內鬥爭中毛澤東總是借用他的力量,或爭取他的配合。《晚年周恩來》書中談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以前和發動文革以前都向周交底爭取他的配合。毛澤東離不開周恩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沒有周,毛垮不了,中國垮不了。 (三)周恩來的相忍為黨和保護革命晚節 《晚年周恩來》書中一再講周卑躬屈膝,低聲下氣的伺侯毛澤東。是因為周深受封建傳統的影響,是克己奉君,是君為臣綱。這是曲解,作者是給周恩來塗脂抹粉,為他開脫。周沒那麼庸俗。 周出生於破落官僚家庭,受傳統文化孔孟之道的熏淘。但他更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是徹底地反傳統的戰士。為了他的理想和主義,所有的傳統,道德,人情和倫理都不過是一件外衣。他可以隨時披上這件外衣,也會毫不猶豫地棄之如鄙履。什麼克己奉君或大臣的本分對他這樣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是沒多少約束力的。他更不會為出生的“原罪”而懺悔。他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使其成為周恩來的原因。他也不會為曾經鬥爭過毛而後悔。如果要後悔,恐怕會後悔當初太調和,太折衷了。 周恩來的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是他的一種姿態。是與毛共處的姿態。是他在險惡政治環境中生存的方式。是表演,表演他對毛主席的忠誠與順從。 給毛看,也給全黨看。他象造勢,為爭取全黨中央的同情與認可。一是讓橫行霸道的毛澤東對他難以下手。二是當困難來到的時候黨內有人出來幫他。周恩來的忠君,隱忍和謙卑都只是表面姿態。他的內心並不妥協。他將這種“忠誠”強加給毛,毛自然不接受。毛澤東有他的原則,不會讓步。但的確給毛搞陰謀增加了難度。假如周真象《晚年周恩來》書中所講對毛忠心耿耿,步步緊跟。毛對他也不會如此憎恨和激忿,在他死後說出那樣的話來。這是《晚年周恩來》之類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的。 周時常說的一句話是相忍為黨,以此勉勵自己也勉勵別人。他的相忍為黨其實就是為他自己。黨就是他畢生為之奮鬥而且成就輝煌的共產主義事業,他個人與這個黨已經融為一體,密不可分。他才是這個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代表。毛澤東不過是個封建皇帝,只能代表他自己。周的名字是同中國共產黨聯在一起的。他要與這個黨同進退,任誰也不能將他們分開。這是他“忍”的前提,這是他的最高原則。為了這個原則,他可以忍,可以反,可以犧牲,可以出賣,可以落井下石,也可以翻雲覆雨。我是這樣理解周恩來的相忍為黨的。 許多人都要問為什麼毛始終不肯放過周。要在晚年三番五次地發動運動,對這個忠心耿耿,卑躬屈膝,身患絕症的總理沒完沒了地死纏濫打。我以為這不僅是因為有歷史恩怨,毛舊恨難忘,更有現實的利害衝突,周恩來與毛的治國理念不同。他內心不同意毛繼續革命的想法。他不會心甘情願的追隨毛去搞這種天翻地覆,大破大立的變革。他不是毛的追隨者和同路人。他卻占據高位,受眾人擁戴。他貌似謙恭,心懷叵測。他實際是想開倒車。這是毛絕不能容忍的。周恩來是他的敵人。與周妥協不僅是把舊賬一筆勾消,承認他的地位。更是承認周及其黨羽對未來中國的決定權。毛清楚他的繼續革命的大業將要付之東流。周的追隨者會清算他,翻文化大革命的案。對毛澤東來說,文革末年的形勢是生與死的決擇,是不進則退。他英雄一世,是無論如何也咽不這口氣的。這是為什麼毛不顧老邁年高,三番五次要奮起打周的原因。批林批孔,尊儒反法,批投降派,反擊右傾反案風,不讓周治病,最後把他整死掉。毛也拼盡全力,一命嗚呼。 周恩來活得艱難也窩囊,很多時候他都是身處逆境,忍氣吞聲,戰戰兢兢。他的隱忍包含極高的智能和手段,包含堅韌的生命力。他用一生來作這篇奮鬥與倖存的大文章。無疑這是一篇傳世之作。他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可惜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是為了他自己,為他的黨,沒有一點兒是為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 (四)林彪與周恩來 林彪是中共的軍事天才,是“當代韓信”。他披堅執銳,攻城掠地,為中共奪取政權立下汗馬功勞,冊封為元帥。和平年代林彪和他的軍隊是毛澤東王位下一塊基石;是他的近衛軍;是他在黨內鬥爭中取勝的法寶。大躍進破產以後毛被迫作了檢討,退到後邊,讓劉鄧周來收拾殘局。這些人苦幹三年,把國家從災難中救出來,從而贏得全黨和全國的擁護,威望升高。毛則大權旁落;號令不靈;成了精神領袖。這使毛極為痛苦也決不認命的。他要東山再起奪回權力。他要準備用武力。他召喚林彪。林彪可能並不喜歡“放衛星”“萬斤糧”之類的空想。但他也絕不會同意劉鄧一夥架空老毛的舉動。對林來說,毛的知遇之恩和他的天子門生的地位讓他沒有更多的選擇,只有調兵勤王。這乾坤一擲不單擊垮劉少奇,鄧小平和彭真,為毛奪回大權。也打開了繼續革命的大門,弄得天下大亂。更把林彪作為毛的幫凶放在中共統治集團的對立面上。這就是為什麼林彪死後三十多年後仍得不到中共統治集團原諒的原因。 “九大”確立了林彪接班人地位和形成新的權力格局。文革激進派和林彪軍人集團是毛澤東的文武雙壁。文革秀才們本身沒有實力,是全心全意擁護毛的繼續革命的主張,是毛的代言人,有毛的力量作後盾,他們是文革的推手,是最活躍的因素。林是毛的棋子,工具和衛兵。是震攝反對派,為文革保駕護航的力量。是對周的平衡。但他不是毛的思想的傳人。毛是矚意張春橋和江青的(9)。林彪恐怕只是過渡。為文革秀才鳴鑼抬轎的地位。林彪不是受人擺布的人。他與文革集團地矛盾自然日益尖銳,他與毛是接班人之爭 林彪一直是毛的個人財產,是他的軍事力量。誰也不能動林彪,誰也不能拉走他。毛曾經怒斥王明想拉攏林。周恩來是毛澤東始終約束和防範的對手。文革以來周的力量增加了,尤其是在軍隊的力量增加了。毛的設想是用林的接班人地位壓住周,也用林彪的軍事力量制約他。如果林彪與周恩來合流或靠攏,毛的安排就完全破局了。毛對軍隊的控制就很微弱了。一旦林或者周起來發難,毛主席沒有太多反抗的力量。他的權位甚至安全都沒有保障,有成孤家寡人的危險。這是他的噩夢。他絕不能讓它成為現實。對這種前景他是十分警惕和隨時防範的。這是真正觸動他神經的地方。等到廬山上千夫怒斥張春橋的時候,毛看出形勢危險:一是他的文革不得人心。在黨內有大批反對的人。除林彪的黨羽以外,汪東興,陳毅,陳永貴,韓先楚,楊得志,許世友都攻擊春橋(11)。二是林彪借“接班人之爭”向他挑戰。 他是借打張來向毛示以顏色。毛對那些想要離他而去或背叛他的人是決不姑息的。他下定決心,挺身而出,反擊林彪。而且不留餘地將林逼上絕路。他應該有更多的選擇來挽回僵局,林彪也不會跟他決裂。林彪也一直想同他緩和關係(12)。他所以要把事情做絕,首先是流氓皇帝的性格決定的。其次也可看出他當時的困境與恐懼。林彪在,周能與之周旋,爭取他。毛林終究是要分道揚飆的,對毛來說越晚越被動。周用心很深,五年後毛還要輸。 林彪一死,毛是自斷臂膀,政治上和力量上的損失都無可彌補。一敗塗地。林彪集團的軍事實力客觀上對周是壓力和威懾。沒有林彪的存在,周恩來在軍隊中占據了絕對優勢。他眼看着毛澤東一步步自毀長城,走上了絕路。由於毛失掉了他的近衛軍和殺手?,再也不能故計重施(象66年那樣)調兵進城來威脅他。他如釋重負,百感交集,怎麼能不哭那?他和林彪從而1925年黃埔軍校開始,是師生,是戰友,是同志,最後也是敵人(周恐怕對林下了毒手)。感覺是很複雜的:欠疚,痛恨,惋惜,哀傷恐怕都有。長期壓抑的情緒暴發出來,號啕大哭。他哭林彪,哭他為革命立下不世之功,最後橫死大漠;也哭賀龍;哭項英;哭乾女兒;哭那些在征途中倒下的戰友;哭這個千百萬人為之奮鬥,為之流血犧牲的黨;也哭他自己,千辛萬苦才走到了今天。他不會哭經濟或什?治國理念的不同。我們仍然不知道林彪事件的真相。他為何不去南方?他怎麼死的?希望有更多的知情者出來告訴我們。 (五)揭開歷史的幃幕看“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無論在國共兩黨關係上還是在中共內部都是一件大事。它是抗戰中國共兩黨爭奪與中共內部權力鬥爭相互撞和擠壓的結果。毛澤東藉此剷除項英,在黨內一統天下。蔣介石則消滅長江以南的新四軍主力和根據地,也為蘇北失利報了一箭之仇。長期以來,中共官方對“事變”真相多方掩蓋,諱莫如深,使人民對這一歷史不能客觀地了解。弄清“皖南事變”能幫助我們了解中共內部殘酷的鬥爭;也讓我們重新審視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關係。 項英是工人運動領袖,領導京漢鐵路大罷工。是早期聲名顯赫的中共領導人。從1925年以後歷任各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蘇區中央局書記,副書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28年中共六大期間斯大林單獨接見並勉他:“你是中國革命中真正工人階級出身的領導人,要不斷地在鬥爭中鍛煉,加強學習理論知識,使自己完全布爾什維克化”(13)。 紅軍長征以後項英留在中央蘇區領導了艱苦卓絕的東南三年游擊戰。為中共留了火種。為新四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黨內贏得了崇高威望。抗戰暴發後他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東南局書記,新四軍政委兼副軍長(14)。 項英長期跟隨周恩來,是中央領導集團的核心成員。他們有共同的信念,都是共產國際路線的忠實的執行者與悍衛者。在上海中央與毛的鬥爭中項英總是衝鋒在前,毫不妥協。他於1931年受周恩來指派前往瑞金,撤了毛的職並取而代之。他就是毛常常提到的那些“欽差大臣”。項英和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是周恩來對付毛澤東的兩手策略:鬥爭和懷柔,周是交替使用(15)。項英對毛的山大王式游擊主義是堅決鬥爭,十分警惕。毛在國際派的打壓之下大權旁落,有志難伸,岌岌可危。31年到35年是毛一生中最困難,最落魄的日子。這仇恨他銘記在心。項英和周恩來都為此付出了代價。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在周恩來斡旋爭取之下蔣同意將東南九省共產黨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東南各地的游擊隊只剩下三幾千殘兵敗將。蔣同意給它一個軍,幾乎兩三萬人的編制。顯示蔣對中共的誠意,也是周恩來千方百計爭取的結果。他親自作蔣的工作,爭取和說服他(16);他讓葉挺到松滬前線見陳誠爭取到陳的支持(17);也讓葉劍英和國防部談判;讓項英與第三戰區談判(18);恐怕還有劉斐的貢獻(他在國防部負責軍令編列)。最後得到完美的結果-成立新四軍。周目光高遠,才能非凡。他使這支隊伍借北伐鐵軍的英名浴火重生。這是他催生的嬰兒,是他的傑作。周從一開始就把這支軍隊牢牢地抓在手裡,以鞏固他在黨內的地位,與毛抗衡。此後新四軍不斷壯大,攻城掠地,立下汗馬功勞,成為中共軍隊內最大地山頭之一。作為它的創建人和催生者,周恩來受益非淺,使他在失掉黨的領導地位以後在東南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葉挺是北伐名將,跟隨周發動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轉戰潮汕。周信任他,由葉領軍蔣也放心,他是國共雙方都接受的人(國民黨不接受葉劍英,中共也不要國民黨作軍長),他是新四軍的代表。新四軍政委兼副軍長非項英莫屬,這是由他的威望,地位和能力決定的。軍隊要控制在項的手裡周才放心。這是他們的設計。 王明從蘇聯歸來,向中共中央傳達新的方針擁蔣抗日,保衛蘇聯。周恩來全力擁護,帶動一大批中共領導人支持新的“王明路線”(19)。中共黨內沒有真正的王明路線,所謂“王明路線”其實是由王明傳達,周具體實施,推行的莫斯科的方針和政策。王明本身在中共黨內沒有實力,他手握莫斯科的尚方寶劍,但依靠的是周恩來的力量。王明是周恩來的傀儡。十二月會議以後,周與王明結成同盟,以武漢“長江局”為依託,與毛展開新一輪權力爭奪。項英對周恩來和王明緊緊跟隨,他的東南局與新四軍是周的有生力量。華北的朱德和彭德懷也向“長江局”靠攏,受到他們的影響(20)。使毛在黨內落了下風,不得不忍氣吞聲,與之周旋。對毛來說這是舊恨未消,又添新仇。直到晚年他還耿耿於懷,意緒難平。動輒大罵“王明右傾投降路線”;“欽差大臣滿天飛”;“在我們黨內長期整我,陳獨秀整我,瞿秋白整我,李立三整我,王明整我最慘”。毛罵的是周和項英這些人。項英和新四軍成了毛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中共黨史專家司馬璐認為項英是周恩來的心腹,他只聽周的話。新四軍象是周的私人軍隊。武漢失陷標誌?王明與周恩來所高唱的“擁蔣抗日”和“保衛大武漢”破產了。國共兩黨結束了短暫的蜜月,又要各奔前程。長江局頓失依託,名存實亡。形勢的變化使中共中央要檢討失誤與調整政策。六屆六中全會以後,毛的主張重新占據上風。而毛顯然是棋高一?,目光長遠。在他的指揮下中共在整個華北,華中開劈根據地,擴充軍隊,建立政權,徵糧,收錢。使中共的實力飛速增長。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毛澤東才是那個能帶領中共走向勝利的人,他是中共的領袖。贏得全黨信服。1938年季米特洛夫的口信(21)是莫斯科對毛中共領袖地位的承認。是毛等待已久的加冕。毛鞏固權力,號令天下,也開始打擊反對派。他派出劉少奇坐陣中原局支持陳毅分兵新四軍,向蘇南及華中發展。用劉少奇節制陳毅,也擠壓,削弱項英。1940年夏以調解葉項矛盾為名派饒漱石,曾山為東南局副書記參加東南局的工作,監視項英,了解其內幕,為未來作準備,是毛澤東的“參沙子”。項及東南局仍受延安和南方局的雙重領導。周恩來盡其所能地保護項英的地位,在他困難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22)。1940年三,四月間當項英在毛中央批評下要奮而辭職的時候,周則強調項英是東南局負責人,新四軍有很大的成績。六月葉項分裂,葉再次出走,周也是盡力調解矛盾,安撫葉挺,以免後院起火。 他叫項英派袁國平親自到重慶接葉挺並囑咐他們(項英)要尊重軍長。同時也再次強調東南局項英為主。周恩來為保新四軍和項英用心良苦。他眼看國共衝突加劇,毛澤東步步緊逼,新四軍困守皖南,危機四伏。劉少奇陳毅在蘇北與國民黨反覆爭奪,四面出擊,大打出手。打泰安,打車橋,打黃橋,打李明楊,打韓德勤,再打韓德勤。擴充了實力,也挑起了內戰。黃橋戰役以後,蔣調集湯恩伯,李仙洲,顧祝同,冷新準備消滅華中共軍。國民黨白,何於40年10月9日發布“皓電”:限令長江以南新四軍開赴江北前線。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八路軍及新四軍開赴黃河以北抗擊日軍(23)。11月19日毛以“朱彭葉項”名義答覆“皓電”同意皖南新四軍開赴江北抗日。但需放寬期限。同時中央書記處在心11月25日電葉項:一,同意葉過江後,以葉挺為華中八路軍新四軍總指揮,陳毅為副總指揮。葉未過江前由陳代總指揮,劉少奇為政委。葉陳劉統一指揮隴海路以南所有八路軍新四軍。二,對外交涉以新四軍軍部名義。三,項英同志在皖南部隊移動事宜就緒後,經重慶來延安參加七大。並且40年11月中央內定撤消項英職務,東南局併入中原局,成立華中局。因顧忌項英反對暫未出台(24)。這一系列的變化將項英和新四軍逼入險境。他面前幾乎全是死棋:留在雲嶺是不行了,新四軍必須要過江,否則是違抗軍令。不單國軍要圍攻他,在黨內也是戴上對抗中央的帽子(胡立教的文章中說中央是同意項英用“拖”來對付 蔣),前景黯淡;走卻是置三軍於險地。率領全軍轉移,大隊人馬沒有根據地支持,沒有友軍掩護,長途穿越國民黨第三戰區,北渡長江,極易遭到攻擊。國民黨能放過他,日本人也不會;即使安全到江北,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未來新四軍將不會有他的位置。但這還不是一條死路,如項英率軍北上,蔣未必會攻打他,逃過日本的截殺不是不可能。 毛和劉少奇都是運籌幃幄的高手,他們不會讓項英脫網而逃的,他們要給項英布下一個不解的死局。1940年10月劉少奇擬定攻打曹甸的作戰計劃,要一鼓作氣“迅速殲滅韓德勤,統一蘇北於我手”(25)。這是一個大仗,集中華中八路軍新四軍的全部主力近十個團兵力(黃克城和陳毅的部隊)。(26)在中共官方記載中沒有這場戰鬥,軍史和將軍的回憶錄也鮮有提及。我從《新四軍征戰實錄》(蔡仁照,孫科佳)中了解到一點情況。書中說黃克城對作戰計劃有不同意見,擔心在政治上不利。並說陳粟給中央及劉,黃的電報中堅決反對,“立即消滅韓固然便利,恐先給蔣大舉反攻之口實,在政治上不利(27)。 我想陳粟擔心的是韓德勤黃橋新敗(1940年代10月1日),再打他,是師出無名。是挑起內戰,破壞抗日。是親痛仇快,是漢奸。政治上的被動尚可應付。在軍事上有更嚴重後果。這才陳毅,粟浴最害怕的。雲嶺處於第三戰區包圍之中,是“釜底游魚”。蘇北越勝利,皖南越危險。他們再打韓德勤,報復的鐵拳就要砸到皖南新四軍的頭上。但這正是“胡服計劃”和毛澤東的目的。劉將計劃報請延安,毛於12月初批准(時間不知)。對華中和延安緊鑼密鼓地策劃在曹甸一口吃掉韓德勤,項英他們是並不知情的,他們恐怕只知道蘇北要再打韓。從以下電文可以看出:11月份27日項問延安“中央大計如何?究竟有何舉動?”(28)。11月30日延安致電葉項“蘇北動作不礙大局,只在淮安,寶慶間開個口子,以便隔開“韓霍”(韓德勤,霍守義),打通蘇皖,“韓霍”會叫幾聲,你們敷衍一下就完了,從大局判斷,蔣顧是不會為難你們的,現在抓緊分批過河,12月底以前移完不算晚”(29)。在開戰前一天毛說這樣的話,顯然是誤導,麻痹項英。1940年12月日華中八路軍新四軍傾巢而出,猛攻曹甸。韓德勤損失慘重,國民黨怒不可扼,蔣介石下令反擊(12月9日),用武力解決項英。顧祝同調集九個師包圍雲嶺。再發“齊電”嚴令皖南新四軍於12月底以前過江。 毛澤東和蔣給皖南新四軍八千將士織成了一張天羅地網。項英是插翅難逃。項英在12月28日召開軍部會議,討論撤退路線。會上爭論激烈。項英決定新年以後開拔,也向延安發報,不知他是否告知詳情。是否告訴延安(項應完全明白毛和劉的用心)或走什?路線都不重要了,都挽救不了新四軍的命運。因為饒漱石以東南局副書記參與機密,隨軍行動。他會將所知的一切報告華中和延安(我猜饒身邊還有一組人,他們有秘密電台與華中聯絡或派人傳出消息)。延安或華中會將情報泄漏給國民黨(如果還有必要的話)。此外新四軍軍部里有一個軍統情報人員,叫沈之岳。台灣《傳記文學》都談到他的事。他上海復旦大學畢業,領命投奔延安,在抗大學習。羅瑞卿賞識其才華。後推薦給毛澤東,管過毛的收發。以後派新四軍軍部,當秘書,在皖南事變中他為國民黨立了大功。後來在台灣當調查局長。從上面看國民黨對項英的情報是及時而準確的。日本人也應該知道。1941年1月3日(皖南事變)爆發,除傅秋濤千餘人突圍而去,新四軍全軍覆滅。饒漱石脫險。葉挺被俘。項英,袁國平,周子昆死於亂軍之中。 皖南事變有太多未解之迷:項英為何中途脫離部隊?他是久經考驗的共產黨領導人。他的行動不符合常理。而且李一氓也同他在一起。可能是臨危動搖或者感覺到內部的威脅。而且他的死也是個迷。都說劉厚重見財起意,我懷疑他是受人指使。劉去過延安受訓,可能是領命而回。成為延安在新四軍里的“細胞”。項英有錯誤和戰略上的失策。但都不是新四軍覆亡的原因。新四軍是亡在毛澤東手裡,即使項英衝破上官雲相的包圍,也沖不過長江上日本人的截殺,毛還會“調來”日本人。皖南噩耗傳來,周恩來悲痛欲絕(30)。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的詩句。司馬璐講這是周恩來對毛的強烈抗議。毛的卑劣與險惡在“皖南事變”中暴露無遺。“皖南事變”在中共黨內有重要影響,毛藉此除掉項英這個勁敵。也使周失去賴以支持的軍隊,在與毛的較量中完全落了下風。皖南事變是延安整風的一個條件。延安整風是他倆關係的轉折點和分水嶺;是前十八年關係的終結,也是後三十三年關係的開端。從此周恩來對毛澤東俯首稱臣,直到最後。 多維新聞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