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意与生活 (ZT)
送交者: FL 2003年09月04日11:04:18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意与生活

--------------------------------------------------------------------------------

作者: 佚名 (推荐: 一读者) 万维读者网 2003年09月03日 http://www.clibrary.com

中产阶级叫得好听,其实大多数都是打工仔,薪俸是其主要甚至是惟一的经济来源。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其生意就是好好为老板打工,为老板服好务,以免老板一不高兴,“人才流动”,而落入新贫一族。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意,没有什么好谈的,倒是对于其生活,有一些有趣的话题,颇值得一叙。

曾经有一个国内的中产阶级到本阶级的大本营美国旅行,回来后以又酸又甜的笔触描摹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住在郊区,有一幢(分期付款)两间至四间卧室的房子,两三个孩子,一只狗,两部汽车(一部日本的、一部美国的,分期付款)。门前是修剪整齐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拿薪水后马上开出15张以上的支票付账(房子、车、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分期付款的大件商品、5件信用卡的账单、孩子牙医的账单、医疗和人寿保险,或许还有看心理分析医生的账单,等等)。平时看电视脱口秀,周末借两盘录像带,边看边喝可口可乐、吃爆米花,每年圣诞节扎圣诞树,妻子和丈夫都在发胖。”

这样看起来,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惬意得了不的。但一位老资格的美国中产阶级给我们描摹的却是另一幅图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我们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老实巴交的父母、祖父母。

“多数美国中产阶级一月又一月用大量时间盘算那些消耗掉大部分收入的开销:联邦税、州税、地方税(这些税约占总收入30%以上,由于工作单位会自动替你扣税,薪水到手之前就已扣除),付分期付款买的车的月付款、医疗、家庭财产及汽车的保险费、汽油费,包括暖气、空调、水电等项的杂费、食品支出(该项通常占收入的15%)、始料未及的汽车维修与家用设备维修费,等等。”

对于美国的中产阶级,“这些每月的支出并非难事,难的是三件大事,努力成就这三件大事则成为了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特征:1、买房;2、供子女上大学;3、过体面的退休生活。的确,被广而称之的‘美国梦’的经济特征的核心,可以用这三大目标来概括(我常常感到‘梦’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要想使这个梦变为现实,需要的是长达几十年的艰辛劳动——这种努力倒可以称为‘美国式长征’)。由买房、供子女上大学、为晚年舒适生活打好基础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之重,仅从抽象概念上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因此我在此列出一些具体数字。今天,一户中产阶级的住宅,在全美一般地区(也就是说,不是在诸如纽约、旧金山这样房价昂贵的城市),价格在7.5万-20万美元,通常需要首付这笔款项的10-15%以及长达30年的每月分期付款,同时还要加上7-8%的利息。一般中产阶级家庭的第二大支出是子女上大学。教育方面的专家预计,对于2000年出生的孩子来说,将来在州立大学上四年大学要耗资18万美元,而在哈佛、斯坦福这样的私立大学上四年要耗资30万美元甚至更多(这一数字是按预计中的2018年的美元价值计算,包括学费、食宿和书费)。最后,对于今天处于中产阶级、夫妻双方工资为平均水平的夫妇来说,若想晚年的生活还能达到退休前有工作时的水准,他们几乎肯定需要用自己的储蓄来补充政府给老人提供的社会保险金。也就是说,很可能需要几十万美元的积蓄,从而得到足够利息的涓涓细流,补充其他方面的退休收入(如社会保险金与公司的退休金),从而使退休后的收入达到刚退休前的水平(恕我说句大实话,很多中产阶级美国人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经济目标,因此在晚年就有令人操心的钱的问题,有时是小问题,有时是大问题。)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说美国人是否在为这些目标存钱或投资,而是想说这些目标实际上决定了一个美国人的财富观。由于有这么巨额的支出在等着自己,美国中产阶级就无人觉得自己很富有;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至少是前两个),就很可能让一个美国人感到自己挺穷的。很清楚的一点是,这些费用在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经济计划中占有突出地位。我想,这也解释了(至少是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中产阶级对钱的考虑与今天俄国的中产阶级大相径庭。”

需要说明的是,这位美国老先生曾在中国生活,并曾长期在俄罗斯生活,对中、俄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这位老先生上述一番话乃有感而发,因为他在俄罗斯的时候,发现俄罗斯新中产阶级整天都在忙着穿着打扮,忙着听音乐会,忙着计划旅游度假,忙着附庸风雅。“几周以后,我和我的俄国同事谈到如何度过就要到来的假期时,谈话使我的诸多印象得到了确认。那时正值10月,办公室中的话题转到了12月圣诞节的度假计划。一个接一个,10个俄国同事中的4个列出了他们的度假计划:埃及、墨西哥、马来西亚、美国……当时,对于他们的计划,我并未感到特别吃惊。当同样的话题出现在我的在美国国内的朋友当中时(比如,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我得到的回答则是诸如:‘没什么特别计划’、‘去得克萨斯州爷爷奶奶家’、‘去威斯康新州的麦迪逊城’、‘去纽约’。于是我意识到美国多数在城市工作的有专长的年轻人,很少去国外旅行,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自己实际上无力担负旅行费用,可我这儿的好几个俄罗斯同事,月工资约1000至1500美元,都在筹划着每人耗资400、500、600甚至700美元的昂贵的海外度假,其费用约为他们月工资的一半!而这几个人当中,以前都以同样的方式到海外度过假,就像我的另外6个俄罗斯同事每人都曾去过一样。”

这看起来倒挺象中国的新中产阶级的,也许作为一个新生社会的新生力量或者说暴发阶层,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俄罗斯中产阶级理应有其更多相似之处。近年来,每逢春节、五一、十一,总是爆满的航班,新、马、泰早落伍,韩国、日本等近邻国家也已不新鲜,现在国内一些中产阶级惦记着的旅游目的地是德国、法国这类欧共体国家,以及埃及、南非这样的非洲国家和阿根廷、巴西之类的南美洲国家,包括北极、南极均已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在世界各地大把大把地扔Money,以为自己是,同时也被别人误以为是哪里来的阔佬。

零点调查公司的袁岳,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短期进修。若干年前,袁岳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眼中的(或许是他心目中的)美国中产阶级和中国中产阶级。“在美国,一个中产阶层年收入要5万美元以上,要3年换一部新车,有分期付款的房子,且已付完其中的30%。中国的中产阶层,月收入在人民币5000-15000元左右;他们的现实奋斗目标常常是‘10年后能买一辆8万元左右的国产汽车’或‘拥有带产权的中高档公寓’;他们会在室内装修或买家具上花5000-20000元左右;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证及其他娱乐俱乐部制消费是他们中一项较新的热门投资;在北京约400个中高档夜生活场所,他们每次会花1000元买一瓶人头马XO洋酒,他们常常为一次卡拉OK或保龄球聚会花费1500元以上;很少去看电影;对银行服务重视不够,身边常带大笔现金;另外还要拥有Internet网址,不然就是土中产阶级;要有国内直拨电话。零点公司参与的一项调查,中国大中城市26%的人认为自己处于中上等生活水平。”时间虽然没过几年,但袁岳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描述显然已经落伍,房子、车子虽然依旧是他们不懈的追求,但标准早已不是8万元左右的国产汽车,而且没有谁愿意将拥有一辆汽车的时间放在10年之后。现在中国中产阶级连10多万元的桑塔纳都不愿要,“讲实用吧,买辆桑塔纳,开回去邻居还以为新搬来一户人家是开出租的;讲品位吧,买辆凯迪拉克,还没开回去就知道从此自己就穷得只能当有车瘪三了。”最形象地描写出中国中产阶级的两难处境。

做一个合格的中产阶级不容易。保罗·福塞尔在其著名的《格调》一书中描绘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说:“他们对于别人如何看他们感到恐惧,并且一心希望将每件事都做得无可挑剔。”中国的中产阶级一样整日胆战心惊,惟恐一不小心,就滑落到了阶级的圈子之外,在别人眼里变得不“中产”起来。

有人给中产阶级出主意,说一个合格的中产,至少需要西服若干套(至少8套以上,其中双排扣若干套、单排扣若干套、后开气若干套、两侧开气若干套,除此之外,最好再能准备一至两套燕尾服),皮鞋若干双(至少10双以上,包括棕色若干双、黑色若干双、其他颜色若干双、系带若干双、不系带若干双),袜子若干双(至少一打以上,各样颜色、各自长短都有严格要求,而且一双袜子换洗不能超过若干次,否则,该人的双脚就有可能找不到中产阶级的感觉),此外,领带、衬衣、裤子等等,包括其所使用的发油,都有严格的规定,当然都要是名牌。这样计算下来,一个中产阶级要将自己打扮整齐,没有个十几二十万元恐怕打不住。为了让自己至少从外表上归属于中产阶级,一些经济实力不济的中产只好在生活上苦自己,在自己的肚子上打主意。

如今,据说北京的上层中产都住在亚运村的水印长滩、棕榈泉、CEO尊邸、紫玉山庄,或者机场路沿线的高档别墅区,如莱蒙湖、名都园、华中园别墅、裕京花园别墅、丽京花园别墅、龙苑别墅等等,房价以美元计,每平米大多在1500美元以上,最高档的是位于建国门内的贡院6号,每平方米4万元,但买得起贡院6号的人,就不应是中产阶级,而应是富豪阶层了;次级中产或者说是中中产阶级,都住在恒华国际公寓、万泉新新家园、罗马花园、欧陆经典、现代城之类的地方,或者诸如康城之类的TOWNHOUSE里,房价每平米大体在人民币8000元以上,其中,朝阳区的CBD、亚运村,海淀区的中关村、西城区的金融街等等,是北京中产阶级中中层较为集中的几个地方,据说现在“STUDIO”又在开始向中中产阶级招手——你没有必要弄清它的意思,也弄不清楚它的意思,它就是一个符号,是中产阶级中中层感兴趣的,也是专为中中层中产阶级打造,并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大把的银子准备的一个玩意儿。另外,有传说马甸桥旁边的冠城园是职业中中产阶级的集中之地与梦想之地。下中产则散布于京城各处,有连片居住的,如华威桥附近的美景东方、东景苑、京沈高速路旁边的万科青青家园、南三环旁边的珠江骏景及南三环旁边的芳城园、芳星园等等,包括属于经济适用房居住小区的回龙观、天通苑、长安新城、今日家园等也有部分下中产或中中产居住,除回龙观、天通苑、长安新城等经济适用房外,一般房价在每平米5000元以上,另外一些主要是下中产,则混迹于民间,单从居住上不易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区别。

从用车上,上中产偏爱的是进口汽车或者国产汽车如奥迪A6、帕萨特B5,价格一般在30万元以上,中中产则多选择国产车中的广本、别克、宝来、桑塔纳2000等等,价格一般在16万元以上至30万元之间,其中,南方中产更偏爱上海大众和广州本田的系列车型。国产车中的老三样桑、捷、富则是下中产和部分中中产不二的选择,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也有选择奥拓、夏利、吉利、羚羊等车型的。

一位记者先生这样描述其眼中的新“中产”:“年龄在30岁左右,穿着讲究,看各种铜版纸印刷的精美时尚杂志,受过良好教育,有不错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自己驾车或出门就打车,经常出没在高尔夫球场和保龄球馆、洋快餐店等时尚场合,参加周末party,言谈中不时夹杂着英语单词。”殊不知,按《格调》一书的作者保罗·福塞尔的论述,在美国保龄球只是贫民阶级才热衷的游戏,中产阶级是决不会去染指的,以免让人产生误解。不过,也由此可见,中国中产阶级正处在其形成过程中,尚缺乏其传统根基,对中产文化一知半解,常常将国外只有下层贫民阶层才热衷的玩意儿当做新潮来热烈追捧。

美国中产阶级热衷阅读的是如《国家地理》、《房屋与园艺》和《纽约人》之类的杂志,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属于中产阶级本阶级的标准读物。在美国,只有社会下层才会热衷于捧读的《读者文摘》,在中国,照样受到一些富有小资情调,充满缱绻气息的中产阶级的喜爱。在图书中,国内上层中产阶级目前热衷阅读的是《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或者科特勒、韦尔奇等人的传记或自传,都是泊来品;中中产热衷阅读的则是《穷爸爸、富爸爸》、《成功是如此简单》之类的励志书藉;能够让下中产缠绵悱恻,时常陷入掩卷沉思状态的,则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或者《我能动谁的奶酪》。像这样一些幼稚的,类似儿童读物的东西,为什么能够博得中国下中产阶级的喜爱,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据说,在美国,中产阶级已经形成了属于本阶级的一些饮食特点。他们习惯于每周上固定的餐馆,大多数人习惯坐固定的座位,拥有相对固定的食谱,喜欢用固定装饰的玻璃杯子,一些餐馆的waiter或者waitress对于他们的常客了如指掌,不等招呼,就会替他们摆好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包括桌椅、食物、饮料,甚至包括专供小孩子坐的圈椅。相比之下,中国的中产阶级还缺乏这样的“排场”。在北京,很难找到专为中产阶级服务的餐厅。据说原来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倒是北京中产阶级扎堆的一处所在,但现在早已变得鱼龙混杂,令一些中产阶级分子望而却步。现在,据说倒是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能够找到三五处这样的所在,可以让中产阶级分子们咂摸到一些只属于他们这个阶级或阶层的感觉和滋味。

中国有句老话,当官做府,三辈子学会吃饭,五辈子学会穿衣,可见等级修炼之不易。中国中产阶级要在气质与做派上赶上他们的美国前辈,恐非一日两日可以达成。中国中产阶级任重而道远。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

为什么美国能保持繁荣稳定?有一个说法,那是因为美国的中产多,占总人口的80%。

有人计算,若从现在开始,中国中产阶级人数每年增加一个1%,那么,到2020年左右,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就可以占总人口的38%。38%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平衡点,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中国社会就稳定了。这样的说法或许有其道理,因为综观世界各国中产阶级,大多有着这样的特点,即安于现状,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换句话说,他们是现存社会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愿这个让他们得到好处的秩序遭到破坏,乐意于维持其秩序。学者们更乐意这样解析,首先,中产阶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彻底解体,是推动社会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菱形结构转型的结构性因素。其次,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因素。第三,中产阶级最希望社会稳定,在社会中代表着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当其占据主导地位时,就成为社会稳定的思想保障。第四,与低收入阶层不同,中产阶级的收入稳定并呈现刚性特征,边际消费倾向明显,能有效地促进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因而是社会稳定的基本经济因素。

在学者们的解析过程中,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以作为其观点的反面印证:中产阶级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当中产阶级弱小无力并且组织很差时,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两派,由于穷人和富人是天然的敌人,两者之间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难妥协,这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国内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解析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的时候,乐意引用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作例子。我们不能说他们观点错误。但是,以为中产阶级在一个社会足够强大了,社会就会天然趋于稳定,这样的逻辑总让人疑虑。不错,美国的繁荣稳定固然得益于中产阶级的强大,但与美国贫民阶层同样能够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和医疗保障亦不无关系。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在美国,一个人即使穷一点,他至少不必担心自己会被饿死、冻死。同时,美国之类国家拥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保证让穷人也有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反观我们则不同。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所进行的城镇居民财产调查,占总数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而占总数10%的最高收入的富裕家庭财产总额则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基尼系数达到0.51,远超过分配不公的国际警戒线。更遑论城乡居民可比收入差距达到6倍以上,这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公开承认的。还有,“占城市人口比例55%的中低收入和低档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不及农民。一些下岗人员的生活状况甚至比农民还艰难。”

茅于轼大声喊出,要“让穷人(也)有机会变成中产阶级”。我们认为这才是有良知的态度,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中产阶级的强大以及橄榄型或菱形的社会结构并不会天然地导致社会的稳定,只有当穷人也有机会和希望的时候,社会才有可能保持稳定,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忧心忡忡的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中产阶级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整天生活在歌舞升平之中。放眼望去,我们周围充满了忧心忡忡的中产阶级,有时候他们甚至比社会贫民阶层更显得手足无措。“菩提本非树,时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一些社会贫民阶层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心态的原因;患“得”患“失”的心态,却使一些中产阶级,尤其是下层中产阶级每天生活在焦急彷徨之中。这也是那本莫名其妙的小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能够在下层中产阶级和部分中层中产阶级分子中风行一时的原因。因为中产阶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都是打工族,大多数都靠薪俸为生,所以,老板的印象和老板的心情就成了一些中产阶级生死攸关的事情。幸福全然维系于老板的一念之间,香甜的奶酪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端走。中产阶级们不得不像书中那只叫做“唧唧”的小老鼠一样,成天把鞋子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以便在眼前的奶酪被老板拿走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冲向下一堆奶酪。属于全世界中产阶级的那首“国际歌”是这样的:

变化总是在发生

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预见变化

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

追踪变化

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尽快适应变化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

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改变

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享受变化!

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

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当中产阶级分子们成天在念着“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时候,他们同时也成天在想着“我能动谁的奶酪”。这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同时又多么无奈!下层中产一旦失去他们的工作,失去他们的薪资收入,一切的风花雪月顿时就会成为泡影,他们很快就会沦入贫民阶层,成为新贫一族。“因为曾经拥有,才知道失去的可贵”。这种结局,比一直就待在贫民堆里要可怕百倍。不幸的是,从1999年以来的互联网业,从2002年以来的证券行业,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这种由中产而瞬间新贫的案例。从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甚至包括部分社会上层人士,也在为买不起房子、子女教育费用太重、养老没有着落、有病看不起之类的事情发愁,至于那些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均远不及他们的群体,不用说,难以言表的心事更多。

中产阶级的焦虑,不但来自自身社会地位的不稳定,同时也来自其内部的“阶级”斗争,2001年以来发生在证券市场的那场众所周知的“海龟”派与“土鳖”派之间的争吵与争斗,就是中产阶级内讧的一个典型案例。中产阶级也分层,也有上中层、中中层、中下层的区别,内部呈现着一种金字塔式的分布,上小下大。也有各自来历和从事行业的不同,互相瞧不起,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拆台。尤其是在新中中产、新下中产间,随着这几年IT业和资本市场的火爆,充斥着太多的知识暴发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缺乏涵养的情况下,随着腰包的突然胀鼓,一时竟不知所措,思维、行动都失去常态。近年来发生在中国新知识分子同一阶级、同一阶层,不同阶级、不同阶层间的矛盾斗争可谓波澜起伏,人们已见怪不怪了。一些知识新中产人前风光,谁知道他们人后“把酒问青天”的苦楚。

另一方面,因为贫富分化的加剧,中国的中产阶级还要忍受着来自社会阶层下层人群经常性的斜睨眼光,承担着许多本来与之无关的误会与责任,这使他们的心灵饱受煎熬。一位先生这样写道:“他们往往与轿车、名表、名酒、化妆品、时装、保龄球、高尔夫球、酒吧、精品屋、舞厅、美容院、白领杂志为伴,甚至刻意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区别。百姓喝青岛啤酒,他们就喝XO;百姓逛百货店,他们就进精品屋;百姓听卡带,他们就听CD……(他们)貌似高雅,实则庸俗,毫无激情,而且放弃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对抗,热衷于玩弄所谓‘时尚竞赛’之类的新式游戏。”你看,这就是一些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形象。

如果一个人身处中产阶级而不幸又良心未泯,那么其所承受的心灵痛苦便会愈加不堪。一个青年中产阶级分子给杂志写信倾述:“我玩得来的哥儿们都很优秀,薪水几乎都在八千以上。三四个哥儿们聚会一次花掉上千元是稀松平常的事。一次聚会,点的菜多了,一盘蛋黄炒蟹没人吃,我坚持要打包。哥儿们不能理解。但还是打了。第二天我跟他们说那盘菜拿出来吃呀。有个家伙说忘记放在冰箱里了,坏了,扔了。我竟然很激动,跟他们说去菜场捡菜的人,跟他们说在乎六块钱的女工。他们不说话了。最后有个人说咱们挣的都是血汗钱,每个月都交一两千的税,也算是对得起国家了。但我心中的沉重感还是没法消除。”钱本来是自己挣来的,是光明正大挣来的,是税后所得,不亏不欠,不偷不抢,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但在将这些辛苦所得花销出去的时候,内心深处却不得不承担着一种莫名的负罪,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境?!我们很难确切地说,是这个社会出了毛病,还是中产阶级自身出了毛病。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这些新的阶层正和原有的阶层混居在一起。很可能就在一套公寓里,父亲正为国营工厂那一点菲薄的工资不敷日用而发愁,刚从外资企业下班归来的小儿子却春风得意,暗暗憧憬着将来攒钱买一辆轿车;从这人家的窗口望出去,民工们的简易棚房更是和高墙围住的豪华楼宇遥遥相对。”这是一位叫做王晓明的先生写在《天涯》上的话,也是我们目睹的现实。在这样一种语境下,想在中国安安静静地做一个中产阶级,并非易事。

中国中产阶级的出路

当美林公司预言说未来10年中国中产阶级将增长至3.5亿人时,立刻就有人提出:未来10年,谁能、哪个行业能、哪种职业能给中国提供3.5亿个中产阶级的岗位?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乐观的预言家几乎同时陷入了沉默。

青年经济学家易宪容提出,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不在于民众的知识教育水平、个人能力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制度。好的制度可以使穷人变富,坏的制度下,即使是富人也会变穷。易先生举两例为证。

一个来自安徽霍邱县冯井镇。冯井镇是一个穷乡村,但从这个穷乡村出来的1100多农民却牢牢控制了北京中关村CPU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资产积累多的农民已经达到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些文化水平低、知识少、资金缺乏的农民,经营高科技产品肯定不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走入一个好的环境、一个激励竞争的市场中,这就让他们的积极性与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旦个人的潜能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时,何事不可为呢?”

另一个例子来自河北省卢龙县城关公社四街第四生产队。这个队有62户农民,“由于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把集体的财产被分成2.4万元现金和价值2.5万元的机器设备,而姚青山等32户农民分得这些机器设备。得到现金的30户农民分钱后各自散去,而分得机器设备的农民在姚青山的带领下办起了永平纸箱厂。10年后,这个当初的小纸箱厂发展到了总资产达2000多万元的企业集团,成了卢龙县最大规模的企业。面对着企业的发展,卢龙县政府开始向该企业伸手,试图将该企业纳入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由此企业与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冲突。1992年6月,卢龙县政府突然派出县审计局进入该企业集团进行审计,并宣布停止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遭到以姚青山为首的32户农民强烈抵制。32户农民极力主张,该企业是由他们合伙出资建成,政府没有出一分钱,未经全体股东同意,任何人都无权决定处置企业的财产。这下可恼怒了政府,一方面县检察院以莫须有的罪名批准逮捕姚青山,另一方面县法院作出该企业‘破产’的裁定,县政府随即组成多个部门参加‘破产清算小组’,将该企业的产成品、部分机器设备等廉价变卖。不下几个月,这个曾经是当地经济支柱的企业,很快就灰飞烟灭。姚青山打入牢房,其他农民的生活又回到其困苦的过去。”

易宪容认为,看一个制度是有利于中产阶层的形成,还是滞碍中产阶层的形成,要看这种制度安排是扩张民众的生活权利的空间,还是抑制民众生活权利的空间,甚至于剥夺民众个人生活权利的空间。如果是前者,个人的禀赋仅是个人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是个人发展的全部,重要的是这种机制能够激励民众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激励民众努力而为。如果是后者,当个人的生活权利空间被剥夺、个人的财富被掠夺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停滞不前,甚至于停止。如果连社会经济发展都停止了,中产阶层如何能够形成?易先生认为,这将是中国中产阶层社会形成的最大障碍与困难。

除了政府制度上予以保证外,加速增长中产阶级和现有中产阶级,加强其社会安全性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增加个人经济尤其是个人的财经修养,学习更多的经营投资和理财知识。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的知识修养水平与其收入是呈正比的,过去那种脑体倒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现象已经难以见到,现在,投资知识与个人修养已经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

同时,从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会经营懂经营的城市居民其家庭财产状况要远远好于不会经营不懂经营的家庭,其中,有经营性投资的城市家庭户均经营资产总值达29.85万元。两者家庭财产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亦不可同日而语。从报告中我们看到,非经营户的家庭财产主要由金融资产、房产及耐用消费品现值三部分构成,其中房产为价值量最大的财产,占到了全部财产的59.8%,已接近六成。而经营户的家庭财产除包括上面提到的三部分外,还增加了经营资产,且经营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9.1%,接近四成;其次为金融资产,占33.9%;而房产价值仅排在第三位,且占家庭财产比重仅为二成(21.6%)。

加强个人财务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努力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目前大多数中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下层中产阶级,几乎都是靠薪资为生,薪俸成为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在财务结构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大多数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及心理焦虑,均肇因于此。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适合中产阶级各阶层,无论是上中产,中中产,还是下中产的投资理财方式、投资理财品种很多,并不像一些中产阶级所感觉的,一提到投资理财,便手足无措。同时,你还可以寻求一些专业机构的帮助。养成经常阅读一些针对性强的高水平专业刊物的习惯,也很重要。

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一方面仰赖于政府更加开明的管理和制度创新,一方面有赖于中国中产阶级自身的努力。《科学投资》祝中国中产阶级一路走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应付未来战争中国积极培养电脑“网络战
2002: 猫在一九七九年失踪 (by X.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