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美国是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送交者: 林慈信 2005年11月27日19:27:43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可是又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所谓基督教的国家,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离婚率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大部份福音派的教会里的青少年 (teenagers) 在中学毕业之前已经有过性行为?大部份都曾经在学业上作弊?为什么福音派的教会里的青少年,91% 不相信宇宙有绝对真理的存在?美国若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为什么道德越来越不象样?为什么不顾一切侵略回教国家,重复了十字军在中东引的仇恨?

美国﹕一个敌视基督教的国家

不是的。美国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美国目前,不论从宪法来看,或者从文化的价值观取向来看,都是一个「敌视基督教的国家」 (an anti-Christian nation)。听起来好像非常刺耳,可是确是事实。我们必需补充﹕这个「敌视基督教的国家」里,有很多非常爱主,行为表现非常出色的基督徒,也有很多非常信仰纯正的教会。他们很多人士都为美国祷告,求神挽回这个国家,不只完全的沉沦(好像罗马帝国一样)。美国有38% 人口认为自己是经常参加宗教崇拜的。

我们必需澄清一件事﹕什么算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有两个可能﹕(一)国家的宪法规定基督教是国教 (national religion);或者(二)该国家的社会风俗、文化所反映的世界观 (worldview)、人民的价值观 (value system),绝大多数的成分来自基督教信仰。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美国都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美国宪法﹕「政教分离」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看美国的宪法。很多人会打「政教分离」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这口号, 可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事情的真相是﹕美国的宪法禁止国会设立国教﹕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S. states that Congress shall not establish religion。意思是﹕国家里不可有一个特别受优惠的教会。美国的国父们包括信奉两种信仰的人士﹕(一)纯正信仰的基督徒 (evangelical Protestants), 例如﹕革命期间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的校长 ,同时是长老会的牧师 ,John Witherspoon。(二)自然神论者 (Deists),如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 和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自然神论 (Deism) 相信创造宇宙的神存在;可是神创造宇宙之后,就任凭宇宙、人类按照自然律 (natural law) 运作。换言之,没有罪、没有堕落、没有神迹,没有救恩。除了基督教和自然神论以外,可能有些国父参与了「洪门」(The Masonic Lodge), 一个敬拜撒但(魔鬼)的秘密团体(美国各大小城市都有 Masonic Center 或Masonic Lodge。)当然,在美国独立革命的时期,基督教徒和自然神论者都同意﹕(一)宇宙有创造者,一位上帝;(二)宇宙有绝对的道德准则;(三)每一个人有与生俱来的尊严,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三)政府存在的目的,是要以公义治理、服务人民。不过至于这个绝对道德准则的内容,则没有确定的定义。这方面说明,美国从头开始就不是完全以圣经真理治国的国家。不错,她有基督教信仰的影响,但宪法规定,没有一个宗教或宗派有「国教」的优惠地位。

十九世纪﹕基督教曾作为主流,又失去主流地位

现在我们从文化价值观的取向来看。十九世纪是美国建立国家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基督教信仰的确影响了美国的社会与文化,甚至可以说,就是美国文化的主流 (mainstream culture)。我们都可能看过一些旧的电视剧集,如 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The Waltons 等,描述农村的美国家庭如何的勤劳、忠实、守信用;小孩子怎样懂事,夫妻如何忠贞到底,学校的老师和图书馆的管理员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社区的孩子们。这些的确是十九世纪的普遍情况。我们甚至可以说,美国的改革宗信仰和长老会的领袖们,占了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领袖的相当成分。(很多参议员和大学校长都是长老会会员。)

可是,十九世纪末,欧美经历了工业革命,美国社会都市化,从东欧、南欧的移民剧增,美国大城市里的文化与价值观已不像南北战争 (1861-65) 以前那么单纯了。而同时美国基督徒(指白人中产阶级)纷纷移到郊外;大城市里(特别是纽约市)福音派教会寥寥可数。这样一来,教会在社会上的见证越来越显得无效;取代纯正信仰教会的,是大城市里的自由派神学 (Liberal Theology) 的教会与神学院。自由派神学分很多学派,总的来说,都否认神迹,否认基督教信仰中超自然的成份,否认罪与赎罪的真理。在政府和社会前代表基督教的,往往是全国基督教教协 (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Christ in the USA)。福音派到近年才重新进入政治圈,组织自己的压力团体,如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 Christian Coalition 等。

我们先作一个小结﹕社会的都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和教会离开正统信仰,接受自由派神学同步前进。以致到了1960年代,美国主流的文化已经不是正统的基督教信仰了。1960年代抗衡文化运动 (Counter-Culture Movement),即嬉皮士运动 (Hippies),表面上是倡导性开放,吸毒,支持环保,反越南战争等,骨子里其至终目标,是全盘推翻圣经(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 (the Judaeo-Christian tradition)在西方文化上的地位。 到了1993年克林顿总统进白宫的时候,这梦想已经完全实现了。今天,在工作场所作见证,摆放圣经,甚至提出反对同性恋,都可能被视为政治上不正确 (politically incorrect),和不容忍 (intolerant)。美国和古巴一样,禁止圣经在公立学校里使用;反而俄国明白十诫对社会的正面影响,1990年代邀请成千上万的美国老师去俄国教道德课程!

今天美国的文化取向﹕现代性 + 后现代性

今天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是现代性 (modernity) 和后现代性 (post-modernity) 的混合品。现代性是指极端的个人自由,加上对理性和科学的信任(可以说﹕迷信)。后现代性是指反对人的理性,科学能找到真理;否定宇宙有任何的绝对真理与准则;语言没有意义;伦理没有是非;历史没有事实。今天美国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是后现代性。后现代性是怎样看待宗教信仰的?对传统的宗教,特别是笃信圣经、信仰纯正的基督教,认为是古老的神话。可是对古代希腊、埃及、印度等的异教,则加以当代的包装,以新纪元运动 (New Age Movement) 的面貌出现。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充满着灵命的追求 (quest for spirituality),可是同时敌视传统的圣经信仰。

Josh MacDowell (《铁证待判》的作者)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天美国福音派教会里的青少年 (teenagers) 中,91% 不相信宇宙有绝对的真理。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们!不要以为我们是东方人就不一样。我们的孩子与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的青少年,在他们的后现代性方面完全没有两样。(附注﹕这也是今天中国大陆大城市里青少年的状况,虽然历史背景不同)。

两党政治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福音派的教会领袖,纷纷接受共和党的宣传,支持那些支持传统道德观念、反对同性恋,反对堕胎的议员和总统候选人。我们必需承认;支持传统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基督教信仰失去社会上的影响力之后,共和党过分相信人的自由,特别是资本家的自由,忽略正视人的罪性,也不懂分辨(一)毫无限制的自由,和(二)圣经的自由观。民主党过分强调政府的责任,扶持穷人,少数民族,被压迫的人士,却没有看见,其实政府所能作的往往是皮毛工夫,人心若不改变,政府的功能只是暂时的约束和援助而已。共和党过分强调自由,民主党过分强调法律和政府。美国真正的需要,是恢复传统的信念﹕宇宙有一位创造主,宇宙有绝对道德准则,我们都要服在这绝对真理的权威之下。

实际行动

讨论「美国是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不只是一个理性上的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身为基督徒,我们要认清时代,儆醒祷告,求天父给我们足够的力量,在世界作盐,作光;这时逆水行舟,我们必须作中流砥柱,站立得稳,在这个时代中持续我们的信仰,并向世界发出挑战。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你真的相信吗?

正统的基督教信仰相信﹕
(一) 宇宙里有绝对的真理,就是有位格,完全无限的上帝 (an infinite, personal God),祂创造了宇宙,也不断的掌管宇宙的一切事。
(二) 人有尊严,因为是上帝所创造的。
(三) 人堕落了,需要上帝的救赎。

美国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是一个后基督教国家。中国也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是一个前基督教国家﹕中国的文化主流从来救没有被基督教彻底的影响过。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活出恩典的福音,让教会真的像教会,信徒在社会作盐,作光。

2005年10月23日
写于罗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请 别 这 么 爱 我 (一 )
2003: 请 别 这 么 爱 我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