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吉拉
“土豪”似乎也成為外部世界對不少中國人的一種印象——“錢多人傻”丶出手闊綽丶高聲談笑丶沒有禮貌……甚至隨地吐痰
有一個在美國某大學教中國研究的朋友告訴我,最近他和他的美國學生準備專門在課上研究“土豪”(他們直接譯成“tuhao”)這個新興熱詞。
朋友問我,怎麼跟美國學生解釋這個詞在中國網絡突然間爆紅這個奇怪的現象呢?
我告訴他,我其實也挺奇怪的。照理說,這是如今至少60歲的中國老一輩人才熟悉的“建國”一代詞彙——打土豪丶分田地,曾經風光無限的地主老財被新幹部們押着交出產業向人民低頭,這樣的畫面恐怕連中國新新人類的父母也只是在電影裡看過。差着快兩輩人呢,他們怎麼突然就想起來這個詞了呢?
再後來,一查,發現原來“土豪”在網絡遊戲界早就是個熟詞了。肯大手筆花錢買網絡遊戲的“有鈔票無腦”的玩家,就被其他網友稱為“土豪”。去年似乎還曾流行過一個以土豪為名的網絡活動,把這個詞炒得更加熱乎。當然,它一夜爆紅丶進入公眾詞彙表,還是在蘋果新一代金色手機和某金色新聞機構新樓被戲稱為“土豪金”之後。
我問朋友,如果意譯的話,“土豪”怎麼翻?朋友想了想說,直譯的話差不多是Country
Baron(來自鄉村的豪客)。其實這個詞西方人也並不陌生,暴發戶與富豪世家相輕的故事可謂遍布文學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從本質上說不也是當年闖紐約的一個“土豪”嗎。在英國,更是一直有old
money(世家)和new money(新富)之分,新富無論如何努力,只要沒有貴族血統,總會被看不起。
只不過,在如今的中國,“土豪”更多對應的是所謂“屌絲”。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物質財富的巨大增長後,有小部分人成了“土豪”,一擲千金,但更有很多困於蝸居的“屌絲”丶蟻族。
說到這裡,朋友說,這些比較應該足以向美國學生說清楚這個詞了——“土豪”的變化與流行,幾乎是一部當代中國社會階層變遷史。
當然,我私心裡還有些不太願意朋友與美國學生討論的,是“土豪”似乎也成為外部世界對不少中國人的一種印象——“錢多人傻”丶出手闊綽丶高聲談笑丶沒有禮貌……甚至隨地吐痰。
一個美國作家朋友曾經這樣描寫中國“土豪”:“(大多數)真正有錢的中國人看上去仍然像是鄉鎮企業家或土財主,與未發家時相差無幾……他們會帶着吵鬧的孩子去昂貴的餐廳和只有成人才能進入的場所;他們去聽歌劇和音樂會時會遲到;還有,他們喝紅酒的時候會摻入冰塊和水。”
從這個意義上說,“土豪”是中國人的一種集體自嘲——但願,再過一些年,我們可以回頭再嘲笑說,當年原來我們是那個樣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