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老王:“乐极生悲”话节日
送交者: ZTZTZTZT 2002年01月02日15:56:38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那天闲读,看到一文说,节日季节家庭里夫妻间祸起萧墙的情况比平日
大增.初读颇为惊讶,细想不难理解.文章也提到许多缘由,如经济支出,
社会关系,节日负担等都有潜在的摩擦的可能和消极的作用.其实,我觉得
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因,就是心理张力过强后的自稳态调整作用,容易使人有
一种亢奋后的低潮.勉强一些,可以说也是一种的'乐极生悲'吧.

  说起心理上的乐极生悲,很容易联想到那个著名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其
实,范生的例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乐极生悲.因为,这里的所谓'悲'是
外人的观照和判断,并非一定是范进的感受,'子非范,焉知范之悲喜乎?'
不信你去精神病院访问一下,就会知道谁更'快乐',是你还是那些病人:)

  就是说,这里的乐极生悲之乐之悲,均指个人心情的主观感受,而非外
在的价值判断.因此,那些祸福所依,分久必合之类的天地人世大规律,也
不在此列.准确说,那些东西是更高一层的概括.这里所讲的乐极生悲的典
型例子,是所谓'节日忧郁综合症'.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圣诞新年之类的大
节日.一年辛苦,终有休闲;花天酒地,骨肉团聚;游山玩水,收礼送礼;
多少忧心,尽抛九霄...不过,好梦快醒,好景不长,热闹过后是冷清,
兴奋之余必烦恼.乐极生悲是也.所以有黑色星期一,新年节后梦游症等。

  再细说,心理上的乐极生悲,有三种交互作用的情况.一种,可以说是
'喜兮忧所倚'类的.喜中有忧的例子很多.比如,过节花钱是一种享受,
但潜意识深处对个人经济状况的担忧时时伴随着每一次的刷卡和付帐;大饱
口福之余,对胆固醇和赘肉的担心无法消除;旧友新朋的相聚,隐含着分离
的忧伤;即使是交杯换盏之后,谁又愿意面对醒来的杯盘狼藉...这种矛
盾心态,是人的一个心理本能机制,估计进化自客观世界福祸相依的规律.
也不仅仅表现在节日里.比如,毕业之欢乐,会伴有对未知世界的困惑;提
升的得意,必然会带来责任期望的压力;新婚的狂喜,难驱丧失'自由'的
恐惧,得子欣慰之余,更添肩头沉沉负担...尽管有时侯是一种的潜意识,
但这种本能的矛盾心理,是人的生存机制.乐极生悲,其实是乐中有悲矣.

  乐极生悲还有一个心理机制,是决定于人的心理生物运作机制的.就是
所谓生理心理的自稳态调节.最简单的例子,是人的觉醒和睡眠.从大脑的
生物学机制来说,睡眠是一种规律的抑制作用.兴奋和抑制,构成了大脑活
动的最基本特点.人的心理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的生理活动.除了觉醒
度,注意力等非情绪的心理活动外,情绪也表现出一种类似的调节.兴奋过
后,必然伴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欢乐之后,必有消沉.年度的大节日,由其
早早的企盼和心理长时间的渐次升级,最后达到高潮.张力一旦消退,心理
上会有一个对'兴奋'的不应期,或一个相应的低潮期.心理上的这种高低
潮消张,大约也符合'爬的高,跌的重'的规律.

  乐极生悲的第三种情况是一个间接的机制,即行为机制.人在情绪状态
中,意识的范围往往趋于狭窄,情绪的冲动会代替理智的思考.情绪本身往
往成为行为的主要动机.得意忘形是一例,怒发冲冠是另一极端,消沉无为
也常见.尤其在节日之中更容易'酒精中毒',是一个潜在的诱发因素.这
些情况,在涉及人际关系及节日行为时,很容易导致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甚
或悲剧.有经验的夫妻都知道,节假日并非讨论处理夫妻矛盾的好时机.至
于酒后开车,过饮过食,喜则伤心等,都是乐极生悲的心理-行为机制的例
子.

  喜忧相依的心理感觉本能,兴奋抑制的生理心理机制相互作用以及乐极
生悲的心理-行为机制,在特定的条件下,决定了乐极生悲的程度,范围,
性质,持续时间等等.这里当然有很多的个体差异,和必然之中的许多偶然
因素.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人自觉不自觉地执著于快乐和兴奋,但不
幸的是忧虑和抑制是更强有力的弥散心理.极度的欢乐不能久,但悲忧却可
以或隐或现地顽强存在.这也不尽是坏事,事实上,忧虑是人的生存本能.
只不过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当然,说本能,也不是说我们就必定无所作为.了解人的这类心理特点,
对于个体的自我调节还是很有意义的.这就不必多说了.而且,乐极生悲相
对,还有否极泰来.倒也不必过分担心:)

  一年一度西风劲,又到年关,欢乐无限.乐而思'悲'可致远.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