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不同视角体现中西差异 |
送交者: 傅霞 2005年05月27日17:26:00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在美国:不同视角体现中西差异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正日益成为旅游大热门。有钱、有机会,人人似乎都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文化历史悠久、独具情调的东方古国。 在世界走向中国的同时,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愿意出去玩玩。最近,我就有这么一个特别机会,陪同几位我的中国厨师朋友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游览了一番。 与我同行的几个中国厨师一句英语不会。我们一路上便只能说中国话。 结果发现,中国话说久了,我自己思考方式也潜移默化地“中国化”了。 ■“中国眼”看美国 当我们驱车驶过以秀丽风景和盛产葡萄酒闻名的纳帕山谷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开始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看起美国来了。 初到美国的中国厨师们,一看到周边晨雾缭绕的翠郁山谷,便感觉回到了四川的青城山;一看到旧金山林立高楼,便想起香港市中心的楼宇林;一看到依山傍水的旧金山市陡峭的山路,就想到了山城重庆。 在旧金山的时候,我们正赶上荣军纪念日,便走进一座当地教堂。 这些中国厨师从来没进过教堂。教堂里香烟环绕;众人在祈祷祝福;苏格兰风笛演奏着悠扬伤感的调子。仪式后,红色的纸花从屋顶纷纷扬扬洒落下来。 由于和中国朋友在一起,我突然感觉到了仪式的凄凉之美,使我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走进中国寺庙时那种心境。那时,仰望着四周那些镀金泥塑,在香烟缭绕中,真有点飘悠悠的感觉。 说再多的中国话、思想再中国化,文化差别毕竟是文化差别。 游加州日子久了,我与中国朋友之间的文化差也就显示出来了。 比如说到了旧金山市,我更倾向于去看看唐人街历史悠久的寺庙,去看看城里那些别有情趣的小巷咖啡店。而我的厨师朋友们则更希望参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或是去商场和购物中心。 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我最后只好陪他们去了更“现代化”的洛杉矶;还开车带他们参观了比华利山上的豪宅和以豪华消费著称的罗德奥大街两边的精品时装店。 他们甚至说服我带他们跑了一趟迪斯尼乐园。我们坐过山车、买了纪念品、还拍了上百张的照片。 当我在米老鼠身边“摆姿弄首”留影的那一刻,心里猛然觉悟这好象是中国人常说的因果报应吧。 ■中国梦 美国梦 往年,我每每去中国,总是拉着、拽着这些很不情愿的朋友四处寻找所谓“中国风情”。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他们总觉得又破又旧、恨不得早就应该拆迁了。 如今,加州一游使我如梦方醒,此行我们不断拜访的不正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西方名胜吗?不正是那些物质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和所谓“美国梦”主义的“庙宇殿堂”吗? 临走之前,厨师朋友们表示希望能买些小礼品带回国;我们于是去了当地最有名的一家百货公司。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选的每一件东西,无论是钱包、首饰、还是化妆品,背后都标着“中国制造”几个字。 这些厨师朋友不停的抱怨:“如果回国后朋友们发现所有礼品都是国货,我们不是找人家骂吗?” 结果,我们什么礼品也没有买。 我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我这些中国朋友出来旅游的目的和我的有多大差别。 他们对了解美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其实没有多少兴趣,因为他们自己的国家丝毫不缺少这方面的东西。 反之,他们想看的是心目中的所谓“美国梦”,那个现代、发达、富有的“美国梦”。他们还想亲眼看一看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到底在那里。 ■期望高 失望大 然而美国之行显然让这些中国厨师朋友们大失所望。即使是美丽的旧金山也无法弥补这种失望。 一位厨师朋友说:“如果这就是中国发展要学习的榜样,那可真的令人失望。” 看来看去,只有好莱坞明星和加州富翁们云集的比华利山别墅、豪宅区,以其优雅的林荫道略略给我的中国朋友们一些“好看”的东西。 不过谁都知道,好莱坞精英们的镀金生活只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而决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其实每天也不过是为了生活忙忙碌碌。美国大城市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无家可归的乞丐;到处都能找到廉价商品店。 “美国梦”其实就是一个梦、就是一个很难具体定义的东西。 也许这个梦眼下在中国还没有失去魅力,不过中国自己的高楼大厦、豪华公寓、私人汽车、名牌时装,也已经是遍地都是。 想着、盼着来看看美国,经过千般审查、万般盘问才拿旅游签证的这几位中国朋友,真来到美国了不到两星期就闹着要回家了。对于他们来说,美国“该看”的都看过了。 送走了中国朋友,我又不自觉地恢复了英国人的思维方式。 饭余,与洛杉矶的一友人漫步白沙滩,饱览美景、品尝着大号冰激凌,我不得不说,还是以英国方式看世界,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加州的风土人情。 (BBC)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