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美国2023年GDP预计创新高,一骑绝尘,为何总是“打脸”衰退论?
送交者: 弓长贝占郎 2024年01月24日16:51:27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2024-01-24 16:01·南生今世说


经常看到这样的描述语——中国经济发展韧性较强,各季度经贸发展稳中向好。现在看来这一评语不仅适用于我国,放在美国身上似乎也较为合适。在2021年下半年的时候,就有机构预测:


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出现“硬着陆”,高盛、摩根士丹与惠誉集团等机构甚至给出了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几率。可最终结果却是:美国经济在2022年增长2.1%,GDP升至25.46万亿美元。

被打脸后,这些机构对美国经济可能走向衰退的预期没有发生改变,在2022年年末的时候,摩根大通CEO预警称:通货膨胀,可能会使美国经济在明年(2023年)陷入衰退。

现在看来,这个预测又没有兑现!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1.9%,第二季度增长2.5%,第四季度增长2.8%,第四季度同比增速预计为2.5%,连续四个季度取得了超预期成果。

2023年全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左右,GDP很有可能达到27.4万亿美元的新高位。既然,美国经济未能在2023年如期衰退,那有没有可能在今年(2024年)发生呢?

这不,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在分析美国经济在今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南生不知道这些学者脑子里是咋想的,美国可不仅仅是个“个体”,他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经济、科技和军事大国。

美国还是当今发达经济体的领头羊,在欧洲、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众“小伙伴”的潜力还未完全被释放殆尽的情况下,在美国还可利用美元全球割韭菜的背景下,美国经济韧性会较强。

此外,美国还特别擅长、制造和利用局部地区的动荡,让国际避险资金流入美国。在2023年7月份的时候,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撰文提到:俄乌冲突后,国际资本净流入美国1.56万亿美元。


截止到2023年第三季度,其他国家政府、企业、机构和居民投放在美国境内的资产总额累计高达51.07万亿美元(如上图)。看清楚是超过51万亿美元的资金,如此天量的钱砸到美国,美国的楼市。

股市、债市以及各行各业能不繁荣吗?只要国际资本不觉醒、不大幅撤离美国,那美国的经济韧性就一直会很强。除非这个“泡沫”被挤掉,全球“去美元化”思潮得有实质性行动。

支撑美国经济韧性的还有自身的消费

多年来,美国GDP构成中私人消费占比在70%,加上10%左右的政府消费后,最终消费占比超过80%是常态,而投资和对外贸易占比合计后却只是接近两成罢了。

换言之,只要稳住了消费,就稳住了美国经济的基本盘。对美国执政者而言,消费的本质就是花钱。若没有了钱,那就借钱消费——不仅鼓励居民信贷消费,美国联邦政府就是天底下最能消费的群体。

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4万亿美元了,它指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将自己收上来的税,全部用完了后,又累积从全球各国、地区(还包括美国人那里)借来了34万亿美元的债务。


其他国家执政者若能如此消费,还愁GDP上不了吗,还愁经济不能超预期发展吗?但问题却是:其他国家的执政者没有办法能借到这么多钱,他们没有美国当前拥有的各项霸权。

这还只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消费,大头是私人消费——毕竟常年占GDP比重在70%左右嘛。所以,美国政府对失业率、就业率、新增就业岗位等数据特别关注,引入外企后也是强调带来多少就业。

而咱们国家却在报道“给外企多少优惠和便利,外企答应带来多少投资,带来多少先进技术,鲜有、甚至是从来没有提到给某市带来多少就业岗位”。中美两国的政策出发点,都不一样啊!

扯多了,回到美国私人消费问题上。美国执政者特别关注与居民就业、收入、消费方面的宏观数据,若出现特别不好的事情——例如新冠疫情时的冲击,美国立马开动印钞机,直接大量给补贴。

最近两年,美国私人消费旺盛的重要原因就是:疫情期间,美国老百姓积攒了数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在2023年11月份的时候,富国银行(Wells Fargo)经济学家表示:

美国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积攒的超额储蓄金额,大概还剩余1.2万亿美元没有用完。即便用完了,也不代表美国居民消费不行了。因为这剩余的1.2万亿美元,是超额储蓄,就是额外的储蓄。

也就是原本不应该有的储蓄——这些超额的用完了,那就用原本的储蓄了。言下之意,美国居民的消费潜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美国经济发展仍有一定的韧性。由此得知,美国经济韧性经常超预期的原因了。


预测2024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大概率会略低于2023年。南生认为上限是2%左右,下限是1.5%左右。这个水平离“硬着陆、软着陆、XX着落”远的很,增长势头依然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还可以继续解读下去:

GDP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剔除商品、服务价格之后的增长率,其二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GDP数额。看前者,美国经济提升力度虽然超过了欧洲、日本、韩国,但却依然不到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一半。

但我们平时提到的某个国家经济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某国达到10万亿级别,指的却是:按市场价格衡量的GDP——这个市场价格,与通胀、通缩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

通缩,拉低效应;通胀,抬高效应。2023年的美国、土耳其、阿根廷等国都是通胀,纳入物价上涨因素带来的GDP提振效应,早已超过了经济真实发展力度带来的贡献,我们称之为“滞涨”。

在大多数国家,出现“滞涨”后,物价上涨往往伴随着货币汇率的下跌。例如土耳其、阿根廷,他们在通胀不断攀升的同时,汇率却似直线下跌,进而“确保他们的GDP换算成国际货币不会异常波动”。

但美国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2022年至今,美国境内的物价上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的同时,美元指数也处在强势地位。也正是因为物价、汇率双重因素的影响,中美GDP差距不减、反增了。


那美国为什么能例外呢?

原因就是美元是当今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货币,美元依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定价、交易、结算的核心货币,美国主导的SWIFT垄断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俄乌冲突爆发后,在美欧主导下,SWIFT关闭了来自俄罗斯的“绝大多数银行,仅保留几个银行供欧洲采用天然气等资源使用”。当时,经济学者认为是“金融核弹级别的进攻”。

也正是看到这种风险,随时可被卡脖子,全球多位学者因此呼吁“去美元化”。但总是呼声大,实际相应的少。还有一部分国家居然投怀送抱,声称要放弃自己的货币,全面美元化——阿根廷总统米莱,就是案例。

多年来,阿根廷经济饱受摧残,有着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资本的收割因素。美元债,在他们的身上挥之不去,但总有一些右派人士上台后,企图疏远中俄等国,把经济捆绑在美国周边。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全球还经常出现。叠加美国在局部地区不断挑起争端,吸引避险资金,享受了无数次的额外收益,给美国经济发展输了无数次血了,对美元强势地位支撑了无数次了。

近年来,支撑美元的因素还得需要加上“科技”,以至于有学者称之为“科技美元”,主要是用来和以前的“石油美元”做区别,强调美元的支撑因素变多了。


当前纵横全球的高科技企业,除了少数几个属于中国的,其他基本都是美国企业。不仅如此,全球知名大型科技集团几乎都选择在美国上市,美股已成为“科技美元”高度金融化的工具。

对那些贸易顺差国来说,手中持有的外汇一时用不完咋办呢?良好的投资渠道要么是美债,要么是经常创新高的美股——当资金回流美国科技公司,进一步加强美国科技公司的优势地位,形成正向反馈。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追赶者来说,要“师夷制夷”。咱们国家也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公司,但A股却总是萎靡,需要提振起来啊,给我们自己的优秀企业形成正向资金的反馈,从而给人民币“以科技因素的支撑”。

最后是小结:

从债务、外资、消费、物价、美元、全球收割、科技等多个角度聊完后,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在当今世界建立起来的霸权优势是全方位的。如果要聊,还有文化、外交、政治、军事等多方面。

但归根结底只是“金融、科技”,美国不是无敌的,美元不是完美的,美国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都能看到了这一点。甚至也给出了解决办法,但霸权的跌倒,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今年我喜爱和不喜爱的春晚节目
2023: 暴风雨前的无人机拍摄的美景
2021: 如何安置宗教和传统----美西左右之争的
2020: 【七绝】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