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的艺术(二)(ZT) |
送交者: 过路人1 2003年07月02日16:17:03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夫妻吵架的艺术(二)
在夫妻吵架中,双方不要攻击无辜的人,如“你就像你妈一样”。这是有失夫妻吵架中的公正原则。其一,夫妻吵架是你俩口子的事,与他人无关;其二,攻击和打击不在场的人(别人与你们目前吵的事没有直接联系),是不公正的,也是不道德的。 在吵架中的另一原则是诚实。是对的方面,你要坚持但也要给对方留下接受的时间和空间;是错的方面,坦诚让步或道歉。勇于认错是人格成熟的表现,而不是一个面子问题。撒谎是最行不通的。为了掩盖一个谎言,你往往要撒几个慌。然而,真相或事实最终还会暴露出来而成为输家。 在夫妻吵架中容易把对与错的问题绝对化。许多人与他人发生矛盾都是产生于极端化。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往往认为自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往往认为对方是错的)。其实,心理学上大量研究表明,发生在社会与生活中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少有绝对的对与错和绝对的黑与白。大部分问题是落在“灰色区域”(grey area)内。“灰色区域”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指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并无绝对的黑与白,绝对的对与错。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不同看法和想法而导致矛盾冲突,在本质上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不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罢了。 在夫妻吵架中(也包括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最不道德的是人身攻击,尤其是攻击对方相貌、体形、外表来打击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上几乎任何人,不管外表多好,只有他/她自己或他/他很接近的人才知道其天生的不足。以攻击他人外表形象并想用此来压住对方的人,手段上是恶劣的,行为上是卑鄙的。 “人格暗杀”(Character assassination)在夫妻吵架中也经常出现。即说一些能刺痛对方的恶毒的话(不一定是骂人的话),或是专门去揭对方心痛的、有忌讳的事,用以打击对方。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研究范围,叫做“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指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即我所犯的错误都是环境导致的(Situational);他人所犯的错误都是性格导致的(Characteristic)。我们自己做错事时,总是去找无数个外在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即“因为如此……,我才做错了。”他人犯错误时,大多评价将是“他性格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命中注定犯错倒霉。”“他品行太坏。”换言之,开脱自己和诋毁他人常常为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的行为。虽然我们大多数都自觉地这样做,但并不代表这种心态和做法是正确的。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专断、一言堂、不宽容。进而形成只要是不合乎自己意见的都是错的和本性很坏的习惯。 学会“制怒”是夫妻吵架艺术中的关键之招。当人一发怒,说话会出口伤人,想传达的意思传达不出。而听话的一方的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已经启动而听不进任何话的解释(指真正的交流)。所以当你要发怒时,其中一方应该停下来离开现场(time out),直到对方或双方冷静下来再回来谈。如果怒发冲冠,非说不可,你就先心里默默数数。理想的数目是从1到30;实在忍不住,你从1数到10,然后再说你想说的。心理学上对发怒和制怒的研究表明,经历几秒至几十秒的时间间隔后,你说出来的话的攻击性会比马上破口而出(或破口大骂)的话要温和和理性一些,对对方的伤害也会小一些。这点今后写文另谈。 夫妻吵架中的公正原则还涉及到其他一些范围。例如,夫妇俩不应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经常这样做会给孩子在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创伤。同时,孩子可能学到这种坏习惯,即把夫妻之间(男女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吵闹之上。长大以后,孩子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对待情人或配偶,从而把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关系搞得一团糟。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夫妻中一方把对方不好的事向孩子倾诉,试图把孩子拉入统一战线用以打击对方,这将会对孩子的精神和人格(即性格)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其一,儿童的世界是儿童的世界。如果向孩子倾诉配偶一方的不好,就是把儿童在心理上强行拉入成人才能应付的那些压力或脏东西。长期下去,儿童会因为精神上不堪重负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严重的行为问题。情况更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精神分裂。其二,儿童天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亲生父母的忠诚(loyalty)。父母中的上述行为会导致“忠奸分裂”(split loyalty),这也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教养儿童问题是一个很大的专题,容今后专门撰文祥述。 总之,夫妻之间,绝对不吵架是不可能的。但吵架总要将究吵法,吵了要解决问题才行。在吵架中,至少应慢慢学会把握一些原则。这样,在吵架不失公正,也少一些对彼此的伤害,多一些解决问题的理性和方法。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