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人分居但常去照顾,是现代上海人最愿意选择的家居方式,上海人家
已迈入“后距离时代”。市妇联公布的一份对本市1006户家庭入户访问的
结果显示,七成以上上海市民赞成分居养老的方式,比赞成同住养老(26.7%)
的人群比例高出近3倍。
赞成分居养老的上海人同时表示,虽不同住,但要常来往、常照料,他们希
望与老人保持亲密关系,但又要有距离。
养老:若即若离
快节奏的工作、追求个人空间等内外因素,正使“同住养老”这一中国传统
的养老方式,在上海人的观念中悄变。
工作忙、行为受限、有不自由感,是现代人想与老人分居的主要原因。调查
显示,虽然多数市民不愿与老人同住,但在分居养老的方式中,55.4%的人
还是强调要采用“分居,但经常照料老人”的方式。而赞成“分居,请保姆
照料”和“分居,付赡养费”的仅占少数(分别为5.7%与4.9%)。此外,还有
7.0%的市民愿意采用送敬老院的方式赡养老人。
也就是说,虽然希望与老人保持互不干涉的生活距离,但这种距离却不应太远。
不住在一起,但能够时常探望,这样的距离正好适合现代人。
听话:只有1/3
该调查同时显示,人均收入越高的家庭越赞成分居养老的方式,反之,低收入
家庭则更多倾向于同住的养老方式。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受访者中,
40.2%赞成同住养老。而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1500元的受访者中,该比例仅占
12.4%。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赞成分居养老的人数也高达2/3。另一句中国
古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现代上海人观念中也遭到质疑。对于老人
在家中的发言权,上海家庭出现了三分天下的现象:当与老人产生不同意见时,
三分之一的家庭采用“一笑了之,我行我素”的做法,三分之一会“反复解释,
直到老人接受”,只有三分之一会“放弃自己的想法,按老人意见办”。
在听取老人意见的家庭中,学历高低和采纳老人意见的多少成反比。初中学历
受访者中,37.5%会放弃自己想法,接受老人意见。而学历越高的家庭中,对
老人意见采纳的程度则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