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秋念:学位 --- 最大的泡沫
送交者: 秋念11 2011年05月23日12:55:32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最近不断看到大学排名榜冒出来。。。显然,有人在不断炒热学位大泡沫。。。不禁有感。

林语堂,著名反动文人,但也有灼见 --- 不许女儿上美国大学,认为学位是泡沫,虽然他本人,好不容易混到一个德国博士学位,也没有少拿这个虚学位的好处。。。

唐骏---一个教育界的‘假如我是真的’。是一个最佳戳破学位泡沫的例子。

中 国人特别迷信学位,所以不能怪骗子唐,当了官,很容易混个什么在职博士。。。明朝读书人见了面排座,不看官大小,就看学历,那一级,还甲乙丙丁细的要 命。。。但人家毕竟是悬梁刺骨,加天赋,拼出来的,而考试如果监考官作弊,砍头。事实上,砍掉了许多权高位重大臣的头。所以人家座次是命作抵押的,不是现 在,权钱交易,完全水分。还有赢者通吃,小学完就学攻体育拿了冠军再上清华。如果觉得清华泡沫不够大,那就学金庸,邓亚萍,剑桥。江泽民儿子,美国博士, 但好歹还是真的,大概也没有靠到老父牌子。。。当然,博士算什么?但国内人迷信,你怎么办,博士还不够,还要博士后,更加不的了了。但博士后就是拿到博士 以后的最差工作。。。 工资极低。但国人不查,更不管3721,以为比博士更厉害。

以前美国IT好赚钱,五花八门专业的太太朋友摇身一变都是计算机硕士,其实什么也没有学到, 当然无碍她们轻松拿高薪。。。但那是泡沫时代泡沫国家泡沫专业的泡沫太太们。。。

最典型的泡沫还有:国内外的所谓名誉博士们。当然也是最佳策略,就是以攻为守,拿无耻,当有趣。

假的真学位,和真的假学位。还是真的假学位好一点,如唐骗,还少误人子弟一点。

北宋皇帝赵恒曾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诱惑读书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如今,世界各 国进入“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会发现,这位宋真宗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但“黄金屋”和“颜如玉”有可能变成求学贷款和劳燕分飞。这种状况缘于很多国家不断泛 起的“大学泡沫”。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跑赢大盘”的学费、雄心勃勃的扩招、出人头地的前景令大学成了聚宝盆。然而,经济危机如同一块板擦,擦掉了 满眼的花花绿绿,擦出了令人不安的现实。有人不无担忧地说:“被次贷套上的人可以放弃房子,但大学泡沫让人们失去的可能是未来。”

“你的大学还在吗”

“IT泡沫破灭了,房地产泡沫也破灭了,下一个泡沫是什么?回答是:大学!”有学者近日这样评论美国大学教育所面临的危机。英国 《经济学人》上月曾发出同样疑问,在全球名校排行榜中“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美国大学,会不会重蹈美国汽车产业的覆辙,成为“大学泡沫”破灭的牺牲品?按照 该杂志的说法,大学学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人的支付能力。过去40年来,中等家庭的收入增加了6.5倍,但是上本地区大学的学费增加了15倍,而上其他 州大学的学费增加了24倍。这“足以令任何通货膨胀的速度相形见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教学水平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不用功,老师越来越不安心教学。 1961年时,4年制大学生一周的学习时间为24小时,而如今根据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测算,这一数字下降到14小时。

还有媒体从大学教育产生的价值来寻找大学泡沫的证据。《纽约时报》今年5月刊登了一篇配图报道。一名叫穆娜的26岁女性,毕业于 纽约大学宗教与妇女研究专业,因上学她欠了将近10万美元的债务。她现在当摄影助理,扣除交税、医保等后的月收入是2300美元。每个月除支付纽约高昂的 房租外,还要寄走一张700美元的支票来偿还学债。该报9月初又发表了另一篇报道,31岁的伊斯门职业是X光片技师和业余摄影师,眼看就要结婚了,但未婚 夫在发现她还欠有17万美元巨额助学贷款后,突然撕毁婚约,并指责她隐瞒自己的债务。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在一篇报道中说,美国大学生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未来几年,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美国高中毕业生人 数将减少。如果日益减少的高中毕业生再被学债吓住、在大学门口止步,那么美国的大学就会陷入严重的生源危机。更糟糕的是,在这轮大学泡沫中,各个层级的大 学都争相扩张,大兴土木,背上了巨额债务。

有些地方的学校已经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据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团的调查,日本565所私立4年制大学中,去年有266所大学 没有完成招生额度,其中29所大学甚至没有招满一半学生。另外像三重中京大学、神户圣马托大学等多所学校倒闭。长期关注日本高等教育问题的华人作家莫邦富 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大学的泡沫正在崩溃,大学倒闭的洪流正在到来。”台湾《天下杂志》在一篇专题报道中说,随着大学教育的泛滥,大学与大学生都 成了烫手山芋。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私立大学没人要。有的学校不得不合并、停办。以前“上大学了吗”是流行语,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你的大学还在吗”,随 着学校倒闭,“我的大学不见了”正成为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新兴国家同样面临大学泡沫的危险。《印度时报》10月24日报道说,继工程学院之后,现在印度的MBA学院也发现很难招到学生。 即使印度政府决定管理学院不进行入学考试,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仍然空缺6000名学生,而工程学院则差2.2万名学生。这明显是不考虑实际需求建大量新校园 造成的后果。

在不少媒体眼中,中国的大学泡沫也很严重。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大学每年培养出数百万毕业生,这一数字令西 方世界的政策制定者触目惊心。但许多毕业生的素质并不高。新毕业的大学生薪资水平甚至不及技能不高的农民工,此外还有100多万毕业生仍未找到工作。《金 融时报》甚至称,“教育系统令人遗憾地辜负了为教育子女辛苦攒钱的家长的期望,也辜负了整个中国经济的期望”。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正经历一场 “高等教育泡沫”。10年来,大学招生人数以每年高达30%的速度递增,并兴建了大量新校区,数百所大学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更严重的是,扩招速度太快使 得许多学校简直成了文凭工厂。

“经济完全白领化是异想天开”

有学者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大学泡沫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其表现之一是名校扩招,一般学校招生难,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学毕 业生就业难。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马丁·特罗1973年提出的“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三阶段论”至今受到追捧。根据这一理论,大学毛入学率在15%以 下、15%-50%和50%以上分别视作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标志。随着高科技产业取代传统的制造业成为工业化国家经济的支柱,社会 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随之大幅度增加,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有近70个国家达到毛入学率15%的教育大众化标准线,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毛入学 率超过50%,加拿大更是早在1997年就接近了100%。

但大学要不要普及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查尔斯·默里表示,高科技等高端产业需要的不仅是教育,还需要一定的智商水 平。达到这种智商水平的人比例是相对固定的。有许多人不足以应付大学的学业,但可以成为出色的手艺人,比如木匠、水暖工等等,并且有很高的收入。不考虑人 口的智商结构,把全民都变成大学生,把整个经济都白领化,纯粹是异想天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30年美国经济其实是经济泡沫化的过程,虚拟 经济大量取代实体经济,而大学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也是泡沫的一部分。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这20年的经济全球化中,美国大学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 化进程加快,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国际学生的招生人数,不少学校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

大学与社会脱节也成为舆论诟病的对象。《华盛顿邮报》最近报道说,近年来,美国大学过分偏向于“应用”,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研究和 教学,这导致基础专业萎缩。华尔街和硅谷的神话让一些短线产业蓬勃发展,结果一旦金融危机出现,神话立即破灭,大量短线产业的在校生顷刻间由畅销转为滞 销。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看了美剧《犯罪现场调查》之后蜂拥而去学习法医;见到体育明星、影视明星收入不菲便转向学习演艺或是体育,让 英国大学里大量基础学科无人问津。普通的技术工种更是不受待见。英国教育智囊机构新工程基金会透露,由于供需脱节,英国有4万多工程师、技术人员缺口。日 本一家企业的社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司后,由于不能胜任工作,通常需要由企业培训一年。在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三井物 产,一个进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要花500万日元进行培养,费用甚至赶上了大学4年的学费。

“老师,不要忽悠我的钱”

在教育扩张的同时,一些国家把大学当做赚钱的买卖,在过度推销中制造新的泡沫。澳大利亚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有数据 显示,目前在澳大利亚大约有15万中国留学生,占澳大利亚留学生总数的27%左右。留学产业每年能为澳大利亚创造180亿美元的产值,仅次于出口铁矿石和 煤炭的收入,难怪澳大利亚私立教育培训委员会主席安德鲁·史密斯去年曾说:“教育产业是眼下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澳大利亚最为宝贵的财富。”不过,随着澳元 升值、留学生频繁遭到袭击以及管理不善,从2009年开始,国际学生数量骤减,多所私立学校倒闭。《澳大利亚人报》10月23日报道说,澳大利亚大学教育 产业正面临信任危机,留学生不断减少、科研经费被严重压缩造成高等教育存在质量降低的危险。有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有33%的教员正在考虑转行或者跳槽。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际学生成为一些学校的救命稻草。《环球时报》记者认识的一位朋友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读媒体专业硕士, 一年学费大约合11万元人民币。在过去一年中,她把留学当成了游历,光美国就去了好几回。最近得知,她已经顺利毕业了,论文竟然得了“优”。她说:“导师 说我潜力大,多次劝我考博。我知道他是想赚我的钱,我可不会被忽悠。”

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上不上大学,应该如何制定教育规划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许多英国人过去一直相信,接受高等教育后,个人的职业生涯收入可以 增加10万英镑。但是最新研究发现,能不能多赚10万英镑,还是要看每个人的情况,性别、毕业成绩和本科专业都是影响因素。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和肯特大学进 行的调查发现,如果是女性,不论大学就读什么科目,都比只有高中学历要赚得更多。但如果是男性,大学读的又是艺术、人文或社会科学,成绩又平平的话,那还 不如不读大学。

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根据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达到 2979万,居世界第一。现在还有不少地方在大面积征地盖房、建大学城,但从2007年开始就已出现一些大学城人去楼空,一些专科院校因招不满学生而面临 破产关门的危机。这表明,过于注重商机的教育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大学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包括要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办学要针对社会需要,内部管理要体现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权利,建立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

庞中英说,中国大学的泡沫与美国并不是一回事。中国延续了原来独立自主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中国存在特殊国情,如独生子女、人口 快速膨胀、作为世界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等。不过,美国大学泡沫对中国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因为中美高等教育之间相互合作不断深入,两国教育存在相互依存的 关系。

一名美国学者近日撰文说,当初房价泡沫之所以越吹越大,关键在于人们相信房价会不停地上涨。现在人们谈起大学来,也是这种口气, 比如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一生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制造业外包时代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等等。这类言论主宰了舆论。如果不改变这种现象,“大学泡沫就会 像当年的房市泡沫一样越吹越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加国华警之枫叶红颜 -9- 何处逃险境
2010: 高伐林:地名与名人
2007: 酒的典故(17)-与豕共饮
2006: 达文西密码真实性有多少?
2006: 说说神迹--使徒行传解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