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性道德(ZT)
送交者: Aiwanting 2002年12月10日18:01:05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中國傳統性道德,不論具體內容如何,一直有兩大前提:首先是把社會(甚至國家)與個人對立起來,其次是把個人在性方面的表現與整個人格對立起來。它假設:如果個人在性方面“越軌”,那麼就必然危害社會,甚至危害國家;同時此人也就必然一無是處,甚至是整體爛掉。因此,不僅社會和國家有權力來管制和懲罰這樣的個人,而且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去“各人自掃門前雪,專管他人床上事”。

可是在最近的20年裡,在社會整體變化的推動下,人們日益認識到,這兩個假設其實都是荒謬的。於是傳統性道德不得不逐漸冰消雪化;可是社會又提不出什麼新思想,只能徒勞地呼喚著“復歸”。於是許多人都開始對“道德真空”憂心忡忡,甚至驚恐萬狀。

其實,道德是一種必然的客觀存在,怎麼可能出現“真空”?許多所謂的“超前分子”們正在建設著一種新的性道德,而且是從中國國情里產生出來的。惟一的問題僅僅是:一些人不肯承認那也是一種道德,更談不到去認識和學習了。

下面僅以進城的打工仔和打工妹的“不婚同居”為例來說透:它的主要特徵是“萍水相逢”、“自己做主”和“互不糾纏”。許多人把它視為“道德敗壞”,可是:

第一,“非婚同居”在自己與對方的關係中,充分地尊重對方的權利,真正實現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否則,縱然有萬千的“自己”巴望著非婚同居,又豈有一個“對方”會答應?反過來看,在當今中國,“合情合理合法”的“婚內強姦”何其多。相比之下,究竟哪一個更道德一些?

第二,“非婚同居”在自己與其他相關者的關係中,實行“我活,也讓別人活”。因此才互不糾纏,也就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的同時,並不去侵犯自己和對方的配偶、戀人、父母親屬等人的權利。反過來看,那些非要“棒打鴛鴦”的父母、那些為了離婚大打出手的配偶、那些自己無性還不放人的夫妻,可曾知道還有這樣一條道德?

第三,“非婚同居”遵循個人的意願,既做到了在過程中與特定時段中的“專一”,又不搞“從一而終”。如果這還不算新道德,那就太短視和淺薄了。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會在一生中多次結婚,次次專一而且多次離婚,次次合法。在離過婚的人已經占到城市總人口的4.5%的今天,我們應該為這種“連續專一多偶”現象多少做一些道德準備。

第四,“非婚同居”把性放回到它原來的位置上去,既不那麼可怕又不那麼寶貴,順其自然而已。反過來看,那種鼓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傳統道德,難道還要讓它繼續殺害所謂“失貞”者嗎?

當然,就像它不是一壞全壞一樣,“非婚同居”也不可能是一好百好。問題是,如果只知道它破壞了什麼,卻看不出它建設了什麼,那就是觀察者的失誤了。

我們中國人習慣於崇拜國家,所以總是喜歡把個人的“越軌”都歸結為社會的“失控”,所以總是喜歡乞求權力來“管理”自己,也就喜歡把伸張個人權利視為“自私自利”和“無法無天”。可結果是,恰恰因此我們很難學會在一個人對一個人的時候,尤其是陌生人對陌生人的時候,如何妥善處理雙方的關係。這就是所謂“一放就亂”和“誠信缺失”的直接源頭。在性方面則突出地表現為那些權貴們一旦“解放”,要麼就仗勢欺人(例如專門針對下屬的“搞小蜜”),要麼就回歸傳統(例如模仿妻妾成群的“包二奶”)。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又來源於我們很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存和生活過。因此培養不出以個人權利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根本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個體,所應該維護的僅僅是自己的權利,而且並不能因此就必然產生制裁別人的權力。正是因為分不清權利和權力(這是時下中國文字中最普遍的“筆誤”),最近20年來關於性道德的爭論,基本上是低水平的“雙盲窩裡鬥”。

再例如,在所有涉及“第三者”的官司中,我們的法官經常是不做衛道士就得做教唆犯。其實,如果我們不再非要對非婚關係表態,而是把涉及者視為三個獨立而且平權的個體,那麼在每兩個人之間,誰侵犯了誰的權利,誰欠誰多少,就很容易搞清楚。一般來說,是中心的那人既欠婚內那人的又欠婚外那人的,而婚內婚外的兩個人則根本毫無關係,婚外的沒有權力拆散婚內的,婚內的也同樣無權要求法律懲罰婚外的。

在發達國家,所謂社會的性道德已經被轉化為單獨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權利關係(個人當然也可以組織起來)。例如:如果您認為隔壁的“成人書店”應該關閉的話,那您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拿出具體的證據來說明該書店究竟侵犯了你的什麼具體權利,光說“有傷風化”不行,泛泛地說“毒害青少年”也不行。反之,這家書店之所以能夠在您的隔壁開張,也一定是拿出了不侵犯他人權利的具體證據。

再例如:在所有的成人書店裡,那些雜誌都是只許買不許當場看,就是因為顧客的購買權不能損害售貨員所擁有的不看權。

總而言之,這種個人權利式的愛情主導的道德可以總結為:以自己的權利為前進動力(而不是盲從任何一種社會道德,無論是保守的還是開放的),以對方的同等同樣的權利為前提(而不是誘、騙、欺、壓),以不侵犯所有相關者的個人權利為界限(而不是天馬行空),以愛情為主導(而不是“唯情愛主義”,更不是利慾薰心)。如是,那麼中國性革命的前途就會像它本身那樣美好。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潘綏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1: 夢遊烏克蘭
2001: You are my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