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鸿恩
美国大路小路如同蜘蛛网,覆盖全美,延伸到大多数独立屋的车库,或者是公寓的停车车位。美国车子不算贵,低薪打工仔一个月收入2千美元,能买辆二手车;若买新车,比如丰田佳美(Camry),2万多美元,一年工资也就够了。长期以来油价不高。所以,开车绝对是美国人的首选,坐公交(包括坐地铁)的需求不大。
近期汽油很贵,相当于国内97号的无铅汽油,甚至高达4美元左右1加仑(3.785升),一辆小车,一个月要烧掉一两百美元。但是,开车的依旧开车,很少改为搭公交。主要原因,恐怕是毕竟汽车方便得多,出门、回家,几乎不用走路。
美国的公交相当落后。小城市的公交车,就像国内的长途车一般,一两个小时才有一班。大城市好一些,并有地铁相配套,坐公交的人多一些。
那么,在美国,哪些人坐公交呢?
其一,旅行者或旅游者。最典型的风景线是旧金山的有轨电车,不紧不慢地在闹市街区蜿蜒穿行,许多游客挤在车门口,身体一半在车内,一半在车外,“吊儿郎当”地招摇过市。
其二,不会或不能开车的人。比如:新移民、老年人、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大多数的公交车都安装轮椅升降机(wheelchair lifts),比如纽约市,每辆公交车都安装。车站若有坐轮椅的残障者,公交车会慢慢地放下升降机,将残障者连人带轮椅送入车子,绑好保险带,收回升降机,关门开车。下车则反过来做一次。车上的乘客全都耐心等待着。
其三,读书期间的大学生。美国公立中小学的学生都由校车接送,大学则通常都配备穿梭车(Shuttle),免费提供本校师生搭乘。可是,有些地方离穿梭车车站较远,就需要乘公交车转车。
其四,上下班时间的上班族。美国很多年以前跟现在的中国一样,迅猛发展城市,高楼拔地而起,“看上去很美”,但问题很多,如交通堵塞。后来美国“痛改前非”,已经基本不建高楼了。很多城市设法缓解市区堵塞问题,鼓励乘公车,在城市四周修建了许多“停车乘车场”(Park & Ride)。住在近郊或卫星城的上班族将车子开到“停车乘车场”,而后再搭乘公交车到市区去上班。下班则反过来。停车是免费的。我以前居住在西雅图,那儿的市中心区域,甚至连公交车都是免费的,市府减缓堵塞,可谓用心良苦。
其五,低收入或无收入的人群。美国三亿人口,两亿汽车。但也有少数人没有汽车,主要是供不起,汽油费,保养费,每年1千左右的保险费,要比公交费贵得多。
根据美国公交协会(Americ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的统计,搭乘公交者,白人占45%,非裔美国人占31%,西裔(墨西哥)人占18%(White,45%,African-Americans,31%;Hispanic,18%)。非裔美国人约占美国人口总数16%,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公交便利的大城市市中心,是他们最爱聚集的地方。
我回国探亲访友,体验过几次地铁,都在空荡荡的时间,不用担心“三只手”偷钱包。但是有儿童乞丐在车厢里缠绕着讨钱。也有一位戴着金项链的“成功人士”,左手放在旁边女伴的玉腿上,右手握着手机下指令:“你就先从我账户上划一千万出来”。车厢里其他人好像都见识过“浪头”,所以看报的还是看报,闭目的依然闭目。