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老王:“樂極生悲”話節日
送交者: ZTZTZTZT 2002年01月02日15:56:38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那天閒讀,看到一文說,節日季節家庭里夫妻間禍起蕭牆的情況比平日
大增.初讀頗為驚訝,細想不難理解.文章也提到許多緣由,如經濟支出,
社會關係,節日負擔等都有潛在的摩擦的可能和消極的作用.其實,我覺得
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因,就是心理張力過強後的自穩態調整作用,容易使人有
一種亢奮後的低潮.勉強一些,可以說也是一種的'樂極生悲'吧.

  說起心理上的樂極生悲,很容易聯想到那個著名的范進中舉的故事.其
實,范生的例子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樂極生悲.因為,這裡的所謂'悲'是
外人的觀照和判斷,並非一定是范進的感受,'子非范,焉知范之悲喜乎?'
不信你去精神病院訪問一下,就會知道誰更'快樂',是你還是那些病人:)

  就是說,這裡的樂極生悲之樂之悲,均指個人心情的主觀感受,而非外
在的價值判斷.因此,那些禍福所依,分久必合之類的天地人世大規律,也
不在此列.準確說,那些東西是更高一層的概括.這裡所講的樂極生悲的典
型例子,是所謂'節日憂鬱綜合症'.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聖誕新年之類的大
節日.一年辛苦,終有休閒;花天酒地,骨肉團聚;遊山玩水,收禮送禮;
多少憂心,盡拋九霄...不過,好夢快醒,好景不長,熱鬧過後是冷清,
興奮之餘必煩惱.樂極生悲是也.所以有黑色星期一,新年節後夢遊症等。

  再細說,心理上的樂極生悲,有三種交互作用的情況.一種,可以說是
'喜兮憂所倚'類的.喜中有憂的例子很多.比如,過節花錢是一種享受,
但潛意識深處對個人經濟狀況的擔憂時時伴隨着每一次的刷卡和付帳;大飽
口福之餘,對膽固醇和贅肉的擔心無法消除;舊友新朋的相聚,隱含着分離
的憂傷;即使是交杯換盞之後,誰又願意面對醒來的杯盤狼藉...這種矛
盾心態,是人的一個心理本能機制,估計進化自客觀世界福禍相依的規律.
也不僅僅表現在節日裡.比如,畢業之歡樂,會伴有對未知世界的困惑;提
升的得意,必然會帶來責任期望的壓力;新婚的狂喜,難驅喪失'自由'的
恐懼,得子欣慰之餘,更添肩頭沉沉負擔...儘管有時侯是一種的潛意識,
但這種本能的矛盾心理,是人的生存機制.樂極生悲,其實是樂中有悲矣.

  樂極生悲還有一個心理機制,是決定於人的心理生物運作機制的.就是
所謂生理心理的自穩態調節.最簡單的例子,是人的覺醒和睡眠.從大腦的
生物學機制來說,睡眠是一種規律的抑製作用.興奮和抑制,構成了大腦活
動的最基本特點.人的心理的物質基礎,是人的大腦的生理活動.除了覺醒
度,注意力等非情緒的心理活動外,情緒也表現出一種類似的調節.興奮過
後,必然伴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歡樂之後,必有消沉.年度的大節日,由其
早早的企盼和心理長時間的漸次升級,最後達到高潮.張力一旦消退,心理
上會有一個對'興奮'的不應期,或一個相應的低潮期.心理上的這種高低
潮消張,大約也符合'爬的高,跌的重'的規律.

  樂極生悲的第三種情況是一個間接的機制,即行為機制.人在情緒狀態
中,意識的範圍往往趨於狹窄,情緒的衝動會代替理智的思考.情緒本身往
往成為行為的主要動機.得意忘形是一例,怒髮衝冠是另一極端,消沉無為
也常見.尤其在節日之中更容易'酒精中毒',是一個潛在的誘發因素.這
些情況,在涉及人際關係及節日行為時,很容易導致意想不到的不良後果甚
或悲劇.有經驗的夫妻都知道,節假日並非討論處理夫妻矛盾的好時機.至
於酒後開車,過飲過食,喜則傷心等,都是樂極生悲的心理-行為機制的例
子.

  喜憂相依的心理感覺本能,興奮抑制的生理心理機制相互作用以及樂極
生悲的心理-行為機制,在特定的條件下,決定了樂極生悲的程度,範圍,
性質,持續時間等等.這裡當然有很多的個體差異,和必然之中的許多偶然
因素.人的趨利避害的本能,會使人自覺不自覺地執著於快樂和興奮,但不
幸的是憂慮和抑制是更強有力的彌散心理.極度的歡樂不能久,但悲憂卻可
以或隱或現地頑強存在.這也不儘是壞事,事實上,憂慮是人的生存本能.
只不過萬事皆有度,過猶不及.

  當然,說本能,也不是說我們就必定無所作為.了解人的這類心理特點,
對於個體的自我調節還是很有意義的.這就不必多說了.而且,樂極生悲相
對,還有否極泰來.倒也不必過分擔心:)

  一年一度西風勁,又到年關,歡樂無限.樂而思'悲'可致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