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华裔的战歌(2):犹太裔比我们强什么?
送交者: 汪翔 2011年02月12日07:16:40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华裔的战歌(2):犹太裔比我们强什么?

 

一谈到华裔在美国的未来,很多人就会将我们和犹太裔比。那么,我们和他们相比,到底差在哪里?什么是我们作为个体的华裔所不能够改变的,什么又是通过我们的自身努力能够克服的?或者,有哪些是在几代之内即使通过勤奋也无法克服的?对此,我们能够做什么?

怨天尤人肯定不是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抛自弃也不是一个强者所应为。中国这个“伟大”的祖国对于我们在美国的华裔,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很多问题,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所不能够回避的问题。

先谈好的。和犹太人相比,我们这些“留学生”出生的华裔,至少有几个优势:

其一,我们从一开始就拥有不错的人力资本。有本钱,比那些在二战后赤手空拳来美国打拼的大量犹太人,应该是强了不少。

其二,我们来美国的时候,又因为这种资本,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有那么几年有一个生存的“空间”(奖学金养着)。不需要从一开始就为了一日三餐而操劳费心。虽然不少的人还需要边打工边完成学业,但是,那种“完成”,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投资行为了——你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升值而在努力。事实上也是,很多人因此而在毕业之后获得了一个个不错的工作,能够有财力居住在学区上乘的郊区别墅,这就是投资给予的回报。

再看看我们之间相同的地方:都很勤奋,都很聪明,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去为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十几年,几十年下来,很多人都小有所获。

不同的是,我们能够获得这种所获,基本上都是得益于我们在教育上的投资——通过找份好工作而获得的回报。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必然会这样?这才是我觉得我们大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犹太裔和华裔一样,都有一个凄惨的历史。不同的是,犹太裔作为“流浪汉”,一代代人被人低看、欺凌。到最终,他们终于“醒悟”,并且借助于美国的力量,一方面让自己在“敌人”的心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小国(以色列);另一方面,通过移民加盟美国,在美国占领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我们这些华裔,带着自己相当原始的人力资本,来美国本土打拼,十几年下来,作为个体,也基本上个个多多少少有些斩获。那些留在本土的,则让整个世界吃惊,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一再创造经济“奇迹”。

表面看来,我们似乎不比犹太裔差,甚至还更厉害许多。但是,深入的思考,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无法获得满意的答案:看看我们这些华裔中已经“大功告成”的,再看看犹太裔中那些功成名就的,粗看一下,也能够发现很大的不同。

华裔第二代学业优秀的,基本上都是出在第一代拥有很好人力资本的家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书香门第”。而犹太裔却不同,很多很有造就的犹太裔,他们的父辈(第一代),只是一个个的小生意人。小生意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却知道重视自己子女的文化教育,并且还很成功。这在华裔人群之中好像不是很普遍的现象。大量的来自大陆的小生意人(像那些开餐馆的,超市的),即使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似乎成功的几率也不是很高——自己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实现这个目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为什么犹太人能够克服这种困境?

 

再者,我们这些为数众多的靠知识在美国谋生的华裔,由于来自“特殊”的国情,除了很在行怎么样获得全A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专长。而那些为数众多的犹太人,在各个行业摸爬滚打,所累积的“情商”,则远远超出我们这些书呆子很多很多。在这点上,我们可能好几代都无法追上。

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情商差别,如果你更深入点来观察和分析,你就会发现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么多华裔在抱怨自己被人歧视,被职场的天花板窒息得透不过气来的状况下,还是“不得不”一忍再忍,继续一天天地强作笑脸,将日子过下去?是他们没有选择?还是他们没有技能去进行选择?还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让他们不知道还有其它的选择?

鲍尔默能够执掌微软的帅印,恐怕远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哈佛的毕业生,哈佛时代盖茨的室友那么简单吧。管理能力不是光靠书本的A就能够累积起来的,更为需要的,恐怕还是从小生活的环境给自己的耳鬓厮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很可惜,我们那些全A的孩子,没有几个人有获得这种“流水细无声”感染的机会。结果,很多人是学会了大量的书本知识,而到了社会上之后,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个的天花板。

 

天花板的存在,到底是不是歧视的结果?对于挣扎在大公司和忙碌在小公司的人而言,答案可能很不同。小公司看重的是能力——那个能够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利润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多时候与你会不会考试,实际上没有多少关系。

大公司的主管们感兴趣的主要不是公司的(利润)业绩,而是自己被上级考察的业绩。而这种业绩指标和公司的利润,很多时候差别很大,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华裔的技术“一流”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成为不了优势。因为,一则,技术的高低,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像是在学校的考试,能够差别个ABC出来。再者,即使有个AB+之分,对于你的主管来说,可能算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充其量只是拥有同等的能力!

如果在技术上你不拥有优势,那么,你就已经没有优势了。设身处地,如果你是主管,如果让你来挑选,你会选择一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陌生人”来和你“朝夕”相处吗?生活是需要乐趣的,你一没有语言,二没有“情商”,三可能还因为曾经是“精英”而养成了爱较真的习惯,这样的下属你会喜欢吗?

在这点是,犹太裔不仅在语言上比我们有优势,而且,他们更高的情商,他们不曾有的“精英”感,让他们很容易“随遇而安”,适应环境,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如果你老觉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我看,至少我是不敢用你的,即使你真的是“天下第一”。

太自以为是,恐怕也是我们从小的生活环境给惯坏了的结果。这种习惯,给予我们的,要么是极端的自负,要么是极端的自卑、自弃。很难保持一个健康的平衡心态。喜欢较真,不知道已经摧毁了多少人的人生机会而不得自知。

追求全A的文化教育,确实是为我们培养了一大堆的夸夸其谈的“精英”,造就了不少的“废物”。这种“精英”,离开了他人给你事先定好的模子,很多人实际上不知道怎么样去谋生。在这点上,华裔恐怕比犹太人的差别应该是很大很大。

 

很多人喜欢谈论一点:犹太人在美国游说力量的强大,给以色列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如果你细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远不是粗看那么简单。

美国支持以色列,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对于两者,是一个双赢。但是,一个喜欢走极端的,依然还是以“解放”为主要目的的中国,美国敢支持吗?中国不同于日本,德国,更不同于以色列。(有机会时再细议)

我不是很能理解,到了这个份上的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够将那许多的带有“革命”和血腥痕迹的文化印迹给擦洗一下?难道,每时每刻提醒人们记住“这个政权是用多少人的鲜血换来的”就那么重要吗?就那么能够给自己带来光荣感吗?恐怕骨子里面,还是想以此来吓唬那些胆敢动心的挑战者吧——如果你害怕付出鲜血和生命,就别做这种打算了!对于一个以握紧政权为第一诉求的政府,美国人怎么会支持呢?除非···

中国现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骨子里面视自己的权力来自人民。自己几十年前通过枪杆子夺来的权力,在自己的对手已经被消灭的几十年之后的今天,是不是该重新定位一下自己的立足点呢?

爱面子的中国,急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世界表明自己很在乎人——人的尊严、人的感情、人的生活环境。而不是自己政权的稳定!否则,你想通过像犹太人那样的游说来获得美国对以色列那样的友好,我看是太幼齿了一点。

美国永远不可能像对待以色列那样对中国友好。不管中国政权变成什么样子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红色”意味着美国的“敌人”;中国的强大,意味着美国的“竞争对手”。而且,美国还不能够像管日本和德国那样来制约中国。

很多时候,有人喜欢以日本裔在二战期间被“关押”为例,来说明祖国对于我们这些华裔息息相关的利益关系。对于这点,我想,我在《奥巴马智取白宫》(崇文书局,2009)里面已经写得太多了,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啰嗦。我觉得,这种比喻的意义不是很大。中国和日本,对于美国,对于世界,太不同了。

在美国参与政治的成功,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能力的实现,很遗憾,大量的华裔没有这种能力!至少对于我们这些1.5代华裔而言,这就是事实。

 

 

附录:美国华裔政客人才辈出 有崭露头角之势

大公报    2011-02-11 

 

美籍华裔人士在美国的政界商界有崭露头角之势。早前,华裔陈远美获美国总统奥巴马擢升为总统助理兼第一夫人办公厅主任,李孟贤又获委任为叁藩市代理市长,为期1年。

          在美国选举史上,华裔不断打破华人参选的零的纪录。

          早在1983年,陈李婉若便成为了第一位华裔女市长。为了拉票,她曾举着破伞在漫天风雨中敲开整个选区所有居民的家门。最终,她从一名医院社工成为美国南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市长。她曾被克林顿誉为「具有东方文化教养的美国政坛魅力女神」。

          1996年,第一位华裔州长诞生。骆家辉是出生在西雅图的第二代华裔。199611月,骆家辉在华盛顿州州长选举中击败共和党竞争对手,成为美国歷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4年之后再度连任。骆家辉以其近乎完美的政治表现被盛讚为「美国梦的典範」。

          2001年,赵小兰成为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2001111日,当选总统乔治.布什提名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长,同年129日获参议院批准。她是美国歷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

          2008年,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美国能源部长,也是首位担任美国内阁部长的诺贝尔奖得主,再次创造美国歷史。朱棣文还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2009年,赵美心成为首位华裔联邦国会女众议员。201011月,赵美心再次当选美国国会联邦众议员,成功竞选连任。赵美心的父亲出生在美国,母亲来自中国广东。她的丈夫伍国庆为加州众议院议员。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xiaoluus :我喜欢住在美国的N个理由
2010: 子怡,加油
2009: 布什的遗产:数字为证
2009: 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
2008: 中国人究竟“落后”什么,多久了?
2008: 善念一生
2007: 回乐维:为什么不要请假过春节?
2007: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百弊而无一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