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王菲的戏梦人生
聋马,07/2002
(无意为王菲作传,尽有揣测的成份。)
最扑朔迷离的一个问题是,王菲究竟有多复杂,或者,有多会演戏作秀?
先说几句题外话。中国大都市文化之魅力致命,从小在“酱缸”里浸染的,
酸甜苦辣皆冽冽入骨。比如虚荣心(面子)就是都市文化的一个要素,表现
惊人地相似:看不起外地人,和对方言土语的固执性骄傲。都市平民之性格
行为甚而至于形成定式--北京男人的海侃胡聊,女人的旗人姑奶奶遗泽;
上海男人的反攻厨房,女人的挑肥拣瘦;广州男人的赚钱骗钱,女人的专职
太太。虽有南来北往,总是本性难移,北人粗直的多,南人细致的多。
北京女孩秉承旗人传统,性格偏刚直率性一路,线条粗一点,倒也别有风味。
(参见楼下的北京胡同恋人帖)如果上面有一老哥罩着,就糟得不能再糟。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里的虎妞,极是典型--“内掌柜的”情结,“大姐”
情结,和经历见识不相称的坚持和决断,逆反心理。。。后二者往往是个人
悲喜剧的动因。
翻了几篇回忆早年王菲的文章,找不出不落窠臼的理由。附带说一句,王菲
的外形,刚有余而柔不足,是北人像。赴港后虽然沉默寡言,入乡随俗,其
行为举止的北京“烙印”清晰在目。据说当年王菲因“大陆味”太浓而改名
换型,父亲的同事甚至对她说,不要走路太“大陆”,王菲则反问,“那,
香港人怎么走路?”不知道利智当年有没有同样的问题?香港极南,港人大
概分不清“上海味”和“北京味”的。
虎妞和陈白露(上海人请原谅找不出更恰当的例子,本人对美女名花,不论
出身一例欣赏),好比薛宝钗跟林黛玉,本来是罗卜青菜,难分高下。总是
物以稀为贵,王菲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分和勤奋,异种亚文化的神秘魅力
还是颇有贡献。不过就个人生活来说,神秘跟隔阂是同义词。
虎妞王菲们既然沐浴着胡同里的阳光长大,她们的幸福生活自然还在胡同里
漂着。嫁一个比较实在多少有几分本事偶尔喝酒经常神聊的老公,作内掌柜
的相夫教子,有一群狐朋狗友热闹街坊。。。然而天生我材,女不择父,菲
迷们空有祝福事业生活两头美满,其实是几乎不可能的。当年留在北京,就
没有今天的王菲;当年赴港发展,也许就注定了个人生活的不幸。
将成年未成年的时候背井离乡,是最尴尬的事情。好奇好胜的选择,十九是
努力融入主流;很少有人会面对实际:就是已经错过了融入的黄金年龄。被
问及现在是否会担心流露出“大陆味”,天后当然可以坦然:我不会刻意掩
饰动作举止。回首来时路,美丽嗓门坚持性格全然是母亲翻版的王菲说,这
一路崎岖,全是“命运注定”。嗯,命运注定。
看以下王菲的自述:
(第一部分,北京女孩独白)
我挺懒,跑步只坚持了两天;我抽烟,危害健康的表现;我直来直去,得罪
人成了家常便饭;爱发脾气,不懂得控制情绪;我缺乏耐性,尤其对不感兴
趣的事情;我自信也自卑,矛盾得要命;面对歌迷,总觉得尴尬;我不太积
极,老想要放假;我不太听话,父母也拿我没办法。
(第二部分,真实呐喊)
我不是偶像,别崇拜我。
(第三部分,商业套话)
感谢所有喜欢听我唱歌的人;感谢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所有一起工作,相
处过的人。感谢爱我的人。但愿有一天能做到心中的完美,让你们为我骄傲。
两任丈夫/男友,映射出王菲“宛在水中央”,两边不着岸的定位尴尬。不
能忘情于北京,北京丈夫却不能接受她异化了的生活处世方式;回到主流,
香港男友又不能理解她根深蒂固的文化归属。两任“男人”都不是有责任懂
呵护型,都是旧爱未断,即续新欢,这不是“粗线条”的北京女孩所能把握
(handle)的。一错再错把悲剧进行到底,隐隐然有不可救药的意思了。想
很多北京人对菲人菲事的评价会是:
(王菲是个傻大姐,她找的净是软饭先生。)真是不吐不快!
王菲的女子心态,实属无奈。好比《霸王别姬》之程蝶衣,已在戏里,何时
出戏?由无忧无虑的北京女孩而至“多愁善感”的百变天后,几分商业包装,
几分真实演绎,恐怕没有人说得清。王菲自言其苦,大约有几分跟小留学生
一样的早熟的苍凉?造化弄人,天生异类的王菲完成不可能的使命(Mission
Impossible),回归到传统的不遇才女模式,正合新兴小资的胃口,也算是
天道循环不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香港的影视歌业,对大陆乃至东亚大有居高临
下之感,如今玉山虽在,大局已颓。受语言文化限制,大中华文化圈之娱乐
重心自港北移,已呈不可倒易之势。空前绝后的王菲滞留香港,前景并不光
明,饱吸业界营养的的天后,何不重游故地,再整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