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孕期一直很順利,身體到了9個月才突然出緊急狀況,還好一周折騰下來,母子平安。從來沒住過院的人,一下子在美國醫院住到飽了。這兩天除了當寶寶的“來來飯館”,真正“敞開胸懷”讓小朋友大吃特吃,也少不了總結這些天的經驗教訓,準備在美國生孩子的姐妹可以參考參考。
首先啊,找對好醫生,比找好醫院更重要!美國的醫療體制是這樣的:你先選個家庭醫生,這名醫生可能也是孩子的小兒科醫生,或者你可以再另選一個兒科醫生。他們都單獨執業,但和大醫院有合作關係。當然你得確認他們會接受你的醫療保險,因為保險網絡以內的醫生可以有更高的折扣,有些醫療保險也不允許你用網絡外的醫生。
醫生的水平如何,如今在網上一查便知。如果你和家庭醫生合不來,應該趁早找個靠譜的。我的家庭醫生在孩子出生後每天都應該來醫院檢查孩子一次,頭幾天他不在,派了他的搭檔來,結果對比之下,優劣立顯:這位老醫生連醫院能提供啥服務都不清楚,實在沒幫上啥忙。
我的婦產科醫生也是家庭醫生推薦的,在離家很近的一所醫院辦公,這醫院論名氣和設備,都比不上芝加哥市中心的幾家大醫院如西北大學醫院等,而且正處在貧民區和富人區交界,收治的大多數是一般老百姓,不過後來證明這選擇不錯,如果要每次都開車一個小時去市中心看病,那還不把大家給折騰壞了啊。
我的婦產科醫生正好是位香港人,他態度友善,從醫幾十年,接生上千人,十分敬業,着實是老一輩港人的典範。他笑稱我打破了好幾項他的記錄:催產時間最長,生產過程最長,產後又大出血,而我一直堅持要順產,不剖腹,他足足守了我幾天沒回家。他的鼓勵和寬容,才是這次不順利的生產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這做婦產科醫生就跟做急診室醫生一樣,24小時待命,因為寶寶可是不分晝夜的降臨,不會預約的哦,真是十分辛苦。
這裡的婦產科醫生還有個規矩,如果你是新病人,懷孕不到10周,他們都不會接診。可能因為12周內的胎兒容易流產吧。28周前,產檢是每四周檢查一次,之後是每兩周檢查一次,到36周后就是每周檢查一次。10到12周照第一次B超,檢查胎兒是否着床。所謂的大B超,就是檢查最完全的B超,在20周前後做。如果父母希望知道性別,大B超時打聲招呼就行了。(我喜歡未雨綢繆,所以早早就知道了性別。)如果沒有異常情況,醫生一般都不會再讓你照B超了。
有些美國人還喜歡用midwife(助產士),她們除了不能做手術和處理不尋常的醫療情況,其他方面和婦產科醫師差不多,也能開藥和處理順產。
(To be continued...)
(青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