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復辟有時也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送交者: 一棵小小樹 2006年02月24日15:10:29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在中國的文化認知中,“復辟”一詞通常都作為貶義詞之用,而對於任何一種“復辟”的行為,往往都會遭到口誅或者筆伐,究其原因,都源於人們認為社會始終是前進的,而“復辟”就意味着倒退,倒退也意味着沒有出路。其實,社會的前進性是無可厚非的,問題的關鍵是社會的前進是否是非得要拋棄前人創造並至今仍舊適合我們生存所需要的好東西,如果答案是“需要保留好東西”的話,把丟掉的好東西重新找回來,就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這種理性的選擇愚下就將其稱為“復辟”,那麼,“復辟”一詞的褒義意味也將被人們重新認識和應用。

二十八年的改革開放,之所以會在今天遭遇到“反思改革”的社會考量,其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不過,在非常複雜的原因當中,我們是否考慮過“拋棄前人創造並至今仍舊適合我們生存所需要的好東西”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呢?例如:曾經被我們自己批駁得體無完膚並拋棄掉的儒家文化思想精髓——和為貴,如今卻成了我們需要“復辟”的價值觀念,構建“和諧社會”和向世界輸出“和諧世界”的“和為貴”儒家思想,不但在“家和興”與“人和貴”的前人價值觀念上進行“復辟”,而且還創新出了“國和天”的“和諧世界”價值觀念,而“和諧世界”的價值觀念——“國和天”,終將被世界認同和接受,中國決心在幾年之內在全世界合作建立100所“孔子學院”,就是最好的證明。 又如:中國五十年代創造的農村“赤腳醫生”醫療制度,不但體現出了重視解決三農問題的可行路徑之一,而且也體現出了執政黨的政治智慧,並且深受中國農民崇敬和歡迎。但遺憾的是,市場經濟的改革之路過度強調了“經濟價值”而忽略了農村“赤腳醫生”醫療制度的政治意義,最終導致農村“赤腳醫生”醫療制度土崩瓦解走向消亡。今天,在“醫改基本不成功”的反思改革的檢討中,雖然一種所謂“新型合作醫療”形式的醫療制度重新進入農村,但據說推行得並不成功,即便是這種新的醫療模式具有“復辟”農村“赤腳醫生”醫療制度的隱約味道,不過愚下認為,“推行得並不成功”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一個“新”字並沒有“復辟”到“赤腳醫生”醫療制度體現的普惠意義上。所以,怎樣讓“新型合作醫療”形式的醫療制度“復辟”到“赤腳醫生”醫療制度體現的普惠意義上來,並被廣大農民認可,的確是需要認真掂量的政治智慧。 再如:過去由國家財政承擔的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責任和公益產品供給責任(其中也包括教育、醫療和住房),都隨着市場經濟的“經濟價值”作用而被政府自己削弱或者拋棄,才會造成如今城鎮居民的生存壓力和怨聲載道,同時也降低了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威信度和期望值。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反思改革讓全社會都認識到了“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的道理,“政府是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主體”,政府承擔社會責任主要就體現在“復辟”社會保障責任和公益產品供給責任兩方面,而這兩方面的社會責任又恰恰是保證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而不是靠花里鬍梢的概念與口號來緩和社會矛盾,或對未來畫餅充飢。由此不難看出,“復辟”政府的社會責任,是重聚社會民心繼續深化改革的首要條件,也是讓全社會分享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

“復辟”,一個充滿貶義的詞語,其實也和世間萬物一樣,同樣具有利弊的兩面性,只是人們通常只會在習慣性的思維中看到“復辟”的貶義之“弊”,而“復辟”的褒義之“利”的一面卻往往被人們視而不見罷了。在不斷前進的社會中,只要我們善於回歸自然地思考問題,“復辟”有時就是一種理性的選擇,這種理性的選擇其實也是實現一種反樸歸真的理想境界——和諧社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誰之過?(1)
2005: 文強口述自傳 第三章 跟朱德入川
2003: 天空的珠寶[譯詩]
2003: ZT 攻打伊拉克的真正目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