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有待重新审视
所谓"封建传统",是近年以来人们经常在谈论的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是封建制度"这一命题也似乎早已成为一个毋庸置疑人所共知的老生常谈了。
但是究竟什么叫"封建制度"?
"封建"一词的语源,出自《尚书》和《左传》。"封",即分封。"建"即建邦国。分裂国土,建立诸侯及封君的小邦国,这是这个语词的本来语义。中国历史中典型的宗法封建制度,是在西周。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实行中央集权的第一帝国,它以郡县制废除了封建制。汉承秦制。汉初高、文、景三帝时代一度复辟封建亲王的采邑制度。但自汉武帝行"推恩制",废除了各封王子孙对领国的长子继承制后,"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即不复存在。这种制度在秦汉以后就彻底废除了。(唐柳宗元著《封建论》,讲的就是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秦汉以后的社会政治制度,早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封建制度"。秦汉以下的中国古代社会,是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是君主制度,但并不是所谓"封建制度"。但在中国史学的主流观念中,却存在一个极为令人惊异的现象。中国历史上真正实行过"封建"制度--即封土建国的商、周时代,人们不称其为封建制度,却称之为"奴隶制"。相反地,已废除了封建制度的时代--秦、汉到明、清,历史学家却概称之为"封建"制度。
这不仅是概念和术语的严重错乱。然而通行多年,积非成是,竟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极其荒唐的。以至人们每谈起中国古代历史,动辄以封建社会、封建文化而贬斥之。当代史学中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令人惊异的现象,就是因为20世纪的主流学派深受欧洲中心论的历史模式所影响。那里"封土建领邑"feudalism是发生在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社会之后。因此,尽管中国的历史情况与欧洲模式完全不合,历史学家却宁可置概念的混乱于不顾,也要把早已不存在"封建制"的中国古代社会定名为"封建制度"--以便使之与西方语言中的"feudalism"(封建主义)一词相合。
然而中国的历史情况与欧洲中古的历史情况极其不同,事实上很难把它们套进同一个社会模式中。如果说这两个社会体系有什么相同点的话,那么只是在这样的两点上:都以经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都存在地主占有土地资源的所有制形式。除此以外,在社会制度、政治、宗教、法律、文化意识等一切方面,古代中国与中世纪欧洲都具有极其巨大的差异,以至很难对它们采用同一个名称去描述。
因此,我认为对中国古代所谓"封建史",实际上有必要从文化和哲学上重新认识。"反封建"的口号,自"五四"时期在激进主义的政治和文化思潮中被提出,可以说已经成为20世纪文化中一种触碰不得的偶象。在80年代的文化反思中,人们继承20世纪初的激进启蒙思潮,把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也统通都归罪于中国历史中所谓"封建主义"的传统。殊不知,这个敌人是唐·吉诃德矛下的风车骑士,是莫须有的。中国历史中根本就没有这样一种传统。根据激进主义的历史观念,一些人甚至以理想天国作为尺度来衡量中国历史,指责它缺乏这个、那个(例如自由和民主)。结果,除了几次农民起义和三大发明,中国历史变成一部丑恶黑暗的原罪历史。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不见了,帝王都被涂抹成所谓"封建专制暴君",一部极其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华民族奋斗与发展的历史,变成了使激进的知识精英提起来就愤恨、就耻辱、使许多人为之自卑自亵自渎自虐的所谓"厚黑"政治史,所谓"酱缸"文化史。
然而我认为,现实存在的问题应该还给现实。历史就是历史。作为生物的人类不必因自己的先祖曾经是细菌或猴子而烦恼。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也与历史上猴子曾经有尾巴无关。
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历史吧!历史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历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