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美國專欄作家寫了一本書,叫“扔掉50件東西“,在物質泛濫的美國大受歡迎。作家的丈夫曾經驕傲地讓人參觀他的抽屜,裡面空空的,只有很少的幾樣東西,整潔乾淨unclutter的家,在美國只有經常性的扔掉不再需要的東西才能實現。
這對於我們曾經在第三世界生活過的移民真是一種shock。在我們的觀念里,已經習慣了物盡其用,扔東西總給我們帶來良心不安的感覺。我們習慣了衣服不穿壞了不扔,東西如果還能用,即使東西的使命已經結束我們還是要留着。而美國又是這樣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每周垃圾郵件的整理就是一個小工程。為了家裡不成為亂遭遭的所在,扔掉不不再有用的東西真的十分必要。
我認識到我的家只有有限的儲存空間以後,就開始每周花一個小時收拾包括垃圾郵件在內的雜物。一般收出的廢舊紙張就扔在可循環的容器里扔掉了。有些有sentimental value的東西,拍照以後也扔掉了。唯一有一次沒扔成功,是因為我扔了一盒過期的老玉米,扔了之後被退回來,上面還貼了一個小黃條,寫着“Don't waste food." 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按照專欄作家的說法,我即使扔掉一大堆爛紙,也沒有做到扔掉50件東西,因為紙製品,不管是報紙、雜誌還是廢紙,只能算一樣東西。有一個數據,說是美國有世界大約4%的兒童,卻買走了約40%的玩具。看來美國人對物質的消費能力真的是非常兇猛。我出去購物的時候,都需要提醒自己,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其實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一定需要那些東西。現在我要更多地節制自己,把需要整理的東西也減少。因為我希望擁有一個clutter free的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