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格律诗的赋比兴例说】
去年夏天,特地去看了苏东坡当年流放海南的故地。发现院内西墙上嵌立着许多石碑,从汉朝伏波将军开拓海南的纪事起,直到刻着共和国朱德陈毅元帅的诗的碑。
话说毛大帝真是伟人,除了雄才伟略,还握有雄兵百万、良将千员,他不打下这天下,谁还能打下。他手下的十大帅十大将,个个了得。其中有好几位儒将。比如后人在东坡院里立了诗碑的陈毅就是格律诗的姣姣者。来看他的一首诗:《梅岭三章·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是首可千古流唱的七绝。格律上完美无缺无瘕可击。现在从赋比兴的角度来评说一下。
华夏诗歌,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了解民情的一种重要举措,【尙书·舜典】中,舜帝就提出因为诗言志,歌永言,要求制订一定的规范。采风,是上古先秦各代了解民情的必修课,象《诗经》中,风雅颂就有十六国采风。因为诗言志,采风采的是诗,得到的却是表达民意的志。所以志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诉求、愿望等等主观意愿。
那么 ,赋比兴与诗言志有什么关系呢?兴就是表达那个志。没有志的诗就是没有灵魂的诗,而兴就是用来表达那个诗的灵魂。我们知道,比就是比喻、借代、想象、夸张,它主要用来做1)转折 2)为兴作进一步的铺垫和烘托。赋就是平铺直叙,用来引导并托出诗歌的场面意境和背景。
陈毅的这首诗,前面二句直言了当时的场面和背景,第三句是比,把当时的战场连系并想象到在黄泉地狱的战场,这句既起到了转折过度的作用,也起到了为兴,作出铺垫和烘托的作用。第四句是诗眼,即所谓的画龙点睛,有许许多多的格律名诗,之所以为名诗,就是在诗眼上点石成金,使整首诗产生深刻強烈隽永的意蕰。这首诗的尾句,表达内容是志,表现形式是兴。这句诗強烈地表达了陈毅心中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无论遇到怎么样的挫折或失败,他将率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风卷残云,把没落反动世界的主宰力量一举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