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於六十年代的中國,我的生活可以認為是簡樸,或者說貧窮。用當下時髦的語言來概括,我在青少年時代實際上過的是一種“低碳”生活。同現在的消費狀況相比,我那時過得日子真是“Environmentally Friendly”呀!
為什麼小孩遍街跑?
我們現在在大街上看不到小孩獨自行走。因為按加拿大的法律,未滿12歲的小孩是不能單獨相處的,必須要有大於該年齡的人來陪伴。在我的記憶里,我的女兒在12歲以前,不敢說100%,但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有人看護的。
這種情形在我小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從五,六歲開始,小孩就開始滿街跑了。雖然那時已經有了國營的幼兒園,但能去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即使是上了幼兒園的和上了學的孩子們,放學後也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大多數小孩就是在大街上傻玩兒:用彈弓打鳥,玩玻璃球,疊三角,抽皮猴,打枴,欻大把,藏貓貓,玩撲克,玩軍棋,玩跳棋,跳皮筋,仍包兒。一玩就玩得天昏地暗,忘了回家。一到中午或晚上,就聽見很多老娘們兒在大街上喊:“二愣子,小老三兒,回家,吃飯啦!” 機關的辦公區那時還沒有圍牆,小孩兒經常一群一群的在辦公室周圍亂跑亂竄。記得機關里有個警衛,長的武大三粗,外號叫“麵包”。他是我們的剋星。大家正在玩時,只聽有人大喊一聲:“麵包”來了!小孩們立即撒丫子逃跑。 腿腳慢半拍的,要是被他抓住,總要挨頓拳腳。“麵包”下手賊狠。
再大點時,過了七,八歲,就開始幫家裡幹活兒了:看孩子,撿煤渣,拾柴禾,洗衣服,摸魚。上小學時,我的同桌李同學經常逃學。他也不說到底幹什麼去了。後來有一天我發現他在街上擺攤賣螃蟹。他才跟我說,這都是他踩的螃蟹。踩螃蟹,就是在人在河裡不停的走。當腳踩到螃蟹時,就一個猛子紮下去,把螃蟹抓上來。李同學給我看了他手上和腳上被螃蟹扎得一道道口子。我還有一個鄰居,外號叫“二門頭”,是個摸魚的高手。小孩摸魚時,嘴裡叼一個布袋子。雙手就在河溝里亂摸。魚一般是躲在草叢裡,小坑裡或石頭下面。“二門頭”的天才體現在對魚所隱藏的位置判斷的非常準確。在別的小孩都一無所獲時,“二門頭”經常能抓到挺大的“鯽瓜子(鯽魚)”。我的夥伴“紅軍兒”從小就以膽大著稱。他在還沒有學會游泳時,就敢於從大橋上頭朝下往水裡跳,憋足一口氣,在水下走十幾米遠來到岸邊。
這种放羊式的養育孩子的方式對我們現在城市或海外的家庭來說,真是難以想象。雖然有時會聽到淹死小孩,小孩埋在地窖下,或小孩玩自治火槍弄傷眼睛等消息,但這些事故畢竟很少。不然的話,這種養活孩子的方式也不會存在。
另外,那時很少聽到丟失小孩的事情。這可能跟那時汽車太少有關。要是沒有汽車,拐帶小孩而不被人發現就不是那麼容易。在現代化社會,很多犯罪都是把汽車作為工具的。在一個汽車滿街跑的地方,小孩當然不回到處亂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