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高伐林:丛志远和他的“千手观音”
送交者: 高伐林 2010年11月02日16:23:06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在来自大陆的画家丛志远的生花妙笔之下,体育与艺术,力与美,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典,喧腾与静穆……这一切相异甚至相反、相斥的元素,竟统一在一幅巨画之中,这就是他在新泽西州的威廉·帕特森大学艺术展览馆“融合的文化:现代艺术和传统的交溶”艺术展览中,令人瞩目的力作《千手观音》


◆高伐林


  美国的篮球竞技,与东方宗教中的“千手观音”——这两者之间,难道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

  然而,在来自大陆的画家丛志远的生花妙笔之下,体育与艺术,力与美,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典,喧腾与静穆……这一切相异甚至相反、相斥的元素,竟统一在了一幅巨画之中,这就是他在新泽西州的威廉·帕特森大学艺术展览馆“融合的文化:现代艺术和传统的交溶”艺术展览中的力作《千手观音》。



  这幅画高11英尺,宽9英尺,创作历时八年,直至展览开幕前夕才完成。作品中篮球健儿以“千手观音”的形象出现,运用各种投球手姿,表现其精湛技巧和魄力;手姿的组合以及引伸变化而组成的光圈,烘托了其神威。背景中的观众挥舞的手形成波涛,表现神威的源泉和后盾,揭示出神力来源于信仰者的供奉,篮球的激情来自观众的热情。画家将篮球架处理成华盖,黑色的地板球场变成神秘的瑶池仙境,表现出画家以中国传统元素诠释美国现代生活的努力。有的观众说:“这里的运动感、空间感甚至时间感都在颤动,不可思议。”另一观众说:“近看发现画面的细节中处处有一种幽默感,像乐队的夸张、广播员的耳机、天使中非洲、亚洲和欧洲孩子的造型,十分有趣;远看整幅作品,又油然而生庄严神圣、祥和喜悦之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篮球系列”可以说是丛志远的看家题材,运用丝绸之路上石窟佛教壁画等等东方意象、传统元素,也并非他的初次尝试。早在十来年前他1993年获得美国全国画展一等奖的作品《篮球》,就有意识地移植了敦煌壁画中飞天、乐伎的造型,并借鉴了其构图。去年夏天他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题为“超越东方和西方”(Beyond East and West)的个人画展,主打作品也是以篮球为题材的巨幅《极乐世界》,以浓烈明快的朱砂红为背景,以黑、白、绿、蓝色块组成的球员和拉拉队组合的色彩旋律,既表达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生命在于运动”的哲学意蕴,又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的运动速度、节奏和活力。

  这位对篮球情有独钟、也深知篮球在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中重要分量的艺术家,对我回忆《千手观音》最初的创作萌动时说:“八年前我在观看篮球表演时,看到球员在罚球时,球门后突然挥舞起成千双手!而投球的球员那种万众俱动、唯我心静的神情,让我心折,在那一瞬间,我感到他的专心致志与古今、与中西的哲理融会贯通,使我一刹那间得到了创作灵感。”

  丛志远谈到这幅作品,那番如释重负溢于言表。他说,许多人以为艺术家十分潇洒,灵机一动,大笔一挥,作品就出来了。其实耐看的作品是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的。当地英文报纸Herald News记者在对丛志远的采访中十分感慨地写道:她一向认为艺术家的特征就是浪漫和豪放,没有想到艺术家中还有这样严谨和勤奋的人。

  丛志远对笔者介绍说,2000年夏天整整四个月的暑假,他殚精竭虑完成了这幅画的草图。本来他是计划在2002年完成这幅画的,当时他获得了学校一年的创作假,摩拳擦掌地要埋头专攻这幅作品。但由于“911”恐怖事件和母亲去世,国事家事的连串变故,使得他完全无法进入创作这幅画的特定心境。他索性搁置这幅画,转而完成了一批悲壮的“911”主题系列作品:浓烟滚滚中的救生犬,晨霭中的喷水车,暮色中的废墟,断壁残垣中的龙骨……作者用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示了悲壮不屈的生命力。

  没想到,就是那张搁置下来的未完成作品,拨动了美术馆馆长的心弦,去年凭这张素描草图,就被预先选入了这一展览。正是这种鞭策,使丛志远下决心在今年暑假又用了四个月,投入全副身心,终于完成了作品。

  有了草图,基本的结构和线条依稀出现了,色彩仍然需要精心处理。他说,作者一定要有控制整幅作品的能力。一幅画抓住人心,并不在乎用多少鲜艳的色彩,作品越大,色彩越要单纯沉着——老子所谓“五色使人目盲”,就包含了这个道理。他在这幅画中,抓住红、蓝、白这个美国国旗的三色,构成画面色彩的主旋律,安排其它色彩在这一主旋律中跳跃、旋转、闪烁,组成一个美国现代乐章,使美国观众能从一个中国传统精神的角度来接受和欣赏他们司空见惯的场景。难怪展览会的一位组织者看到这幅作品后十分兴奋:这幅画全面体现了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宗旨,即通过展览融汇各种文化,分享其交融的成果。

  丛志远对笔者感叹说:这幅画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单单是画面上的手,就有九百多只。有人看到他耗费如此之大的精力,一丝不苟地扑在画纸上,总要问他是为谁作画,是否有商业订单?“其实,艺术家是为自己而创作——为表现自己心目中美的理想而创作,是有感而发。为什么一定要有人订货才去挥动画笔呢?”丛志远坚定地相信,只有在灵感和激情的原动力催动下的创作,才是最真诚的创作,最有艺术含金量的创作。他指出,当今学习风气中滋生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有些学生不肯苦练基本功,以投机取巧、一举成名的侥幸心态看待艺术。自己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这次创作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

  丛志远也十分庆幸自己有一份艺术教授的职位,可以不必为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而发愁,加之每年有四个月的假期,才使自己能够倾心尽力地沉醉于美术创造的天地。

  来自中国的丛志远,现为威廉·帕特森大学艺术教授。他18岁还在江苏如东农村时,就有作品代表江苏省入选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77年他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本科,后又获该院中国艺术专业的硕士,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近十年。1989年丛志远自费留学来美,到印地安那大学获得艺术史和版画硕士学位。丛志远在中国主攻工笔国画,来美国侧重专攻版画,但也兼顾国画创作得到刘海粟、亚明、陈大羽等东方艺术大师、勃沙堤等美国版画艺术大师的教导栽培。近年来活跃于美国主流社会的艺术圈中。前年他获得由美国国会筹建的夏威夷东西中心艺术家居住奖和个人画展奖。

  丛志远来美后几乎每年都在美国各博物馆、大学展览馆、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获得多种奖项,他亦被美国多家媒体如《纽约时报》、Star-Ledger、Herald News等报纸,和CNN、NBC等电视报导。这次他们和BBC、NJN也报道了他的作品。

  丛志远对笔者说,我们这些艺术家在美国被看成中国人,在中国被看成美国人,处于边缘,难免有痛苦、徘徊和失望。但是自强不息,把握定位,发挥优势,这个边缘就会变成东西方文化的撞击点和交叉路,变成焦点和中心。我的定位是中国美国人,我必须自立于新世纪的艺术之林。丛志远探索用东方手法表现西方景物,用西方技巧传达东方精神,使他的作品初看起来既不似西方艺术,又不像东方作品,但却熔铸和超越了西方意念和东方哲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Pizza Hut, 你在中国为什么那么偄?
2009: 亲历中美差异:我伺候美国儿媳坐月子的
2008: 欧巴马若当选 金融危机可能持续恶化
2008: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麦凯恩是真正的英雄
2005: 对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战略的反省
2005: 守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