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生吐槽:為啥我沒有中國媽? |
送交者: 金歌 2013年04月16日00:29:30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2009年,我曾在新浪博客發表了“在美國高中中國媽媽為何成了貶義詞”一文,結果引起網民和媒體的熱烈討論,有的網站開闢了“不要妖魔化中國媽媽”的專題。而如今風水輪流轉,“中國媽媽”現在成了可以進入美國名牌大學敲門磚的代名詞。本月初,一位美國高中女生韋斯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大嘆她無法進入耶魯等名校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一個“中國媽媽”,她甚至表示,早知今日,當初為何不找個“中國媽媽”,讓她收養自己做個“小龍女”。 美國高中生韋斯(右)在接受電視台專訪中大嘆,進不了名校,原因之一是沒有個“中國媽媽”。 今年高中畢業的韋斯高中學業成績應當說很優秀,平均成績為4.5分,美國大學入學試 SAT分數達2120分,曾在參議院當實習生。但在申請大學時卻被普林斯頓、耶魯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拒之門外。落榜後,韋斯寫了一篇《給不錄取我的大學的信》的文章,提出兩點看法,一是現行美國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的錄取學生標準與教育目標相背離,二是“中國媽媽”嚴格的子女教育方式讓她們的孩子受益匪淺,這也使“虎子”、“龍女”們在進入美國名牌大學上更具有競爭力。當然,韋斯不是被所有美國大學拒絕,她也被賓州州立大學、印第安納、密西根和威斯康辛等大學錄取,只不過威斯心中夢想的大學是美國最一流的名校。 在文章中,韋斯認為美國名校錄取學生的標準和方式與教育所倡導的目標開始背道而馳。韋斯說,數以百萬計像她一樣的學生,都在檢討自己為何不能進入夢想的大學。原因很簡單,你必須學會包裝自己然後忽悠別人。她以自己的感悟列舉了入讀常青藤大學所需的基本“條件”:在中學參與九項課外活動、當六個組織領袖、擅長三種運動。SAT分數要極高。參加一項慈善活動,善用別人的不幸來裝飾自己。多參加興趣班,如學鋼琴、空手道或游泳。去非洲抱起幾個可憐的孩子,拍幾張照片,然後寫文章說這些經歷如何改寫你一生。實習時取一個冠冕堂皇的職位放在履歷中,即使你只是一個端咖啡的服務生,也要寫上“咖啡物流服務女主席”這樣的名頭。韋斯在接受國家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她不反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那是好事。但大學在錄取中需要採取更周全的方式,在今天的時代,我們被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來評審,而不是用我們能控制的事物。 “中國媽媽”和“虎媽”嚴格教育子女的“秘訣”顯然對美國的中學生產生了影響,在東方式家庭教育理念中,父母決定孩子的行為準則,如果學習成績不好,不准看電視和玩電子遊戲是最基本的處罰。為了多才多藝,孩子一定要學好小提琴和鋼琴,即使孩子不喜歡也必須按照大人的懿旨做。學校課業成績科科必須是全班第一,如果是第二名,那就是二。這種嚴格的“唯有讀書高”有它的弊端,但卻能在進入大學的競爭中立竿見影取得成效。韋斯在文章中談到,要想進入名校,有一個“中國媽媽”絕對有幫助,如果你是白人的話最好有兩個媽媽,其中一個是“中國媽媽”。韋斯說,她的父母沒有強迫她學鋼琴、小提琴、空手道、游泳,他們只是希望我按自己的意願來選擇生活。但很不幸的是,美國普通教育“要做自己”的理念卻在現實中不敵“中國媽媽”“老母雞”式的高壓教育手段。如果是單純為了進名牌大學,我寧肯讓“中國媽媽”收養我,做一個讓媽媽自豪的“小龍女”。 不可否認,“中國媽媽”和“虎媽”的出現讓“美國媽媽”開始反思美國式教育的弱點,更多的美國人也開始關注嚴厲的東方家庭教育方式。但“中國媽媽”對待孩子教育的攀比性、中國式教育培養出的孩子缺少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不僅依然存在,有時甚至是被當作成功教育的要素被推崇。“中國媽媽”和“美國媽媽”在子女教育上確實呈現出其文化特色的教育方式,至於哪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發展有利,或者說更能適合社會的教育體制,近幾年也成為中美社會引起熱議的一個話題。“中國媽媽”和“虎媽”名詞和概念的出現,某種意義上講揭示了東方式教育的目標與追求。 從“中國媽媽”到“虎媽”、“狼爸”,雖然一些中國家長嚴格管理式的教育模式促成了子女可以進入名校,但此未必能折射出公民教育中成功的教育理念,它更多的反映出家長在子女教育上的功利性,能進入名校就是成功,可謂“一俊遮百丑”。 可以看得出來人們列舉出的成功教育案例最終無不歸於一個非常功利但又非常現實的指標:孩子能否進入名牌大學。進入中國的名牌大學如果說還不夠硬的話,現在的標準則是進入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才算是教育成功,當家長那才能揚眉吐氣。很多高中和家長的想法非常現實,能讓孩子進入名校,教育就是成功百分百,至於孩子要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則是第二位的問題。人們常感嘆中國為何出不了喬布斯、比爾-蓋茨,比爾-蓋茨大學輟學,按照教育的眼光他是個不知好歹的人。據說有中國人要投資多少多少個億,目標是“造”出100個喬布斯出來。喬布斯是“造”出來的嗎?國人可以“山寨”無數的物品,但絕對無法“山寨”出喬布斯的靈魂和創意。歸結到教育,喬布斯的成功是靠名牌大學書本灌出來的嗎?喬布斯自己給出的答案是NO。 不論是中國的孩子還是美國的孩子,與父母之間都會存在“自我獨立”還是有父母規劃人生的矛盾衝突。在“拼爹”的時代,中國家庭和社會教育更加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培養,而一個“好爸爸”的存在讓一些人不必依賴自己的努力就可以青雲直上、占有更多的社會財富,成為人上人。對於一些人而言,教育已不再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階梯,而是一塊“遮羞布”或是金字招牌。即使成功的人也會來上個假學歷,就像大名鼎鼎的X某人。有錢的人把孩子送到美國,鍍個金,享受一下資本主義的腐朽與墮落。沒幾個富人真的期待這些“富二代”能學點本事,只要不出事就燒高香了,前一段博主寫的文章“富二代”美國犯事 “中國媽媽”200萬美元撈人、美國人如何看中國“富二代”說的就是這個理。最近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竟然強暴自己的女同胞,最後被判刑17年。(中國留學生“性飢餓” 最終吃美國牢飯)這個案例也為千千萬萬一心一意想讓後代接受最好教育的中國父母敲響了警鐘:在子女教育上,能進入名校可謂可喜可賀,但它不應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才是父母培養孩子的核心目的。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好的教育也會一江春水向東流。 (喬磊)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