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这话是从哪里说起?
送交者: NoWorry 2009年05月13日09:12:33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这话是从哪里说起? 聊天时, 有的朋友们会不知不觉的, 信口开河的就说, 我们那时上大学, 学文科的是因为理工不好, 没有能力学理工科才学习文科的, 好似上了文科大学的朋友都是笨蛋似的。 也不想一想, 考虑考虑, 占在身边的伟大的无忧同志就是一个地地道道文科大学毕业的。 你看看,你这话是怎么说的, 多么的伤人心呀,不给人面子呀。 无忧同志在中国大陆学的文科, 美国学的也是文科, 而且文的不能在文, 中国大陆学的是英文, 美国学的政治学。不只无忧是学文科, 无忧美丽的太太学的也是文科, 中国名牌大学英文毕业, 美国英美文学毕业, 无忧的弟弟也是文科大学, 而且是北大历史系毕业, 说起来, 连无忧的爸爸也是文科大学, 还是中国的干部学院毕业。 别人是怎么学文科的,无忧不是那么清楚, 无忧一家人是怎么学文科的, 无忧还是清清楚楚的。 无忧本人, 以及弟弟, 太太, 还有无忧的爸爸上学时,都是文理皆好, 都在本中学赫赫有名。相传无忧的爸爸多艺多才, 聪明绝顶, 书读的那个的好, 大家闺秀的妈妈才许配给了爸爸。无忧的弟弟中学时,高中文理分科, 总分文理全县都是第一,选了文科后, 参加省数学竞赛, 还拿了前三名 。 无忧的太太, 在古老楚国的名高中, 文也行, 理也棒, 大大小小的高中考试测验, 文理成就全校总是不下一二,小小年级就被大陆的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录取, 但硬被学校领导给改编到学习英文, 说什么英文比中文更要, 中国要改革开放嘛, 更需要外语人才嘛。那么无忧就更不用说了, 说了, 恐怕朋友们觉得无忧太不谦虚了。 不管说不说无忧自己, 在美国那个大学时, 连中国大陆来的猪八戒二姑都难找到, 人家无忧却得到了美丽如仙的中国大陆来的太太的青睐, 可想而知, 无忧也不是笨蛋了, 也不是理科不好,才来大美帝国混文凭来了,更何况, 这无忧可是自费全奖来美读本科, 那个年代, 在留学生中可是少之又少。 无忧怎么想也不明白, 朋友们说中国大陆学文科的是理科不好, 笨蛋才学文科的。就无忧的所知, 当时大陆文科大学比理科大学要少的多, 招生也少的多, 你要是不对文科真的感兴趣, 真的有两下子, 这中国大陆的文科大学,你还是真想都不敢想。无忧周边的朋友, 还有无忧在中国大陆中学教书的孩子们, 考上文科大学的个个在高中时是出类拔萃,那有笨蛋才上文科大学这一说? 与此同时,不知何年何月, 朋友们动不动就说, 学好物理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 言外之意, 你们这些学文科的将来都得要饭过日子。竟然把我们老祖宗的家训,古今美外, 千古不变的真理,“文治人, 理治于人”都给忘的一干二净。 先不要说那些光辉耀眼的, 无忧好多中国大陆学文科来美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孩子的妈妈们,人家闲闲散散 , 自由自在,在家看看孩子,盗卖一下房屋,玩玩一下股票,轻而易得, 随手而来, 就把自己的豪宅搞定, 孩子大学学费弄足, 退休金也是满满的。 这学文科又那地方不如理科的? 无忧真的是不知这是从何说起? 更为严重的是好多朋友, 把这种古怪的, 毫无根据的说法, 也带到了我们美国, 破坏着我们的生活, 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就是因为我们的同胞朋友们成天的数理化, 数理化, 不把文科放在眼里, 反而摒弃,贬低文科, 给美国人民造成一种误解, 偏见, 甚至歧视,认为我们华人不爱参与政治, 对权力没有兴趣。 害的无忧这个一心想当官不爱财的人, 不停地, 不时的提醒人家, 特别是上司, 你要提拔我无忧, 我无忧想当官,我无忧想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无忧也有能力完成更多的责任。 也是朋友们的对文科的轻视偏见, 害的我们的孩子们, 不是学的数学, 就是物理, 不是物理, 就是化学,连那些如花似玉, 亭亭玉立, 水灵灵, 漂亮亮的姑娘们,也被这些愚昧,短见,无知,顽固的爹妈们,给断送到那土拉把及的数理化去, 无忧这个的心痛。那些治人, 治本, 治根, 彻底改变我们命运的学科专业, 如法制学, 政治学, 社会学, 经济学, 国际学, 等等人文学少的又少, 甚至连想都不想. 这是及其要命的, 值得朋友们深思和改正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温总理, 我求求您,您更需要的是专业
2007: 酒的典故(13)-瘾酒亡国
2006: 三个死缓/无期,三个倒霉鬼
2006: 母亲的回忆
2005: 放弃70万年薪回国“安家”
2005: 从打工留学生到大酒店老板的移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