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立法(外五篇)
康德指出,人是双重立法者,在认识领域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为自身立法。人为自身立法,可以表述为:“要只按照你同时也能够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而行动”,它也被称为道德律的“绝对命令”,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可称为道德中心主义。
康德思想与儒家文化相通。仁本主义就是儒家特色的道德中心主义,仁义礼智信五常道则可以说是儒家为人类所立之法。其中仁义可称为法的精神,礼可称为法的形式。仁与礼是体用关系,即本体和作用、本质和现象、实质和形式的关系。礼,包括道德规范、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是礼乐刑政和礼仪礼节一切文物典章制度的总称。礼制是王道政治的制度模式。
另外,康德说人为自然立法,强调人类对于自然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可称为人类中心主义,亦与儒家一脉相通。儒家在人与鬼神、人与自然和万物的关系中,也以人为本。2020-5-26
两极主义没有资格主张多极化
只有在仁本主义或人本主义主导下,多极化才是真正的、可能的和可欲的。两极主义没有资格主张世界多极化,不配也不应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盖世界多极化意味着自由和开放,而两极主义恰恰是自由开放的大敌。
对于两极主义来说,诈力是两大迷信和基本路径依赖。诈得了就诈,坑蒙拐骗,政不厌诈;诈不住就力,或权力或暴力。两极势力扩张到哪里,就会把诈力带到哪里,让哪里丧失自由开放;两极思想影响到哪里,就会把污染和腐败扩散到哪里。2020-5-26
理义之争和门户之争
或说:“汉时有今古文之争,宋时有朱陆之争,今时又有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之争。在此期间,多夹杂意气与门户之见,未必就核心问题讨论。”
吾以为,儒家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是否门户、意气之争,是否夹杂意气与门户之见,不可一概而论。今古文之争,政治与心性之争,或许夹杂意气与门户之见,朱陆之争则无此夹杂。在写《宋儒和理学》之前,我阅读了朱陆双方的通信,深信他们是为真理而争,争的是理义之是非,特别是朱熹,绝无意气的夹杂与门户的考虑。2020-5-26
义理之争和意气之争
义理之争,争论的宗旨是阐明真理真相,弘扬中道正义。意气之争,指情绪化的思想争论。意气,特指不正意欲不良习气。在广义上,凡着眼于输赢、着眼于门户、着眼于个人名利的争论,无论倡导什么观点打着什么名义,无非意气之争。
判断一个人是否意气,可从两方面着眼:一观其言是否真正,包括其言论是否真诚,思想是否正确;二察其行是否中正,包括品行作为是否正义,政治立场是否正确。政治立场错误,无论表现得怎样心平气和,也是意气之争。盖错误的政治立场本身,就意味着真理良知的迷惑蒙昧和意欲习气的不正不良。例如,古今中西所有极权主义,都是恶意恶欲邪知邪见的集大成。2020-5-26
道德和规则
道德和规则是相辅相成的体用关系。规则,包括制度、法律、纪律、道德规范。遵守正当、正义的规则,遵制遵纪、守法守信,包括西人的契约精神,都属于道德的范畴。
有违道德的规则是恶规则,不讲规则的道德是伪道德。至于把道德与规则对立起来,说什么“只讲规则的西方人至今还是禽兽”云,真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了,不讲规则、言而无信的人才是禽兽不如。
《学记》有大信不约之说,意谓诚信到极致,一言九鼎,不需要契约的形式约束,绝非不需要遵守承诺和约定。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里的“言不必信”是指不义的、即不合情理的话不必死守,这是特殊情况之下的权道,并非鼓励不守信约。
信居五常道之末,也是五常道中最基础的一道,是为人为政最基本的要求。不能守信,就不要谈礼智更不要提仁义了。为人无信,不配为人;为政无信,内而失信于国民,外而失信于天下,就不配为政,丧失了政治资格。2020-5-27
所谓仁政
仁政需要正知正见和良制良法的双重保障。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框架内没有仁政。它们中的修正主义派、右派、改良派和开明派,相对于原教旨主义、左派、保守派和顽固派,各种方针政策措施会温和一些,但只要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没有根本性改革,就无改于暴政的本质。
论思想品质,仁本主义最为中正;论政治品质、制度品质和法律品质,仁本主义的宪政和礼制义刑,应该高于人本主义的宪政、民主和法治。有个流行已久的观点:宪政就是现代仁政。不知出自何人,我很认同。不过,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仁政应该是儒家宪政,即王道宪政,仁本主义宪政。20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