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曼----张曼玉和她的电影 |
送交者: meirenyao 2002年10月25日17:52:26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声声曼----张曼玉和她的电影 1984年,18岁的张曼玉以香港小姐选美亚军的身份走进娱乐圈,此时他一脸青涩,笑起来会露出可爱小虎牙,秀丽如出水芙蓉,并带着这样的面貌走上了大银幕,在〈流金岁月〉〈警察故事〉以及一些鬼打鬼的喜剧电影里,作为花瓶,张曼玉程式化的演技还算及格,但并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人们都认为这个花瓶出身,演技也并非出自“名门正派”的商业明星,也只能这样混个脸熟吧,但他后来的表现却让人大吃一惊。 首先是在许鞍华的〈客途秋恨〉里,张曼玉的表演可圈可点,他的青春艳丽让金马影后陆小芬相形见绌。但演技质的突破和飞跃还是王家卫的〈旺角卡门〉里,王家卫巧妙的点播他内心感情的流露和外部表情的展现,使之自然顺畅,其灵光乍现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演员,张曼玉身上的潜质,从此灵气在不离他寸步。 到了关锦鹏的〈阮玲玉〉,我们看到张曼玉的衣香襞影与遥远的30年代重叠,巧妙的隐藏了其现代化外表,在旧式旗袍的映衬下,展现出一种很有张力的阴气。在模仿阮玲玉表演的那几个片段里,其哀婉,流畅而怀旧的演技与阮如出一辙。镜头之下,脸上尽是自恋而又恣肆的自伤,惨淡而又凄凉的昏黄,使我们长久的注视;银幕之上,一前一后,分明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我们却看到了穿越时空的心灵交会,从而无法将他们割裂。 〈东邪西毒〉里,曼玉化身为为爱凋谢的女子,演绎出极具灵魂性的低靡,如那风中舞动的桃花,完美的印证了亦舒的那句话“他比烟花寂寞”,就一个眼神已让人肝肠寸断,仅一个红衣背影就足以倾国倾城。 之后,张曼玉又进驻〈新龙门客栈〉,他诠释的金镶玉集豪放泼辣与性感风骚于一身,并展现了一种历史性的妩媚,当身裹薄纱的他从楼上盘旋而下那一刻就搅的我们心驰摇曳。可以说,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女演员所没有展现过的风情,野性不失柔情,奔放却显玲珑。曼玉把这个野店老板娘诠释的有血有肉,光彩夺目,让人不敢逼视。 到了〈青蛇〉里,张曼玉大大颠覆了传统故事里小青忠贞不二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娇娆,妖媚,诱惑,纯真与欲望的化身。百年修来姐妹缘,一滴绝望的眼泪中闪现出“人性”;黑色薄唇,眼角上挑,柔软湿润的身躯和诱人的莲步中凸显“蛇性”;水染罗裳,唇齿如媚,眼神炽热,举止风情显露“妖性”。〈青蛇〉上映时正值香港古装片的最低潮,因而张曼玉的表演也很少被人提及,客观来讲,本片是他开放式表演的最高峰。如蛇般光滑而夸张的身体语言,不时俏丽的吐出舌头,走起路来摇曳的身姿仿佛撒下了一片媚惑,纤细的身躯几乎要化作雨丝飞去。整个妖艳和妩媚由内而外的散发,就如同内敛的表演一样打动人心。外放与内蕴殊途同归,也只有曼玉才能达到如此收放自如的境界。 “风情散尽是炊烟”,在万般娇柔之后,〈甜蜜蜜〉中的张曼玉洗尽铅华,一颦一笑收归淡然与真实,演绎出平凡女子的离愁别续。那一曲情牵十年的〈甜蜜蜜〉,是自行车后座上随意的哼吟,是沧海变桑田后流于心底,哭笑之间的大喜大悲,是懵然回首,四目相望时的一丝浅浅的笑容,一道会意的眼神。。。。。一切都是如此丝丝入扣,不着痕迹,难怪当年曼玉获得金马影后时评委会如此感叹:四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女演员可以将爱情文艺片演绎的如此精湛! 最后又是王家卫,那诗意的朦胧,低吟的音乐,饱满的色彩,考究的摄影。。。。。无不如梦如幻。正是他用〈花样年华〉恣意而又孤独的放纵了张曼玉的美丽,款款旗袍摇曳生姿,举手投足之间溢满了浓郁到及至的东方风韵,演技在内敛与外泻之间转换的不动声色,已是趋于完美。王家卫的专注和倾心也付出了代价,张曼玉身着旗袍的华美影象在整部低沉的电影里光彩凸显,最后完全掩盖了剧情,表演与光影,使整部电影只剩下精致,韵味与唯美。在当年,张曼玉卓越的旗袍丰姿登上了大大小小的时尚杂志,宛如复古翘楚,以至于时尚编辑们都用欣赏,惊讶,感叹的语气如此说道;“感谢曼玉拯救了旗袍”。的确,几乎没人可以将旗袍穿的这样惊艳和销魂,遮掩的又是凸显的,含蓄的又是诱人的,低沉的却的炽热的,真的达到了哲学层次上的美,尽显5千年东方女性的婉约大气。曼玉在镜头里浅浅的游走,成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华美和感性,在花样年华中淡淡的显现,并延续着那个爱情未曾泯没的年代。。。。。 沧桑化为美丽,辉煌不抵名声,大大小小的无数奖项只是这个清醒女子一步一个脚印,灵气与现实碰撞的结果,他在岁月与镜头里一样收放自如,并逐渐靠近人们内心浮现的华美与理想的梦晕!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